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0頁

2023-09-10 04:20:40 作者: 十月瘦瘦子
    有參考歷史事件,正德元年三月,明武宗建立東官廳。

    朱厚照本人接觸過一些外國文化的,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很快。不知道武宗會不會說英語,反正他應該學了一點兒葡萄牙語。正德年間,葡萄牙人提出的通商、貿易的請求,朱厚照跟譯者學習葡萄牙語,據說沒多久他學會這一門語言。史載他「梵語無不通曉」,曉阿拉伯語,以「大明國皇帝蘇丹·蘇萊曼·汗」的身份出現在阿拉伯各國的正德朝出口瓷器上。據說明武宗學習蒙古語,給自己取名「忽必列」。

    感謝在2021-10-11 00:54:19~2021-10-12 00:54:0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雎鳩炒荇菜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29章 朱厚照做好人(20)

    ◎明武宗與張太后分說◎

    蕭靖不在皇宮的時候, 張嫣讓人把乾清宮暖閣的小門一關,自成一片天地。

    太后派人來請萬歲?

    她全當聽不見!

    她抱著越發肥壯的金錢豹, 跟它說話:「多虧有嬌娘陪我, 在屋子裡躲著也不覺得悶。昨日我們看到哪部雜戲來著?」

    金嬌娘晃了晃尾巴,懶洋洋地趴在那裡。它最近和小姑娘很要好,因為她願意在白天把它放出來玩, 不關著它。

    「哦,昨日看的《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元朝人不懂歷史, 胡編亂造, 怎麼把真宗皇帝的家事寫成這樣?劉娘娘怎麼可能用狸貓換過李娘娘的孩子?」張嫣嘀咕道,「要是當作尋常話本來看,忽略歷史背景, 還是有一些可看之處的。」

    這個劇本是在後世叫做《狸貓換太子》, 劇情是挺狗血。

    張嫣一邊吃下午茶,一邊翻看元朝雜戲,大呼過癮,看到酣處,不由得唱出聲來。她的聲音清脆,悠悠地飛出宮牆。她唱的這一段,講的是仁宗登基之後, 劉太后企圖挾持朝政的心理描寫。還有仁宗準備料理劉國舅,劉太后相當不悅。

    「……太子登基整十年,朝思暮想篡皇權。有朝一日天地變,呂后風流在朝班。」

    「……想當年我身居朝陽宮院, 挾太子令文武何等威嚴。實指望篡皇位朝政掌管, 誰料想黃梁美夢化灰煙。滿腔的仇和恨難忍難按, 此江山不姓劉我心不甘。」

    「……聞聽聖旨傳下,命包拯下陳州,把國舅捉拿。那黑賊無情又權柄甚大,怎忍看我皇親喪命銅鍘。」

    小張唱戲不要緊,要緊的是她唱的戲被傳到仁壽宮太后那裡。

    張太后看著太監遞上來的說辭,氣得兩眼一翻,險些暈過去。她沒想到,皇帝兒子竟然是這般想她的。太后以為,兒子是在用戲劇映射她,將她比作企圖朝綱獨攬的宋朝劉太后。

    皇帝是不是在懷疑,他不是自己親生的?

    若非皇帝授意,劉氏一個丫頭,如何能在宮裡大放厥詞?

    她厲聲呵斥:「等萬歲從宮外回來,哀家要過去乾清宮,找萬歲說個分明!」

    太后娘娘擺駕的時候,蕭靖剛好回到乾清宮。他今日在軍營出了一身的汗,回到暖閣立刻要打水洗澡。他聽得太后本人趕過來的時候,腦子裡有一瞬間的懵。

    按照常理,大多數時候是兒子的去後宮找母親請安,哪裡有太后跑到前面來的?

    他問身邊太監:「太后臉色如何?可有發怒?」

    「娘娘的臉色不太好。」太監惴惴地說,他猜測道,「可能是跟劉姑娘有關,今日劉姑娘要了戲本子來看。劉姑娘唱了幾段,小的看見仁壽宮的人躲在牆角偷聽,後來那人走了……」

    「這麼大的事情,怎麼不提早把人趕走!」蕭靖有些生氣,「以後仁壽宮的人再來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直接把那個宮人打出去!」

    「是,是。」

    小太監低眉順眼的,表示記住了。

    ……

    張太后剛走進來乾清宮的時候,聽的乾清宮太監稟報,說萬歲正在沐浴。她被迎進去,上座,喝茶,等了好一陣子,才看到兒子揉著一頭濕發走出來。

    「怎麼天都黑了,才洗頭?」她說,「你大白天那麼多時間,總不干正事。」

    蕭靖好聲好氣地說:「母后原諒這個,實在是事情繁多……」

    張太后心裡有火,這把火在遇到兒子的時候燒得越發旺。她幾乎是用手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人:「哀家知道萬歲的翅膀硬了,一來就要對付你的舅家。你兩個舅舅做錯了什麼,要被你軟禁在府里?哀家最錯就是生了你一個,到頭來萬歲認為,自己不是我生的?是那個什麼鄭氏生的?」

    「兒子從來沒有這樣認為。」蕭靖神色淡淡地說,「朕永遠是母后的兒子。」

    鄭旺只是拿來掰倒張家的棋子。

    張太后看著他這副模樣,仿佛一拳打到棉花上面。她質問道:「萬歲既然知道自己身上流著張家的血,為何要忘恩負義,給你的兩個舅舅定罪?」

    他看著太后這副理直氣壯的樣子,覺得是有些可笑。怎麼張鶴齡和張延齡有罪,他按照法律來處理,就成了忘恩負義?

    忘恩負義不該是這樣定義的。

    「母后可知曉,今年開春,大明多出來七十幾萬流民。」他眼底一片冷漠,「七十幾萬人在荊襄流竄,從兩位舅舅家裡的莊田跑出來的人數,不下於十萬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