第325頁

2023-09-10 19:39:58 作者: 華飛白
    「大善。」真定大長公主笑起來,又招手道,「來,來,坐到我跟前來,讓我好生瞧一瞧。」她這般興致好,也令崔謝二家其他正在笑談的女眷們不由自主地便暫時止住了話題,紛紛瞧了過去。這位貴主絕非喜好攀附吹捧的性子,常年深居簡出,若要得她另眼相看並不容易。除了自家兒媳與孫女,以及尚書府的親眷們之外,上一位能令她開懷笑起來的女眷,後來便成了自家人——那便是崔子竟續娶的王夫人。

    雖不知為何得了這位貴主的另眼相看,李暇玉卻也毫不猶疑地起身,緩步行過去,而後跪坐在榻邊。她的舉止間既有門閥世家傳承的優雅,又帶著一種天然的貴氣,與或許源自性情與經歷的灑脫利落。她的一舉一動皆看在真定大長公主眼中,神色略微動了動,卻並未多言,只是溫聲問了她不少騎射之事,言語中儼然將她當成了自家後輩般看待。

    眼見著鄭夫人淡笑著加入到真定大長公主與李遐玉的笑談之中,說的也皆是尋常世家女子並不熟悉的騎射以及靈州的風土人情,王氏心中郁怒不已。她完全不懂騎射與靈州之事,便是想插話也插不進去。然而,無論再如何憤怒不快,她亦只得將心思盡數藏起來——怎麼算,這幼子媳婦也是謝家之人,自然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出不和與矛盾來。

    便是如此,她也完全無法理解,為何王家與崔家皆會對這寒門之女刮目相看。難不成,就因為她是正四品的御封誥命?且先帝還給她賜了封號?難不成,就因為她得了杜皇后的看重,能夠日日入宮?

    王氏雖然從未涉入過官家內眷間的交際,但絕非愚笨之人。然而,出於對這位寒門媳婦的偏見,她卻始終不願意承認她如今的地位究竟有多重要。她對陳郡謝氏的復興,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或者說,自從幼子歸來之後,她便覺得一切都能回歸正途了——她不必再仰望這位兒媳婦,也不必因可能需要仰仗她而退讓。畢竟,兒媳婦能做的事,兒子能做得更多更好。她也很快便要請封誥命了,到時候無論是身份與品階,都能制住這個寒門之婦,她還能憑藉什麼在陳郡謝氏立身?

    也因此之故,她急於讓長媳與侄媳取代李遐玉的地位,將京中的內眷交際都攬過來。當陳郡謝氏完全不需要這個寒門婦的時候,她自然會替幼子做出更適合的選擇——譬如,博陵崔氏——已有師徒之誼,若能聯姻,關係豈不是更加穩固?

    卻不曾想,博陵崔氏的女眷卻依舊對這寒門女子刮目相看——聽起來,果然是看在宮中杜皇后的情面上了!不過,早便聽聞杜皇后重病臥床,想來也支撐不了多久。到時候,後宮換主,李氏還能有什麼依憑?

    這般想著,王氏才能勾起嘴角,也流露出一絲笑意,不咸不淡地誇了李遐玉一兩句。

    坐在她身側的小王氏微微蹙起眉,心中長嘆:或許阿家以為她掩飾得很好,但崔家內眷都是些什麼人?她們在交際中慣於察言觀色,更慣於言語交鋒,肯定早便瞧出來阿家打壓弟婦的心思了!而今真定大長公主與鄭夫人都誇讚弟婦,顯然便是明晃晃的暗示——崔家與謝家結交,看的都是謝三郎與子竟先生的面子,同時看的是宮中皇后殿下與義陽公主的面子,而非陳郡謝氏。即使阿家心中還有什麼別的打算,一定也不可能如願!

    顏氏則不動聲色地輕輕扯了扯小王氏的袖子,朝著她搖了搖首。她們一個是王氏的娘家侄女,一個多年侍奉在王氏身邊,自然十分了解王氏的性情與打算。只不過,王氏若沒有真正說透此事,她們也不好隨意向他人提起,甚至連自家夫君亦不能說,畢竟無憑無據。或許,只能通過暗示李遐玉,讓她再防範幾分了。

    而後,崔謝兩家的內眷再度說笑起來。每人都帶著笑意問了靈州、陳州等地的風情,又提起了長安的風俗。無論是長輩或是晚輩,皆是言笑晏晏,每人似乎都格外愜意暢快,當真猶如許久不見的親眷那般。

    謝家人留在崔家用過午食之後,下午又在崔府園子中遊樂了一番。及夜色漸深,謝琰正待要告辭的時候,崔尚書、崔駙馬及子竟先生的兄長們正巧歸家了,並且竟將謝璞也帶了過來。於是,郎君們便前往外院正堂飲宴,女眷們繼續留在正院內堂之中。

    行宴後,僕婢有條不紊地將食案撤去,鄭夫人與真定大長公主起身邀王氏出門走一走。就在此時,一位僕從立在門邊,稟報導:「阿郎說,想請定敏郡君前去外院,說一說當年薛延陀的戰事。」

    「這……」王氏有些猶豫,鄭夫人卻握住她的手笑道:「這又有何不可?咱們都是自家親戚,就當作長輩見一見晚輩就是了,不需拘泥什麼禮節。而且,我家幾個小郎、女娘也想聽聽呢,就讓他們陪著去就是了。」她所說的,是崔家的重孫一輩,年長的比謝滄還大幾歲,已經是玉樹臨風的少年郎與小荷綻露的小娘子了。

    王氏便很是勉強地微微頷首,李遐玉遂躬身向她行了拜禮,又向鄭夫人與真定大長公主行禮,這才轉身離開。崔家的小郎君小娘子們也隨上去,腳步間竟是帶著幾分急切之色,仿佛正應了鄭夫人方才的話。

    王氏無法想像在這種一等一的世家當中,竟有小郎君與小娘子會對血腥的戰事感興趣,笑意越發微妙幾分。她自是不知,巾幗英豪平陽昭公主當年在皇室當中的地位,更不知博陵崔氏血脈中一直對「武」興趣盎然。崔尚書雖是不折不扣的文臣,從未領軍作戰過,卻也曾任靈州大都督,更是熟悉邊塞戰場胡情,數度臨危受命前往漠北斡旋談判。且,他可是堂堂兵部尚書,家中自然也尚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