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頁
2023-09-10 00:12:17 作者: 魔性滄月
現在只能在無人的偏遠地區,或者北極南極這樣的地方,可以看到完整版的銀河。
原因很簡單,空氣污染。環境越好的地方,光污染越低的地方,看到的銀河越清晰。
根據空氣污染程度,乃至光污染程度的不同,我們能看到的星星數量是不同的,看到的銀河的清晰程度自然也是不同的。
大家通過上網查視頻,可以看到銀河浩瀚一片,那真是極為奪目。那是完整版,定義為百分之百。
西部高原,可以看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銀河。
鄉下曠野或山區,應該能看到百分之二三十左右。
至於城市,則完全看不到,天上是黑蒙蒙的,只有隱約的幾顆星。
如此,以常理推斷,古代應該能看到百分百清晰的銀河才對,為何沒有呢?
難道上古時期,有空氣污染?還很嚴重?
我這不是無的放矢,倒也有些佐證。
西周《詩經》有云:「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意思很簡單:天穹一角有銀河,如明鏡一般發光。在天上的織女從開始出來,一直到它落下地平線需要七個時辰。雖然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但織女在天上運行,卻沒有織成一匹布。
河對岸的那個牽牛的給她拿著箱子,但是箱子裡頭是空的。因為織女沒有織出布來。
很樸素的一首詩,而且西周時期就有牛郎織女的傳說了。
畢竟織女牽牛二星太亮,自古就能看清。織女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北極星。
我們都知道,銀河傳說就是天上的織女,用無數星辰給織出來的。
這個傳說挺浪漫,但現在想來,細思恐極。
織,就是一個編織的過程,是散亂的絲線一點一點密集、豐富,最後形成整體的一條匹練!
周人為何要把銀河,想像成慢慢織出來的感覺?為何要創造一個傳說,說銀河是織女星造的?
更細思恐極的是……西周詩經寫的這首詩,說的不是她織出來了,而是她還沒織出來!或者說沒織完!
我是不是可以認為,夏商時期還看不到銀河,天上的星星有,但不多,大約相當於我們改革開放前看到的星空,有各種明亮星辰組成的星宿,北極星、火星、土星、天狼星、蒼龍七宿、獵戶座三星之類的,這些還是看得到的。
但也僅此而已了,整體浩瀚如一條匹練的銀河,上古人卻看不到。所以給星宿取名,沒給銀河取名。
可地球大自然有自我淨化功能,夏商時期環境慢慢恢復,西周時期變好了,世界又恢復了大自然原始未開發的模樣,空氣清新,星空耀眼!
周朝人,親眼看到,天空越來越清晰的過程!
銀河從稀疏到密集,從晦暗到明亮,從散落的星宿,到浩瀚如長河匹練,橫貫天際!
他們見證了這個過程,每年抬頭,都能看到比去年更清晰,更稠密的銀河!
就好像一條條絲線,一個個星屑,在明亮的織女、牽牛二星中間,一點點地被織就出來!
如同天上勤勞的織女,每天運行十四個小時,夜夜不綴地梳理星帶。
他們親眼看到了!給它取了個名字:天漢!
天之霄漢如若地上之漢水,好似渾濁的河水突然變得清澈,『沙』與『水』變得涇渭分明!萬千星辰砂礫如同漸漸沉澱下去,人們透過河水能看到它們各個鮮明浮現!
這種感覺,這種如漢水『半江瑟瑟半江黃』般的見證,就活生生演繹在周朝人眼中。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斗轉星移周而復始,從上古的晦蒙,到如鏡子一般的小光,再到『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猶如陽光一樣浩瀚的大光明。
自此之後,對於重視天象的古人而言,銀河成了再也繞不開,再也不可不提,必須為之歌頌,並寄予無限美好寓意的天象。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語曰天漢,其名甚美!
真的是美啊,這才是『漢』這個字,最美的內涵。
而學了科學的我們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空氣污染的環境在被大自然漸漸淨化。
名為漢的我們的,如今經歷工業污染,又看不到星空了,好似一場輪迴。
那麼問題來了,上古之時,為何會有那麼嚴重的空氣污染?什麼東西污染的?
甚至極可能持續污染了很長時間,堯舜時才開始減少污染,夏商才開始恢復,西周時大自然才淨化完畢。
那更早之前呢?炎黃、顓頊時期,什麼玩意兒在持續污染地球大氣?
唉,算了,這只是在講漢字系列,不是講山海經,姑且一說,姑且一看,就不聯繫在一起了,所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可能真的有外星人折騰過地球。
也可能地球擁有上古文明,他們也有工業時代,如我們現代一般狠狠地污染過地球,最後大倒退,重新來過。
甚至可能幹脆就是遠古核戰爭的後續影響,一場世界大戰後,人類從石器時代重新開始玩,直到今天。
不要覺得不可能,還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們現代文明,如果被核戰摧毀,只需要幾萬年,除了塑料與核反應堆,什麼都不會剩下……
發明塑料可能是個巧合,鋼鐵城市,汽車輪船,統統撐不過一千年就會塵歸塵,土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