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言•都市 >一個廚子的往事 > 第431章 視察小酒館

第431章 視察小酒館

2024-10-26 15:02:49 作者: 獵狼嘯風
  小酒館的廚房設備全部到位。

  這個廚房全部是按著我設計整的,看著自己設計的廚房很有成就感。

  廚房通透,明檔大玻璃落地,從外面直接能看到廚房裡面全部情況。明檔上面挨著棚頂的一排是熱菜菜品照片,客人可以直接看著照片點菜。明檔上是一個長十五米的菜檔,寬四十公分,鋪著大理石,是擺放涼菜和熏味的地方。包餃子的面案子直接對著明檔,面點在裡面包餃子客人可以直接看到。並且整個明檔玻璃在菜檔上方有四十公分的空格,廚房裡面的菜品可以直接從明檔端出來,方便省事。

  廚房可以用了,謝秀芬的嫂子和姐姐在廚房裡收拾著,老王在試火。熏味老湯已經養上了,並且老王把吊湯的大骨頭和雞架熏了出來,看著顏色很好,味道也應該不錯。老王弟弟剛炸完調料油,在那收拾灶台衛生。

  我試了試排風,還行,挺好使。到大廳聽了一會兒,排風的動靜不大,坐在大廳吃飯感覺不到有啥影響。叫老王弟弟把所有灶台火都打著,這時候坐在大廳能聽到灶台聲,但不大,在可接受範圍。我擔心的就是不鏽鋼加風灶噪音太大,客人吃飯的時候會有影響,特意叫他們買的自吸風灶台,不用風機加風,這樣沒有多少噪音。看來自己的預判是正確的。

  桌椅板凳還沒回來,大廳里擺著一張以前飯店的桌子。

  飯店的門臉還沒完工,需要一個星期左右完事。

  前後左右里里外外的看了一圈之後感覺非常滿意,雖然不是自己的飯店,但是自己設計的,心裡還是有點小得意。

  「怎麼樣譚師傅,還差啥吧?」謝秀芬問。

  我說:「挺好,不差啥了,挺立正兒。」

  姜姐說:「等桌椅板凳回來擺上就更立正兒了,現在看著還不像飯店,有點空。」

  我說:「硬體設施就這樣了,裝修的也挺好,把咱家特點裝出來了,客人一進來就感覺乾淨衛生,剩下的就看咱們的菜品啥樣了,這才是關鍵。」

  「保證沒問題。」謝秀芬說:「我一看咱家這個效果感覺肯定行,我是有信心。今天就有原來的老客人過來問咱家啥時候開業,都想嘗嘗咱家的熏味。」

  我說:「熏味應該沒問題,老王現在整的挺好。我擔心熱菜,小王有幾道菜做的不到位,這幾天得好好練練。」

  「譚老弟你要求太嚴格了,我覺著都挺好了。」姜姐笑著說。

  「咱們再不不做,做就做到最好。」我說:「人們都跟第一學,沒有跟第二學的,第一和第二都一樣努力,但是就差那麼一點,一點就決勝千里。」

  「是這回事。」姜姐點頭道。

  老王把熏好的大骨頭和雞架拿上來,吃了一塊大骨頭,味道挺好,但不是太濃,老湯剛養的關係,養過一個星期味道自然而然就上來了。

  老王弟弟小王做了一盤紅燒乾豆腐,味道不錯,火候掌握的很好,比我見到他的時候做的好多了。第一次吃他做的紅燒乾豆腐有點硬,味道不足,芡還沒攏住。跟他講了干豆腐的特點和做干豆腐時需要注意的東西,又叫他做了幾回,現在做的可以了。

  「怎麼樣師傅,吃著還行吧?」小王問我。

  我笑著說:「進步挺大,比以前好吃多了,你自己也嘗嘗。」

  他夾了一口放進嘴裡。

  「現在干豆腐吃著不硬了,但還不行,干豆腐吃的時候必須有顫巍巍的感覺。另外你在出勺的時候蒜蓉撒的少,味道不濃郁,還有就是干辣椒熗鍋的時候沒熗到位,是不是怕把辣椒熗糊了?」我問。

  小王笑著點頭說:「是,怕熗糊了,瞅著難看。」

  「沒事,咱們用的是本地紅辣椒,不怕熗糊,紅辣椒熗不到位吃不出那個感覺來,熗不到位和尖椒干豆腐沒啥區別。咱們要的就是那個感覺,必須比尖椒干豆腐好吃才行。」我說。

  「師傅,你說的那個感覺我一直沒找到。」小王不好意思的說。

  「還有干豆腐沒?」我問。

  「有,還夠一份的。」他回道。

  「走,上廚房,我說你做,咱們找找感覺。」

  來到廚房,小王拿出干豆腐改刀,改好後上灶台開始製作,首先把干豆腐飛水。飛水的時候需要加入少許面鹼,這樣燙出來的干豆腐發軟,有口感。他在水還沒開的時候把面鹼加了進去,然後就要往鍋里下干豆腐。趕緊叫住他,讓他把鍋里的水倒掉,重新燒水。

  他有點懵,覺著自己的操作沒毛病,但我說了把水倒掉,他還是聽話的倒掉了,重新往鍋里加水。鍋里水在快開的時候叫他把干豆腐下入,下入干豆腐之後繼續加熱,水開了之後叫他下入少許面鹼。面鹼下入之後鍋里水開始起大泡,干豆腐在裡面開始翻滾。三十秒之後叫他把干豆腐倒進漏勺控水。

  然後國內落油,轉小火,下入干紅辣椒。本地的干紅辣椒皮薄,遇熱很快變色。這和我做功夫魚時用的同一種辣椒,香而不辣,味道持久。鍋內下入紅辣椒之後叫他把鍋離火,然後扒拉辣椒,當所有紅辣椒變色飄出香味之後下入蔥姜炒香,然後讓他烹入少許料酒,然後落醬油,接著上火。這時候國內開始出現沸騰的小氣泡,全是醬油的香味,馬上讓他下入少許十三香。十三香下鍋之後熗鍋的香味飄出來,就是家裡老媽做菜的味道。

  告訴他加入老湯,老湯下入之後下入控好水的干豆腐,緊接著做基本調味,轉中火微燒,兩分鐘之後下入胡蘿蔔件,然後開大火收汁,在收汁的過程中讓他打琉璃芡,一邊打芡一邊晃勺,看到鍋里那地方有氣泡往哪裡落入芡汁。

  當芡汁收好後開始翻勺使干豆腐受熱均勻,芡汁澱粉全部糊化,然後撒入蒜蓉,林調料油,翻炒均勻出勺裝盤。

  裝入盤中的干豆腐瞅著顫巍巍的,芡汁似見不見,色澤油亮不見油,飄著誘人的香氣,看著就想吃一口。

  我對小王說:「嘗一下,看看是不是比你剛才做的好。」

  小王拿筷子夾了一口放進嘴裡,剛炒完有點燙,他虛了一下舌頭。

  「好吃,是不一樣。」他說。

  「以後就按著這個標準做。」我說。

  把炒好的干豆腐端到前面桌子上,兩盤干豆腐放在一起。謝秀芬姐姐煮了兩盤餃子,一盤三鮮的,一盤芹菜的,也都端了上來。

  這時候桌前做的有姜姐、謝秀芬、謝秀芬嫂子、姐姐、小王、老王和我。

  我指著兩盤干豆腐說:「大夥嘗嘗,哪盤好吃。」

  大伙兒嘗了之後都說後做的好吃。

  我對小王說:「這回知道咋做了吧?」

  小王道:「知道了。」

  我笑了,問他:「既然知道了那你說說。」

  小王說:「我做的干豆腐在飛水的時候就錯了,應該等水快開的時候加鹼面,不能一開始就加鹼面。」

  我問:「知道為啥嗎?」

  他搖了搖頭。

  我說:「咱家選的干豆腐是厚的,純滷水的,滷水點的干豆腐這麼厚有股酸味,還硬。面鹼是鹼性,能把酸味中和一下,同時面鹼還有發性,起到膨脹作用,能把干豆腐發一下,干豆腐就不那麼硬了。」停了一下接著說:「水在沒開的時候下入鹼面也對,等溫度上來就變成鹼水了,把干豆腐和鹼面一起下的,那干豆腐就燙過勁兒了,吃著是不硬,但沒口感。干豆腐在水裡一起煮,快開的時候下入鹼面,鹼面迅速喝水融合,發生化學反應,這時候對干豆腐的漲發效果最好,時間三十秒就行,不能長了,長了就過火了。」

  「燙到這個程度的干豆腐正好,炒出來就是現在這樣顫巍巍的感覺。」

  「我說我做的咋一直達不到你說的顫巍巍感覺呢,是這回事。」小王有點恍然大悟。

  我說:「我剛開始做的時候也這樣,做過多少次之後才找到的經驗。」

  「還有就是你今天教我的打芡,又多學了一招。」小王高興的說。

  「這是琉璃芡,也叫油水芡,做原材料比較細密的菜時這種打芡方法比較好,像炒干豆腐、魚香肉絲,就可以用這種打芡方法。」我接著說:「最主要的是芡汁下去之後不要急著馬上出勺,澱粉有個糊化的過程,打完芡汁後在鍋里再加熱十秒種,讓芡汁里的澱粉完全糊化之後再淋明油出勺,這樣就不會出現跑芡和滋味不足的現象了。」

  小王聽完之後點點頭若有所悟地說:「我明白了師傅。」

  我說:「明白就好,一理通百理容,干豆腐會做別的菜也會做了。做菜沒啥訣竅,全在領悟,看好你。」

  小王端起酒杯對我說:「謝謝師傅,剛才你教我做干豆腐我明白不少,說句心裡話這些年我都是自己學著過來的,我哥開飯店之後我來炒菜,也知道自己啥樣,根本沒在大飯店幹過,也沒拜過師學過藝,都是自己鼓搗的,自己家飯店也沒人說啥,一來二去的覺得還行,反正是把菜炒出去了。」說到這他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用手撓了撓腦袋,然後道:「現在才知道自己炒菜啥樣,差挺大塊兒呢,我也不會說啥,譚師傅,以後你就是我師父了。」

  我說:「我當不了師父,咱們肩膀頭齊為弟兄,我也就是會炒點菜,別的沒啥。」

  「那你在我心裡也是師父。」小王認真地說。

  「快別說師父這事了,你意思不就是想和我喝一杯嗎?滿足你這個要求,咱倆幹了。」說完把杯里酒幹了。

  他還想說啥,看我把酒幹了,瞅瞅我,沒辦法也跟著幹了。

  雖然是小杯酒,但也有二兩,喝下去之後火辣辣的。阜新喝的都是阜新酒廠產的三溝白酒,巴特爾做廣告的那個,度數高,很猛。放下酒杯趕緊夾個餃子壓壓酒,餃子芹菜餡的,芹菜味兒很濃,油蠱清香味。

  吃完餃子我說:「餃子挺好吃,包得不錯。」

  謝秀芬嫂子說:「真的假的,我害怕不合格呢。」

  「挺好,這餃子沒毛病,你是知道啥是芹菜餡了。」我說。

  「跟你說譚師傅,以前包餃子覺著把菜和肉餡攪合在一起就行了,不好吃就多加點肉,肉多了不就香了。」說完她自嘲地笑了,接著說:「上回你跟我說餃子不是香就好吃,餃子百滋百味,要只是香的話包純肉餡的不就完了,還整啥酸菜餡芹菜餡的。」

  「你說芹菜餡餃子得吃出芹菜的清香味兒,酸菜餡得吃出酸菜味兒,三鮮的得吃出韭菜味兒,我看了你給我的方子,開始還覺得有點絮煩,後來做了幾回之後一吃還真是那回事,比我以前包的好吃多了,呵呵,說白了這才是餃子。」她接著說:「一一開始叫我拿兩頭尖的擀麵杖擀皮我還省思這咋擀,包餃子擀皮還用那費勁兒,你說誰家老娘們兒不會包餃子擀皮,都用直桶擀麵杖擀,你非得叫用兩頭尖的,兩頭尖擀麵杖擀出來的皮包餃子好吃咋的?那時候沒少在家罵你。」

  我瞅著她笑了。

  「但是得說用兩頭尖擀麵杖擀出的餃子皮確實好,快咱們就不說了,倆手保證比一個手快。主要是擀出來的皮圓,四變薄中間厚,包餃子正好。現在倆手擀皮擀習慣了,一個手擀還不習慣了。」

  謝秀芬嫂子說完笑了起來,大伙兒也跟著笑了。

  這就是個習慣問題。

  習慣是養成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