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頁

2023-09-10 04:20:40 作者: 十月瘦瘦子
    蕭菩薩哥一家被除,被牽連的衛士和貴族大臣多達一百多人。先帝的孝期未過,蕭太后不僅給自己的弟弟們封王,而且讓自己的身邊的奴僕都當上高官。

    這位太后在政治上大展拳腳,她將先帝提出的改革政令盡數廢除,又將先帝判罰有罪的官員重新提拔起來。

    如果單是這幾樣,可能還不至於皇帝兒子跟她翻臉——

    蕭太后的權欲太重了,她想跟武則天學。她想把現在當皇帝的大兒子給廢了,換上自己聽話的小兒子繼位。太后在端午節製成艾衣和各色禮物,她沒給皇帝送過去,卻賜給十三歲的耶律重元。

    她的小兒子。

    當娘的膽大妄為,卻不曾想小孩子藏不住話,跑去跟皇帝哥哥說(炫)話(耀)。

    「皇兄,娘今年給我做了艾衣,艾衣一股味兒,我不喜歡穿。」

    「皇兄,娘給我做了粽子,就是漢人吃的那個粽子。我這幾天光吃這個,沒怎麼吃飯。」

    「皇兄,我想問娘要合歡結,娘笑話我,說以後讓我的妃子給我做。」

    「皇兄,皇兄……」

    皇帝耶律宗真坐在皇座上,他死死捏著拳頭,不明白母親為何偏心至此。還有兩日就到耐賽籬,母親為弟弟準備過節的食品和服飾,卻一絲一毫都不分給他。

    為什麼?

    難道僅是因為自己不在她身邊長大嗎?

    皇帝突然想起自己的嫡母兼養母,齊天皇后蕭菩薩哥。菩薩哥是一個很好的女人,她沒有生育孩子,先帝作主讓她抱養耶律宗真。她將耶律宗真視為親子,每逢過節,必定親自為孩子裁衣,把甜軟的糕點塞到小孩的嘴裡。

    好多年前的耐賽籬,小孩鬧著要吃漢人的粽子,菩薩哥給他包了一鍋。粽子具體是什麼味道,耶律宗真已經不太記得了,只記得好吃。小孩嫌棄艾衣的味道不好聞,但是菩薩哥總會哄著他穿上。

    「只骨(耶律宗真的契丹名字,只骨)穿上艾衣,就不會生病啦。」

    「娘也穿,我不要娘生病。」

    小孩坐在菩薩哥的膝蓋上,這樣的日子好像一眨眼就過去了。

    等耶律宗真登基之後,他在生母和養母之間搖擺不定。當菩薩哥被誣陷謀逆的時候,耶律宗真勸自己的生母放過這個無子的女人,卻沒有奏效。

    因為他的軟弱和無能,菩薩哥死了。

    再也沒有人給他制艾衣、包粽子。

    等弟弟耶律重元離開之後,皇帝耶律宗真收到宋國送來的禮物。他翻看著禮單,還有那位寄來的國書。趙禎給他送來包粽子的原材料,說請他吃粽子,咸粽子和甜粽子都有。

    「粽子啊……」偌大的皇宮裡,沒有人聽到只骨的嘆息。

    粽子成為壓垮契丹皇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連千里迢迢的陌生人都願意給他送粽子(雖然只是原材料和烹飪方子),可是他的母親連煮粽子的湯都不願意分給他一勺。弟弟吃粽子吃到肚兒撐,他什麼也沒有。

    耶律宗真是一個心善的兄長,他沒有責怪弟弟。他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到皇太后身上。

    太后她有罪,她害死菩薩哥仍不知悔改。她如今還想要挑撥離間,想兄弟二人手足相殘。

    「今年夏天,真熱啊。」耶律宗真喃喃道,「也許好多年之後,我並不會懷念這個夏天。」

    還有這個夏天的人。

    ==

    端午節剛過,遼國皇帝先發制人,說要帶蕭太后去行宮避暑,卻故意將太后的親信都留在中京。他先派人太后的親信捉了,逼迫他們說出太后廢長立幼的計劃。然後他指示耶律喜孫,帶著二百多個士兵去包圍太后在行宮的寢閣。

    當年菩薩哥被誣陷謀逆,是由耶律喜孫告發她的「罪行」。蕭太后十分信任耶律喜孫,以為他是自己人,卻不料他是耶律宗真的人。

    「皇帝,皇帝好狠的心!」蕭太后被人押上囚車,她大罵道,「皇帝明明什麼都知道,為什麼你不去救她!」

    是啊,朕為什麼不去救她。

    耶律宗真想不明白,或者說他不想明白。

    皇帝忌憚嫡母的勢力,或者說是後族和宰相的勢力。他放任生母的野心,任由蕭太后的身邊都是一群小人。他在等,等太后犯下滔天大罪,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將她像毒瘤一樣清除。

    次日,皇帝下旨廢太后蕭耨斤為庶人,蕭太后的集團被盡數剷除。

    這樣大的事情,瞞是瞞不住的。不到一個月,遼國的消息傳到大宋東京,急報被送到蕭靖的御案上。

    官家自己沒給生母當過一日孝順兒子,更加不願意孝敬別人的媽。

    「廢得好!」蕭靖一拍手,「擬旨,以後送去遼國的禮物,不用算皇太后那一份了。」

    又能節省一大筆錢。

    逢年過節的禮物,擱在普通人家不算什麼。可是送給一國太后,既要綾羅綢緞,又要金銀珠寶,還得要進口香料——

    我的錢難不成是大風颳來?

    真宗和仁宗父子兩人不願意和契丹人、西夏人翻臉,以為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都不是事兒。但是蕭靖不願意這樣做,有錢拿去充實軍費、發展民生經濟,搞點什麼不好?

    世界那麼大,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要想著子孫們的詩和遠方。

    當皇帝的不能這麼自私,光顧著自己的龍椅坐得穩,卻不料孫子那一輩被人打進來。到了靖康年間,徽宗的詩也念不成,直接被送去遠方。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