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打造熏醬菜
2024-10-26 15:02:49 作者: 獵狼嘯風
從飯店出來十一點半了,楊志軍叫我在他床住,他和孟宏偉擠一張床。我說不用,打車回了寢室。
連續三天沒有早回寢室,都是十一點半以後回去的,說實在的是怕見到馬姐。這三天沒上新品種,只做現有的「叉燒肉」「水晶肘子」「羅漢肚」「老火牛肉」「熏雞頭」「熏雞爪子」。
這六樣賣得最好的是「熏雞頭」和「熏雞爪子」,每天製作一百個,全部售空。其餘四樣賣得也挺好,但是和「熏雞頭」跟「熏雞爪子」比起來差很大一塊兒。
這幾天老汪和老喬對這六樣產品的製作也熟悉了,達到全程不用我插手可以單獨製作的程度。但還是不太熟練,不能離開,得在一旁看著。
這三天也沒閒著,除了天天帶著老汪和老喬做熏醬菜,還幫著周曉梅把傳菜部的工作進行了調整,按著我說的操作,這樣上菜速度提升不少,解決了菜涼的問題。第一天調整的時候傳菜員有些不願意干,因為跑梯傳菜確實累,誰也不願意。沒辦法我跟著一起傳菜,這些傳菜小孩兒看我挺大個總廚都干,他們也不好意思不干,也就跟著幹了。
只要跟著干就是好現象,沒事給他們講點有趣的事,就算是寓教於樂吧,三天時間和他們打成一片,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跑梯上菜也就定了下來。到第四天周曉梅找的傳菜部長從省城過來,是個三十歲的男的,叫韓東,挺有工作能力,我就撤了下來。
過來新店已經一個星期了,做了六個產品,都很成功,準備先配送這六樣。和李雙良商量一下,他也表示同意。現在這六樣在新店賣得好,他也有光,畢竟涼菜的賣錢額上升了,還是在他的廚房加工的,也有功勞。
把粗糧的涼菜老大叫來,熟悉一下熏醬菜產品,看看新店怎麼擺檔,怎麼切配裝盤的,然後開始配送。
第一天配送粗糧和老店的配額一樣,「熏雞頭」和「熏雞爪子」各五十個,「叉燒肉」二十份,「羅漢肚」八個,「水晶肘子」十五個,「老火牛肉」十斤。同時要求他們每天晚上八點之前把第二天要貨數量報給老汪,老汪和老喬按著他們要貨數量進行製作。
三個店同時售賣,製作量加大,老汪和老喬每天早上五點起來開始製作熏味,上午製作「叉燒肉」「水晶肘子」「老火牛肉」「羅漢肚」,保證每天配送的量充足。
這六樣產品推出之後,馬上受到客人好評,好評最多的是「熏雞頭」和「熏雞爪子」,個大,肉多,好吃,有滋味,吃著過癮,大人小孩兒都喜歡。一個星期時間就吃出了回頭客,很多客人都是慕名而來。於是每天的配送額度從五十個提升到一百個,這樣也能賣空。
粗糧和老店都要求再增加五十個,我沒同意,暫時先訂在一百個。因為這六樣產品都是肉類,彼此間存在競爭,雞頭、雞爪子賣多了影響其它四樣銷售,會形成產品積壓,造成浪費。與其讓客人一次吃個夠,不如讓客人想著惦記著,這樣還能長遠點。
不管怎麼說,熏醬菜算是賣住了,雞頭和雞爪子也成了特色,因為整個濱海,只有在青花閣才能吃到這麼大並且這麼好吃的。
老爺子回來之後也很滿意,跟我說六樣產品有點少,再增加兩樣。他不說也準備增加的,計劃還有「熏豬蹄」「熏脊骨」「松花雞腿」「豬頭燜子」四樣,現在看來只能再上兩樣,不能上太多,切忌貪多嚼不爛。
打算上「熏豬蹄」和「豬頭燜子」,豬蹄是老百姓愛吃的,「豬頭燜子」是地道的土菜,能夠吃出中年人的回憶,年輕人的嚮往,老年人的口頭福。把這個想法和老爺子說了,老爺子說可以,就上這兩樣。
「熏豬蹄」好整,收拾完之後用老湯烀熟,直接熏就行。現在老汪和老喬熏菜都已經行了,製作一遍就能會。費事的是「豬頭燜子」。「豬頭燜子」老式做法是用醬湯醬完,然後鋪上干豆腐壓,壓成之後切成薄片蘸著蒜醬吃。我這回想改變一下做法,用熏味的老湯烀熟,然後壓制,壓制完之後上熏鍋熏,熏完之後再切成薄片蘸著蒜醬吃。
想到做到,叫採購買來一個豬頭開始製作,烀熟壓完,將整個「豬頭燜子」分割成八小塊,然後熏鍋底下放上白糖,茶葉、香料,放上篦子,把分割好的燜子放在篦子上,蓋上鍋蓋,小火慢熏十五分鐘,閉火。打開鍋蓋,一股黃煙散去之後,篦子上是八塊金黃燦燦的「豬頭燜子」,透著誘人光澤,瞅著就想吃。
把「豬頭燜子」全部拿出來,把其中一塊切成薄薄的大片,蘸了蒜醬放進嘴裡一嘗,味道美極了。入口先是淡淡的薰香味,在嘴裡打轉兒,接著是濃郁的醬味肉香,香而不膩,緊接著是蒜泥味,開胃爽口。
這次改進成功。
「豬頭燜子」能和雞頭、雞爪子一樣打炮。
當天製作的「豬頭燜子」在新店試賣,可以說是好評如潮,有的客人吃了一盤之後還點了第二盤,只可惜沒有了。
周曉梅面帶微笑的跟我說:「小叔,知道客人咋評價咱家的『豬頭燜子』嗎?」
我問:「咋評價?」
「客人說,咱家的『豬頭燜子』是真正的濱海一絕,能吃出上山下鄉的味道來。」她說。
「吃飯的客人得有五十歲。」我說。
「差不多吧。」她說:「年輕的也愛吃,那片切的太薄了,夾起來顫顫巍巍的,都透亮,瞅著就想吃。」
「燜子必須得切薄點兒,片大,厚了不好吃,沒口感。」
「小叔你說,咱家的這些熏醬菜能不能塑封起來賣?」她問。
我說:「得真空包裝,要不然愛壞。」
她有些興奮的說:「要是真空包裝得話,咱們就能外賣,還能掙錢。」
我看著她說:「你不做買賣瞎了。」
「你忘了,我們老周家人都能做買賣,買賣人出身。」她得意的道。
她說完我沒咋在意,覺得她說的可行,在腦袋裡一過就完事了。過了兩天老爺子問我,這些熏醬菜能不能真空包裝,我說能,問是不是周曉梅跟他說的。
「周經理有經濟頭腦,她說的對,咱們要是把熏醬菜進行真空包裝,在展檔上展示出來,能有不少人買。咱們這個方便,拿回去打開袋直接就能吃,還不帶防腐劑,沒任何添加劑,不比商場賣的那些東西好。」老爺子說。
我想了想說:「要是真空包裝也行,也快過年了,可以形成一個大禮包,把幾樣組合到一起,裝進一個禮品盒裡,包裝好好整整,整的喜慶點,保證能賣動。」
「這個想法挺好,這事交給你負責,你整吧。」老爺子說。
「交給我負責行,但是真空包裝機得買回來。」我說。
「那是你的事,交給你負責了還找我幹啥?」老爺子道。
突然有種被算計的感覺。
這事好解決,給小姨打電話,叫她買一個小型的真空包裝機,同時把包裝袋的規格告訴她,一起買回來。小姨辦事效率高,第三天就把真空包裝機和包裝袋買了回來。買回來之後研究半天整明白咋使,塑封了幾個,還挺好,挺簡單的。然後教給老汪和老喬,先把他倆兒教會,讓他倆兒下午的時候進行塑封。同時在老店調過來一個剛應聘的餃子工,叫她專職塑封熏醬菜。
塑封完的熏醬菜在展檔上擺出來,有不少客人買。主要是吃好了才買,賣的最多的是雞爪子、雞頭、豬頭燜子,叉燒肉,豬蹄子,其他三樣也賣,但是沒這五樣賣得好。
緊接著又跟小姨聯繫,在給了兩袋「豬頭燜子」和三個豬蹄子的代價下,她給找了一個做禮品盒的,一下子定做了三千個禮品盒。
大禮包設計了兩個檔次,一個是五百八十八的,一個是三百八十八的,客人自選,選哪個檔次裝哪個檔次。大禮包外觀十分喜慶,大紅福字加福娃,送禮絕對有面子。主要是裡面的東西好,貨真價實,經濟實惠,還好吃。
大禮包推出的第四天就有個單位一下子定了三十份三百八十八的,臘月二十六過來取,準備春節給員工發福利。
大禮包錢景廣闊。
把這些全部整完理順已經是十二月二十五號了,整整忙了二十五天,有些累,但成績斐然。
總結一下,一共創造了三個第一。
濱海第一家推出特大號「熏雞頭」「熏雞爪子」,獨此一份,別無分號,形成青花閣招牌菜品;
濱海第一家推出真空包裝的熏醬菜,可以直接打包帶走,回家拆袋即食;
濱海第一家推出「春節大禮包」,引領潮流。
這次製作熏醬菜給我一個啟示——菜品是有一定的地方差異,但是做到極致,成為精品,一樣會受到客人喜愛和歡迎。當初我認為濱海人喜歡吃海鮮和清淡的,熏醬菜都是肉菜,在這裡上客人會不接受,事實證明我的觀點是錯誤的。在沒有實際操作之前不能下肯定的定義,什麼都得實際操作一下,試一試,試過之後才知道結果,沒試之前都是自己的主觀臆斷。
通過這次製作,對熏醬菜的理解與領悟又加深許多,這個無法用文字來描述,是意識中的事,有一種感覺,只要是熏醬菜自己就能夠做到更好,好像看到山峰一樣。但只是看到,還沒有達到登峰造極。
也就是說在濱海做熏醬菜,也算是大師了,有傲視群雄的感覺。
這時候收到東方美食的來信,說是積分管理很好,現在南方有些餐飲公司開始實行這種管理方法,效果顯著。當然,人家的積分管理要比我的完善,我這屬於初級階段,還是理論,沒有實戰。同時說我要是在管理上有什麼新的方法和獨特見解,可以給他們投稿。最後說明年東方美食的「紅廚帽」活動在濱海有一站,如果想要宣傳自己的飯店現在可以跟他們聯繫。
我把青花閣的情況做了簡單介紹,把公司的聯繫電話給了他們,叫他們直接跟公司聯繫。因為要參加「紅廚帽」活動需要給贊助費的,並且得招待來學習參觀的人,這個我住不了主,不是一桌兩桌的事,一下子得十桌,還得做好了,參觀學習的人全是全國各地的總廚、經理和老闆,口味刁得很。
但是參加這樣的活動有好處,可以在東方美食雜誌上進行免費宣傳,如果飯店有特色,能收到很多合作加盟的機會,對飯店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青花閣」在濱海是數得著的餐飲公司,三家店面生意非常好,如果說餃子,已經隱隱成為了濱海老大,和省城的洪記差不多。
上次成功舉辦了六家聯合的廚藝比拼大賽,無形中也給自己造了勢,讓很多人認識到「青花閣」,在餐飲圈裡有了名氣和地位。加上這次熏醬菜的推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了品牌效應,「青花閣」的名氣再次上漲,走上了引領的位置。
老爺子是個很睿智的人,這麼大歲數棄政從商,十來年打拼下來掙下偌大家業,十分成功。
在新店的時候老爺子跟我談過,準備把嚴麗酒店徹底划過來統一管理,叫嚴麗當總經理,他退居二線,和老太太享享清福。其實他這個安排挺好,畢竟歲數大了,精力有些不足,也到了退休年齡。
有一次吃完飯他拿著手裡的一把藥片跟我說:「老譚,看著沒,掙了一輩子就掙了一把藥片,其餘啥都不是自己的。」
說實話他說的就是中國當代民營企業家的現狀,吃野食,打野飯,掙個金蛋大家看。每一個企業家創業之初都是把自己的家底掏空,親戚朋友的家底掏空,兄弟姐妹的家底掏空,然後沒日沒夜的干,還得精打細算。
賺了,皆大歡喜,賠了,自己承擔。
他們財富的累積透支的都是身體,應了大家常說的那句話,能夠用身體賺錢,卻不能拿錢買命。
細想想,老闆和員工一樣,都是在打工。員工在為老闆打工,老闆又何嘗不是在給員工打工。
中國有位著名民營企業家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病床上看企業報表,當他去世之後自己的妻子嫁給了自己的司機。這個可能是傳說,那個司機說一直以為自己在給老闆打工,每成想一下子成了千萬富翁,原來老闆是在給自己打工。
當然,這個司機是幸運的。但是通過他的事不難看到一個事實,每個人都在打工,都在奮鬥,都在拼搏,在創造財富的同時推動著經濟的發展,這也是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