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2023-09-08 14:37:49 作者: 唯酒
這不怪葉校的父母,大多數精神貧瘠的人,也只能想到這裡了。
轉折發生在她上初中時。
葉校跟顧燕清說:「我不知道,你記不記得B城電視台以前有個男記者,叫陳觀南。」
「嗯。」此時顧燕清的眼裡湧現一絲詫異。
「他應該是我選這個專業的誘因,或者說偶像。他對我的影響很大。」葉校仔細回憶了一番。
她上初中的時候看過一檔法制節目,披露一起婦女兒童拐賣大案,在全國都引起了轟動。
爆出來的人叫陳觀南,是B城電視台的一名調查記者。
當時大學畢業的陳觀南剛進入電視台工作,某天收到一條求助簡訊,一位母親說自己的孩子被人販子拐去做乞討兒,被打斷了一條腿,雖然她的孩子很幸運在大街上乞討被發現救出,但是犯罪團伙還在逍遙法外。
肯定還有許多同樣遭遇的孩子在遭罪。
那位母親祈求電視台曝光這件事。
陳觀南確認了真偽後,開始著手調查,犯罪團伙在南方的貧困地區一帶活動,目標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女和兒童,將其致殘,精神控制他們去大街上乞討。
當時的陳觀南是個年輕力壯的男孩子,長相帥氣,個子還很高,明顯不屬於「目標」。
為了做成這件事,他一個月內使自己減重30斤,胸前瘦得像掛著兩片肋排,他還在烈日下暴曬使皮膚迅速老化,不洗澡不剪頭髮,直到身上幾乎沒有正常人的樣子,然後在乞丐最多的那條街上裝瘋賣傻了一個星期,終於引起犯罪團伙的主意,把他帶回去了。
他成功潛入他們的窩點,看到了十幾個被像牲口一樣對待的孩子,這些人傻的傻、殘的殘,吃喝拉撒在一個屋子裡完成。
他自己被打弄過三根肋骨,腿打骨折,最終搜集到了足夠的證據、報警,解救受害者。
節目播出的時候,犯罪團伙已經被一網打盡。
而殘疾兒童乞討的現象,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這個新聞爆出之前,葉校都不認為街邊跪著的殘疾兒童其實是一個黑色的產業鏈。
葉校第一次知道記者的作用是這樣。
陳觀南是她第一個崇拜的,他是真正有新聞正義的人,是站在光圈之外的英雄。
此後他又臥底調查了很多事件,直至他因為工作得罪了人,被打擊報復,威脅人身安全,被迫退出一線。
葉校說完,看到顧燕清似在思考著什麼,並沒有什麼反應,她忽然有些侷促,或許對於理想這件事還搞崇拜,過於幼稚了。
但葉校想,這的確是她選擇這個職業的初心。
她說:「但我想進B城電視台,並不是因為單純的崇拜。而是它的新聞節目有口皆碑,有很多優秀的記者,我想進入厲害的平台和團隊。」
沉默少頃。
顧燕清問:「後來呢,你沒再關注陳觀南這個人?」
葉校看他一眼,「了解了一點,但不多。他的名字很少出現。」
她不是追星,隨著網絡自媒體興起,陳觀南淡出大眾視線後,她也就沒有關注了。
葉校問:「你肯定知道他,你認識他嗎?」
顧燕清答:「認識。」
他沒告訴葉校,陳觀南並非退出新聞一線,他們是同事,一年前還在搭檔工作。但那勢必會牽扯出更多的事情,葉校並不想知道,就像她不想知道他的成長經歷和家世。
也許她已經知道他過去的那些事,在兩人的相處上,葉校有自己的原則和禁區,顧燕清也有不願談及的東西。
多說一個字,都是跨越雷池。
葉校踟躕了幾秒,大概是想問一問,然後聽到顧燕清問:「他不再做調查,你失望嗎?」
葉校幾乎沒有猶豫和思考:「不。沒人有資格要求英雄一直閃光。」
眼前的光線被人遮住,男人捧著她的臉吻了下。
這是他第一眼心動的女孩子。
葉校看著他,「幹嘛忽然親我?」
顧燕清說:「我坐過來,不就是為了親你嗎?」
「好吧,那再來一下好嗎?」她笑著沖他抵了抵鼻尖。
談話到此結束,葉校主動提及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夢想,顧燕清似乎心情不錯,他又親了她一會,直至外賣敲門。
*
在他家過一整個周末似乎是已經默認的事情。
吃過午飯,葉校在沙發上躺下,她定了個鬧鐘,睡半個小時的午覺再起來,待會要去看程夏的功課。
顧燕清關掉電視,打開電腦,戴上耳機,安靜地坐在沙發上陪她。
葉校沒睡著,她無聊地看了一會兒天花板,忽然問顧燕清:「你好像很喜歡看新聞節目。」
顧燕清摘掉耳機,遞給她一隻:「你要聽嗎?」
「我需要休息。」
顧燕清把耳機收回,捏在手裡,他結合了一下自己的工作經驗,告訴葉校:「等你接受更有挑戰的工作,就知道知識儲備、平日的積累很重要。每天花點時間瀏覽全球重要新聞和研讀深度報導,是有必要的。」
葉校的眼神里,露出不解。
顧燕清耐心給她解答:「提高閱讀量,可以找到更為平衡的報導角度,以免觀點的偏頗。」
這些東西,目前的單位沒有人告訴她。大家更在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