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為了生兒子,什麼風險都不怕
2024-11-12 15:37:06 作者: 二蛇
第181章 為了生兒子,什麼風險都不怕
這一天,鄧世榮再次來到了縣城。
上次來縣城,是為了忙二兒子的事,這一次鄧世榮來縣城就只有一個目的——買房子。
如今,距離大兒媳生孩子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經歷過後世的鄧世榮不像現在那些農村人那麼無知,他非常清楚女人生孩子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在古代為此而送命的可不在少數。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肯定不能讓大兒媳在家裡生孩子,至少第一胎和第二胎不能,到醫院生才是最安全的。
至於以後的話就再看情況,因為想多生幾個的話,就得考慮計生的問題。
說到計生,雖然政策是國家出台的,但落實到各地的時候,也會因為不同的思想觀念而有所改變。
比如說,很多省份在七十年代後期就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而且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基本上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生二胎的家庭都非常少見。
但博白縣不一樣,在1985年之前,農村人生多少個都無所謂,因為政府那個時候並沒有嚴抓,只是喊口號讓婦女同志主動去放環結紮而已。
到了1985年之後,政府才開始嚴抓計生。
當時有規定,有工作單位的人,只能生一個,多一個都不行,除非不想要那份工作了。
農村人可以生兩個,如果還想生第三胎,那就屬於超生了。
因為博白縣是出了名的重男輕女,沒有兒子那是絕對不行的,不管生多少胎,都一定要生到兒子為止。甚至對於很多農村家庭來說,只生一個兒子還不行,得生兩個才勉強達到標準。
所以政府在抓計生的時候,把這一點也考慮進去了,如果超生的那一戶人家生的全部都是女兒,還沒有兒子,那麼抓到了就只是罰款,不會強行抓去結紮的。
但是,如果你超生了,你家又有了兒子,那不用多說,被抓到了肯定是要結紮的。
鄧世榮回想起前世,村里那些婦女為了多生一個兒子,那真的是什麼風險都敢去冒。
比如說懷孕的時候躲到山上去住,那個時候的山可不是後世那種蓋有房子的果園,而是真正的荒山野外,一個女同志獨自在那種地方生活,說不害怕那絕對是假的。
可以說,為了多生個兒子,村裡的婦女是真的拼了。
還有直接躲到親戚家去住的,讓鄧世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家後面的一個鄰居,原本家裡就窮,然後他家一個親戚為了躲計生,就躲到他們家來了,結果在他們家沒有地方住,一個孕婦就只能住到牛棚去。
這還不算什麼,由於雙旺這邊的風俗習慣,生孩子的時候是不能在親戚家生的。
於是,在某個月黑風高的晚上,鄰居家那個親戚要生孩子的時候,村里就兩個關係好的婦女幫忙接生,點著一盞煤油燈,洗乾淨一個肥料袋,就這樣帶著那個孕婦到某個偏僻的半山腰去生。
好傢夥,那個年代沒有電,山上也比較荒涼,在那種地方接生,連最基本的開水都沒有,條件可以說是簡陋到了極點。那一次的接生經歷,真是把那兩個接生的婦女都嚇得半死,每次回想起來都心有餘悸,難以想像那個時候要是出點什麼意外的話,那她們可怎麼辦才好?
在這種接生條件下,那孕婦都能安全把孩子生下,母女平安,只能說真是命大。
把孩子生出來後,回到親戚家,仍然繼續住牛棚,直到滿月之後,夫家那邊才來人把她接回去,真是夠可憐的。
鄧世榮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兒媳婦受這樣的罪,能不超生就儘量不超生,就算要超生,那也不用躲到山上去,直接躲到城裡也是可以的,這也是他打算在縣城買房的原因之一。
當然,現在買房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方便大兒媳生孩子。
畢竟,那耶村到縣城,有七十六個公里的路,坐車要兩三個小時,總不能要生的時候,才匆匆忙忙的坐車趕到縣城,要是提前來的話沒有房子就只能住招待所。
這個年代的招待所是人住的?
住過幾次招待所的鄧世榮,對這個年代的招待所衛生,是真的一點都不抱希望。
所以,提前買房,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住哪裡都不如住自己家舒服。
而且,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大兒子和大兒媳,就要到縣城來做生意了,肯定也要有個住的地方。
這個年代的博白,最繁華的地方是大街、東圩街、文化路、狗兒巷、興隆路一帶,把房子買在這些地方,在生活上肯定要方便很多,所以被鄧世榮列為主要目標。
不過,這幾個繁華之地,他第一時間就把狗兒巷給排除了。
現在的狗兒巷確實繁華,是各種小商品的聚集地,但九十年代後,這裡就會演變成遊戲機和錄像廳聚集地,他可不想在這個地方買房,然後讓他未來的孫子孫女在這裡學壞了。
剩下的幾條街,各有各的長處。
大街,是博白縣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始建於唐朝武德年間,目前政府很多重要部門都集中在這一條街上,還有縣供銷社、白州電影院以及幾家銀行等等。
東圩街也是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同樣始建於唐朝武德年間,歷代都是農貿市場,禽畜集散地,每到圩日的時候,這裡都是人山人海,日流量高達數萬人,其繁華不用多說。
文化路,這應該是博白名氣最大的一條路了,一頭連著博白縣最好的小學、初中與高中,一頭連著大街與興隆街,街道兩旁商店林立,無論是現在還是後世,客流量都非常高。
最後是興隆街,這裡有新華書店、小學、飯店、糧店、百貨店、東城市場等等,是全縣最繁華的商業貿易中心。
把這幾個地方列為主要目標後,鄧世榮第一時間就到文化路去打聽,這裡不僅繁華,還有最好的小學、初中和高中,離人民醫院也不算遠,要是有合適的房子買下來,那是最為理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