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大巫 > 第201頁

第201頁

2023-09-09 12:29:30 作者: 江甯
    李玄度不由感慨:「女人們的力量果真不容小覷,古厝將軍好福氣,家有賢妻啊。」

    趙珩則道:「古厝將軍有膽識氣魄,更有謀略,比阿潤更適合做草原的雄主。」

    李玄度斜眼看他:「真是難得,阿珩竟也誇起人來了。」

    趙珩與他對視:「我難道沒有誇過你麼?」

    「你誇我什麼了?」

    「自己體會。」

    李玄度:……

    事情敲定下來已進入七月中旬,天氣也熱了起來。

    二人慾返南平關,古厝前來相送:「楊氏沒能同我西戎達成合作,以楊凌的性情,這會兒恐怕會龜縮不出。聽聞大周欲取楊氏而揚國威,收國土,眼下倒是好時機。只是楊氏憑沂山天險立足隴西,這場仗便是打也恐艱難許多。我西戎與大周結盟,若大周有難,西戎或可陳兵邊關以震懾楊氏。這也是大汗的意思。」

    趙珩拱手道:「我替趙都督謝過大汗美意。」

    古厝順著無邊無際的草原望向大周的方向,目露欣羨:「那裡雖凋敝疲憊,但總有一天會再強盛起來。我還從未去過大周的都城,真希望有生之年能親眼看一看車水馬龍的街市啊。」

    趙珩道:「會看見的。」他眸中散著憐惜悲憫的情緒,輕聲道:「前幾年我和玄度一起遊歷大周,方知傳承百年的大周王朝竟已腐爛不堪。門閥控制下的百姓苦不堪言,大周治下更有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天災、兵禍、匪患,對百姓無疑是滅頂之災。」

    「我生於西北邊陲之地,平生未見大周繁華,但卻從書中窺見過盛景。原以為那些東西離我很遙遠,但當我見過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之後,我便再也無法置身事外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厝很認同這句話:「但我眼下沒有機會行萬里路,不知趙公子可否推薦我一些好書,我很喜歡中原的文化。」

    「那是自然,待我返回西北安排好入西戎的人,便叫同行者帶幾本書給古厝將軍。若有不懂之處,將軍大可隨時寫信與我。」

    古厝受寵若驚:「如此,古厝感激不盡。」

    快馬加鞭趕回南平關已是七月二十。趙珩點了靳大夫和劉阿三各帶一隊人馬入西戎,負責傳授西戎人醫術和農耕之術。

    朝廷已下了旨意攻取隴西,七月已過大半,也不好再拖下去。趙珩請命做先鋒將軍,率軍入沂山。

    趙平都將馮起張齊派給他做副將,又令趙琮領一隊軍馬支援。自己率軍鎮守南平關,以防邊關生事。

    這是趙珩第一次領軍出征,當他身披盔甲,手持銀槍立於馬上時,胸中忽然盪起一種前所未有的豪情。

    他遙望大月山,那裡是他此生灰暗與光明交織的地方。他也曾在那座山上立下誓言,他要帶著武威城的百姓回家,他要驅逐敵寇,他要乾坤顛倒,要所有欺辱他的人都臣服在他腳下。

    如今想來,那時的自己未免可笑。只有當真正見過世間冷暖,透析這世事變幻,方能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兒走。他慶幸遇到了玄度,讓他這個陷在爛泥中的小人物長成今天這般模樣。

    每個人生來都帶著一種使命。保家衛國,光復山河,還天下以太平,就是他趙珩的使命!

    晴空萬里,太陽的光輝在西北這片略顯貧瘠的土地上灑下一地熱烈,南平關大軍自關城駛出,向著遠方曠野飛馳而去……

    ……

    楊凌愁的頭髮大把大把的掉:「大周遣南平關大軍三萬壓境,陳兵沂山,諸位快拿個章程出來,這該如何是好啊!」

    楊氏只占隴西五城,相比楚氏、景氏那等大門閥,楊氏的軍事實力不強。這也是為何楊氏急於攻取西北六城的原因,他必須擴大地盤,否則一旦大門閥有所突破,楊氏必被吞併。

    然而沒成想那西戎阿潤汗竟甘願放棄南平關,也不與楊氏合作共謀西北。楊凌想破腦袋也不知道阿潤在想什麼!

    楊凌的兒子楊筠道:「爹,大周疲弱多年,雖國中盛行新法,但根基尚弱。三萬大軍征隴西,糧草、軍餉乃重擔,依兒臣估計大周恐支撐不了多久。畢竟咱們占沂山天險,只要固守城池,拒不出兵,周軍也拿咱們沒有辦法。」

    有朝臣反駁道:「話雖如此,可別忘了隴西往南還有霧谷關。霧谷關軍不輕出,但對隴西而言也不得不防。畢竟隴西地小,若大周豁出去強攻,我們卻是占不到便宜的。」

    楊筠便又說了:「打不過便降。楊氏世代盤踞隴西,關係根深蒂固,我們降了,隴西仍是楊氏的。」

    許是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楊筠繼續道:「淮陽楚司珏那個瘋子,他能征善戰,遲早會逼的大周連連敗退。東州鍾離氏和燕北景氏眼下雖不見大動靜,但也收割了周邊小城,儼然有進取中原之意。大周就是塊肥肉,誰都想爭搶。如今周軍打我們,不過是想借楊氏立威以震懾那些反叛的門閥罷了。」

    「我們大可先由著周軍進攻,且耗一耗他們的糧草。若能自己退去自然好,若他們強攻進來,我們則順勢投降。隴西雖軍事薄弱,但糧草充足,只要我們拿捏住周軍的短處,自然也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楊凌聽了也覺得此計甚妙:「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中原的戰火燒的還不夠旺,我們楊氏倒也不好先做這齣頭鳥,能屈能伸方是君子所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