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頁
2023-09-07 14:56:12 作者: 我若為書
能活著,真好!
能看到大家團結自救,真好!
看著一架架不斷下水的浮船;
聽著大家一聲聲的道謝;
望著漸漸暗下來的水面上,城牆至北山間,陸續亮起了指引航線的火把長龍、星星點點;
甚至後來他們還受到了知道消息後,不惜拖著病體親自過來這邊的王縣令的嘉獎;
所有人心裡都暖烘烘的。
這時候於蘇他們、吳必勝他們、還有乾爹他們,不知道的是。
正是因為今日的這一出,會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全都受益無窮。
於蘇他們的烤糕生意一日千里,好上加好;
宋興林的名聲就此奠定,就是打這日起,老宋家的人再出去亂說,也根本就沒人信他們的話不說,當宋興林終於下場考試的時候,他甚至都不用跟別的寒門學子一樣,求爺爺告奶奶的四處求人作保,就有那意氣書生,耆老鄉鄰,主動給他作保,還是死都不肯收銀子的那種;
吳必勝他們哥三雖然損失了一車的棕櫚繩,可他們得到的卻是他們自己都想不到的好口碑,打從這日起,乃至後頭許多許多年,這十里八鄉,縣上縣下,百姓鄉親,便是知道自家的山貨別的貨行給的銀錢再高,便是留到發霉去,他們也要留給這哥三個,說是他們心底誠信又善良,貨予他們,大家從不擔心,而且城裡的商行也愛收他們的貨,給的價格還比別人高,也不坑壓他們的貨,這全都是因著他們今日無私奉獻的結果;
至於勞心勞力的李家寨上下那就更不得了,以前中被人傳是不講理的土匪寨子,出來的人不是被人忌憚怕,就是明理暗裡欺負他們,看不起他們,可自打這送藤蔓繩索的恩情以後,十里八鄉乃至通陽縣裡,誰提起李家寨上下不是豎起大拇指說頂呱呱?
打這以後,李家寨的人走在路上都能挺起胸膛,周遭的姑娘也願意往李家寨嫁,寨子裡的姑娘也是一家女百家求,然這還不是李家寨最大的收穫,李家寨最大的收穫是,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劁豬事業,將會因此發展的越發紅火,且沒有阻力;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第二百八十章 朝廷有旨停秋闈
一場大洪水襲來,老宋家除了後來才知道消息的宋三得,丟下家裡的農活,帶著五郎來李家寨打探關心了於蘇三個外,其他的都跟沒事人一樣,對他們的生死誰也不關心,不知不關心,某些人怕是還恨不得他們死在大洪水裡頭才開心。
既然如此,於蘇跟宋興林乾脆也不回老宋家了,足足在李家寨住了大半個月,等到洪水消退了以後,他們才讓李先文哥倆送回了城。
這一年的大岳朝,可以說是風雨飄搖,北邊旱,南邊澇,前頭年末的時候,京都地帶還遭遇了多年不遇的雪災,一時間朝廷多方救災,忙的焦頭爛額,還得應付邊塞隨時可能發動要咬大岳一口的外族,皇帝老兒都不能睡個囫圇覺,自然而然的,本該今年就舉行的秋闈停考了。
也就是於蘇他們返家重建家園的兩個月後,秋闈在即之前,窩在滿山村溫書的宋興祖,收拾行囊,準備包袱款款的去府城應考之時,朝廷的公文終於下達全國各地,而終於養好病的王縣令,也收到了朝廷快馬加鞭送來的公文、邸報。
忙著災後重建的百姓對此沒有過多疑議,卻苦了如宋興祖這般,只等今秋大放異彩的生員了。
一旨出,有人歡喜有人愁。
可怎麼辦呢?朝廷停考,他們便是再惱、再怨也別無他法,消息傳出的這一日,通陽城中也不知有多少書生醉倒在酒樓、飯館、茶室之中……
同樣的這一年,天子震怒,大岳朝上上下下,人頭落地的官員不知凡幾,於蘇不知道的是,當王縣令讀著手裡一封封的邸報,數著上頭一顆顆落地的人頭時,心裡是有多慶幸,對於蘇又有多感激。
畢竟要不是小丫頭當初的提醒,那時自己就不會親自下去巡視,就不會阻止了不該發生的慘劇發生,從而也不會順利按期、按量、保質的完成徭役,正是因為有這些的打底,才讓自己負責的堤壩,在滔滔洪水堅挺了下來,才在上游潰堤洪水下來的時候分擔了壓力保住了城池。
惟一可惜的是,地里的莊稼沒保住。
即便後來加緊補種了些農作物,指望著秋里能得點收穫,老天卻依舊沒開眼,水災剛過,旱災轉而就來襲。
要不是他們縣裡蓄水堤壩與水庫的完好,退水的時候截留住了寶貴的水資源,在秋末旱災來襲的時候,王縣令當機立斷開閘放水,成功的保住了秋糧;
要不是朝廷有旨,免除了受災郡縣的當年賦稅;
要不是王縣令體恤百姓,千方百計的弄來了救災糧;
通陽縣上上下下怕是也要跟別的地方一樣,十室九空,餓殍遍野了……
即便如此,城裡大多數人的日子也不大好過,人們都不自覺的儉省起來,幹啥都扣扣索索的,便是連山里如李家寨這樣沒被水淹沒,也因著地下水資源豐沛,保住了秋糧沒減產,日子也不像往年那般寬裕富足。
這樣的情況下,糧食人吃都勉勉強強,於蘇的烤糕生意自然是做不下去了的,一是原料短缺,二是這樣的年景,人們兜里也沒甚余錢捨得買零嘴吃。
種種原因,今年的生意結束的竟是比以往都早些,才入冬,於蘇就停了烤糕的生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