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頁
2023-09-10 00:49:52 作者: 靜悄悄地寫
答案是,真的就有那麼神奇。
其實,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數學題。
因為一般而言,在體能好的時候,科比也會單節出手5到6次......甚至會更多。
所以撇開罰球不談,只要科比能以30%以上的命中率去甩三分,那他的得分效率就肯定會增加。
新賽季,人們一直在夸這支湖人找回了他們的進攻狀態。
卻忘了,截至目前,湖人是NBA每百回合防守效率最高的球隊。
因此,在能不斷獲得轉換進攻機會的前提下,增加外線出手的科比,除了能獲得一些相對更為輕鬆的投籃得分機會之外,萬一他沒投進這些不講理三分,湖人損失的也只是一次快攻機會。
而如果是以往的等落陣地之後,科比見蘇楓沒跑出機會,自己選擇進攻......
那在他沒投進的情況下,就是湖人被別人打快攻了。
而那樣一來,隊友的來回跑動頻率不僅會大大增加,並且,湖人的整體攻防節奏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毫無疑問。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
此刻你就算讓科比去這麼打,在與蘇楓約好了要在新賽季一起創造NBA歷史最佳戰績記錄的前提下,科比也斷然不會這麼幹。
因為一些必要的強攻還好說......
畢竟在NBA。
所有球隊都沒法保證他們每一攻都能按照既定戰術去完成。
但是為了刷一個賽季場均30+,而導致湖人多輸十幾場......
對於這隻一心想再拿N個總冠軍的科比而言......
就算內心蠢蠢欲動,他也會極力克制住自己。
哈?
你說這樣的科比很不科比?
不......
那只是因為你從未真正地了解過科比。
人性本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為複雜,且無法揣摩的玩意兒。
所以自打決定與庫普切克、小巴斯一起把蘇楓請到洛杉磯的那一刻起,哪怕平時嘴一如既往地硬,科比也早已在悄然間發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
次節比賽,在休息了半節後,科比又上場甩了四次狙。
今晚整個上半場,在湖人全隊總計投出的24次三分球里,蘇楓和科比便包辦了其中19次。
事實上。
隨著NBA版本的不斷更迭,「哈登式出手結構」指的從來都不是通過罰球去獲益。
只不過某些對哈登無感的人,一聽見哈登這兩個字就恨不得跳出來開場會罷了。
蘇楓前世,包括未來的歐洲之王盧卡-東契奇。
其實他的出手結構也可以被稱之為「哈登式結構」。
即在球員個人的全部出手總數裡,三分球占到一半左右的比例。
而「哈登式出手結構」的流行......
你甚至可以追溯到蘇楓記憶里史蒂芬-庫里連續射落NBA常規賽MVP的那兩年。
14/15賽季,史蒂芬-庫里的場均出手次數為16.8次,而他的場均三分出手次數則是為8.1次。
15/16賽季,史蒂芬-庫里的場均出手次數提升至了20.2次,而他的場均出手三分次數更是提升至了驚人的11.2次。
雖然在NBA,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蘇楓、庫里那樣,常年保持40%以上的瞎幾把扔三分命中率。
但是對於科比、東契奇這群得分手而言,這種出手結構卻並非沒法借鑑。
因為撇開庫里的場均出手不談......
蘇楓前世,庫里打球之所以很少會給人「獨」的感覺,正是因為這種出手結構,除了在觀感上令你感受不到原來他已經出手了那麼多次之外,只要你能保證一定的命中率,那對於球隊的整體進攻來說,它甚至會起到很積極的幫助。
眾所周知。
現代籃球在進攻時講究的無外乎就是一個空間。
可是如果你不扔,我不投......
那這空間,又如何而來呢?
蘇楓前世,關於庫里有句玩笑話叫做,只要我投得夠快,那你就感覺不到我是在打鐵。
誠然,這句笑話並不好笑。
但是它卻道出了這種『庫里/哈登式出手結構』的真相。
而作為這種出手結構理論上的鼻祖,今晚場邊,比盧普斯也現身說法,向明明蘇楓、科比投了這麼多次,但是自己卻感受不到這倆鐵貨在場上瘋狂打鐵的隊友說道:「一場NBA比賽有48分鐘。
而一般,一支球隊的場均出手次數會在八、九十次左右。
所以以前,在NBA教練們看來,想要提升球隊得分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最先進的戰術去提升球員的命中率。
但是蘇的出現卻改變了這一切。
早在當年活塞時期,我便向道格(里弗斯)建議過,我們不應該執著於球隊能不能打成這一次進攻。
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在一場48分鐘的比賽里,我們能把球隊的出手數提升到多少次。」
蘇楓前世,生涯命中率僅為41.5%的比盧普斯在大多數人眼裡,絕對是一隻不折不扣的鐵匠。
但是你如果你知道比盧普斯的生涯真實命中率......
那你就絕不可能說出比盧普斯是鐵匠這種話。
58%。
由於在比盧普斯的出手結構里,三分球占了他出手的一半,所以無論是在NBA專家還是資深球迷眼裡,比盧普斯從來都不是一名球風很獨,且喜歡霸占球權、出手權的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