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2023-09-08 14:43:08 作者: 阿蘭菜
    「罪臣夏承烈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這句話直接證實夏承烈的身份,徐瓔面上帶著笑容,心底忍不住說,早該整飭整飭了,這樣我就不會選你去打北狄。

    徐瓔壓下心裡那些嘀咕,笑著令他免禮入席,君臣二人寒暄幾句,走走流程,關心關心夏承烈有沒有受傷,損傷多少將士。

    誰知夏承烈答道:「此戰軍中亡者九十三,傷者八百餘人,另有降將十八人,臣能順利找到北狄王庭便是這幾位降將相助。」

    原來是北狄出了內鬼,徐瓔驚了驚。

    「此戰於我大晉意義非凡,凡傷亡將士一應記上功,載入冊,對其家人予以重金撫恤,家中有孩子的記好名字,令縣鄉官員多加關照,日後科舉者優先擇取。」徐瓔先把犧牲的將士安排好,再問降將:「那十八個降將是怎麼回事?」

    夏承烈想了想,道:「回陛下,他們對我朝文化早生嚮往,心悅誠服,故而投降歸順。」

    隨夏承烈一同出征的老將默默捧碗灌下熱湯,不敢回想抓降將時的場景。

    哪裡是心悅臣服大晉的文化,分明是臣服於他夏承烈的鐵拳。

    當然,這絕不能讓那群文臣知道,否則又要借題發揮了。

    徐瓔聽了多少有幾分不信,但夏承烈說得誠懇,她也不好質疑,只好道:「既如此,按軍功計,該升多少級就由夏卿擬定。」

    何崇光頓時坐不住,跳起來阻攔:「陛下萬萬不可,這不合規矩,若軍士等級的升降落入主將手中,恐有包庇群黨之嫌。」

    誰升誰降都由夏承烈說了算,那誰還記著皇帝,不都統一順著夏承烈的心意?長此以往,只知夏承烈,不知有皇帝,夏承烈振臂一呼,立時就能黃袍加身!

    徐瓔冷冷看著何崇光:「何將軍,你三番四次無中生有,誣害功臣,到底是何居心?」

    刺史一列文官紛紛低頭,不能摻和啊,誣害的罪名都出來了。

    何崇光動動嘴唇,額角生汗,他承認前面確實是嫉妒夏承烈小題大做,但這一回真不是,徐瓔的做法太不妥當,她這是養虎為患。

    夏承烈也震驚徐瓔給了他如此大的權力,不過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夏承烈緊忙推辭,連說不妥。

    徐瓔和夏承烈拉扯了三個回合,夏承烈害怕功高震主,非是不應。

    僵持之下,徐琅出來打圓場:「不若便由我與夏將軍共議,夏將軍熟稔將士之功,我與陛下感情深重,二者相合,正是恰當。陛下以為如何?」

    這是最好的方案,如果徐琅要造反,只要和夏承烈聯手,成功那就是再容易不過的事,徐瓔略想了想便答應下來,道:「那此事就交給淮陽和夏卿了,軍士等級升降亦是大事,切不可疏忽大意。」

    徐琅和夏承烈齊聲道是。

    作者有話說:

    沒什麼變化,改了兩個病句

    第17章 冬闈

    「對,就是冬闈。」

    徐瓔給夏承烈按功績加官進爵,劃了良田莊園封賞給他,後面的事便都交給了徐琅。

    徐琅和夏承烈拿到專門記錄功績的小冊子,上面有記錄者與被記錄者的手印,徐琅和夏承烈全部翻閱審核過後,根據軍中的升降制度共同整理了升降名單。

    二人一起簽了名字,按手印確認無誤後,很快把擬定的名單送到徐瓔面前。

    徐瓔掃了一眼,本來沒放在心上,結果一個名字引起她的注意。

    「牛鵬南?」徐瓔警覺,她記得有個大反賊似乎是叫夏鵬南。

    夏承烈,牛鵬南,夏鵬南怎麼分裂了。

    徐瓔趕緊問徐琅:「這個牛鵬南是哪裡人?」

    徐琅聽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牛鵬南有點特殊,夏承烈特地跟他講過,當即解釋道:「此人家屬洪昌鶴江,本是王師炊家出身,名喚牛六,適逢先鋒受傷,侯校尉見他資質不錯便允他補缺,擒獲北狄特勤坦木湖有他一份功勞。歸途牛六請夏承烈為他取大名,於是有『鵬南』二字,更名為牛鵬南。」

    不太能對得上,夏鵬南是洪昌流水人,步伍出身,但為了以防萬一,徐瓔道:「這個牛鵬南很不錯,把他調來我身邊。」

    徐琅不解其意,想是徐瓔自有安排,道:「好,稍後我遣人去同夏將軍說。」

    「此外,我與夏將軍商討,把軍士升降的規則章程編成小調,在軍中傳唱,這樣將士們清楚了功過界線,知曉獎至幾何,罰至幾何,有助於他們約束己行,軍紀軍風將更加嚴明,士氣亦會高漲。陛下以為如何?」

    一首歌而已,倒不是什麼大事,徐瓔便允了,「你們二人商定好便去做吧,不必再報與我。」

    徐琅記下,接著又道:「還有一事,陛下預備如何處理北狄可汗熊達格和特勤坦木湖?葉護延節逃跑,可要命夏承烈率軍追擊?北征已近收尾,陛下何時著手於遷都事宜?」

    一連串的問題拋過來,看來徐琅已熟悉政務,徐瓔開口前不由得斟酌片時,謹慎道:「若北狄可汗誠意歸順,再無異心,便封他個郡王拘在幽州,另派人前往北狄安撫百姓。至於坦木湖,看哪裡有空缺就先暫時放那裡,待可汗抵達再論。」

    「葉護延節……應是不成氣候,不必勞動夏承烈出馬。」

    最後是徐琅最關心的遷都,她們從長安出來半載,遷都的事情卻遲遲沒有著落,徐琅未免有些擔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