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2023-09-08 05:25:52 作者: 寓風
    這位是個喜歡搞心態的,本就覺得考狀元不能只考學識,還要考機敏、應對和勇氣。

    朝廷花這麼大本錢篩選的人才,遇到什麼事磨磨唧唧的能當什麼大用?

    該決斷的時候就要決斷。

    於是,這位非但沒改,還特別喜歡在上午就開始搞面試。

    有時候還沒考生交卷呢,他就按捺不住滿場溜達了,看到誰卷子寫的好,或者寫的不好,也不等對方寫完,就把卷子拿走,馬上問這問那。

    心理素質不好的,當場就能被問暈過去。

    這種考試,學識重要,心態也很重要,可決定命運的時刻,哪有人能不緊張呢。

    殿試前的複習準備就尤為重要。

    面試也是能準備的,複習的思路就是猜出題人關心什麼,一般而言殿試的題目多少和當下的朝政問題相關。

    但也有故意突然考冷僻題目的時候。

    若運氣不好,真遇到突然問冷僻的問題,又恰好沒複習到,那就只能怨運氣不好了。

    顏君齊花力氣準備的也是時政問題。

    他既沒門路,也沒背景,隆興文教不行,在京中連個能拜訪的同鄉、前輩都沒有,於是他跑去京城大小衙門,以貢生身份借閱了近兩年來能借閱的所有公文、政令等等,從這些要發向各地的政令中去反推朝廷近年來的國策。

    他一個人跑不全衙門,盧栩、盧舟則一起幫他跑。

    有些存檔的過期政令是不能借出的,但本身沒啥秘密性,百姓想看,可以過去抄。

    盧栩、盧舟每天早上出門,帶著筆墨本子去幫顏君齊抄。

    盧舟和顏君齊都用慣了毛筆,盧栩則嫌用毛筆寫太慢,他用炭筆抄。

    他買了一沓不容易劃破的厚紙,裁成本子大小,晚上在家打好格子,第二天用筆簾卷上十來根炭筆,往兜里一揣,拿上身份文書和本子,就往各個衙門去了。

    因為時間比較緊迫,他們早出晚歸,最近都沒怎麼在家裡吃飯,瑞祥樓想找他們,更加的找不著。

    盧舟忙著幫顏君齊抄政令、公文,姜濯想找他玩都很少能找到,有一次偶然遇見了,聽說他要去衙門抄公文,還興致勃勃同他一道去了。

    可憐京兆府衙門壓根不知道,他們已經多日被皇孫視察工作了。

    姜濯本來覺得抄書很枯燥,可等到聽顏君齊和盧舟討論分析這些政令,又覺得有意思了。

    他與顏君齊、盧舟不同,這些政令許多太師、太傅他們都和他父親商討過。

    弘安帝一心撲在開疆拓土和蠻子打仗上,子嗣不豐,嫡子就太子一個,太子與太子妃的嫡子也就姜濯一個。

    他的皇帝爺爺教育孩子不怎麼在行,皇子皇孫都扔給太師、太傅,他大了,也能跟著聽,這些政令中有不少他可是親眼瞧著,親耳聽著怎麼制定出來的。

    這時再聽顏君齊和盧舟分析,就像根據答案逆推做推理題一樣,姜濯興致勃勃地看他們解密。

    在場幾人,只有他知道正確答案,但他要忍住了不說,以免對別的考生不公平。

    於是,姜濯白天在盧家努力裝什麼都不懂,要聽顏君齊、盧舟甚至盧栩分析的天真小孩,晚上回賀府或太子府,則拉著老師或父親一通猛說。

    憋著實在太難受了,他也想和人交流的!

    就這樣一直忙碌到殿試當天。

    天不亮,顏君齊和其他考生到宮門外等候禮部吏員檢查檔案,帶他們入宮。

    這場考試,對一些考生而言,是官途的開始,以後人生將有多年會來往此處,但對大多考生而言,也是人生唯一一次登上紫微殿的機會。

    本次之後,他們中大多數人就要收拾行囊,等候吏部安排,去往大岐各地,發光發熱,或碌碌一生。

    點名、贊拜、行禮、入座、散卷、唱題,開始考試。

    為了方便考官們認人,考生的座次,尤其是前十名的座次,全是按會試成績來排列的。

    一行十人,顏君齊坐在第五,就在弘安帝眼皮底下,從一開考弘安帝就開始在他們間走來走去,停在第一排的時間尤為長。

    不緊張是不可能的,顏君齊暗暗深呼吸了幾次,將注意力專注到答卷上。

    這次的題目果然是時策,問的也是會試的延伸,而且比會試更犀利更直接,第一道就直接問他們朝廷用兵的過與失。

    不少考生汗都留下來了。

    這次,他們不能再另闢蹊徑說臣不能妄議君王了,君讓你論呢。

    顏君齊上次沒取巧,他答的很大膽,既然上次能拿到第五名,那麼弘安帝應當是不介意他們針砭論證的。

    既然如此,那便沒什麼可避諱了。

    何況,考太空泛的東西,他可能還不太能言之有物,考這個,他能論的可就多了。

    盧栩往北境跑了三四年,一路的見聞可從未和他少說。

    想清了思路,顏君齊下筆如有神,真正開始專注答題了。

    弘安帝轉了一大圈,將每個考生都看了。

    照理說,層層選拔後人才名次都在前面,但萬一有滄海遺珠呢?

    他帶著左膀右臂賀太師和范大將軍把整場都巡視了一遍,隨後便集中在前二十名了。

    果然人才還是聚在前面。

    尤其是前四名,第二、第三來自江南大儒門下,是當地望族,他早有耳聞,第一和第四則是京中子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