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實業大亨:我在96當巨佬 > 第181章 曼妮百貨的護城河!

第181章 曼妮百貨的護城河!

2024-09-23 16:39:18 作者: 鈺在其中
  「陳先生,你就別和我開玩笑了,您創業幾個月就身價過億,還有曼妮百貨這座金山在,您說缺錢誰會信?」

  張志東一臉無語的看著陳慶宇,以為陳慶宇在過分謙虛,實則是炫耀。

  「報紙上說您還和記者打了個賭,賭曼妮百貨首月銷售額破3億,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月,但應該已經達到這個數字了吧?」

  有關曼妮百貨的賭局,要噱頭有噱頭,要數字有數字,簡直是最吸引眼球的新聞。

  因此哪怕距離魔都上千公里,花都和深城的新聞媒體,也注意到了這件事。

  張志東猜的不錯。

  曼妮百貨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三億,因為有抽獎活動和10月假期的加成,首月數字甚至有望突破四億。

  只不過因為10月假期期間,人們更關注生活本身,因此才沒有在新聞界引起熱議。

  但陳慶宇已經安排好了,只要10月假期一過,各家媒體立刻就會跟進報導。

  開業首月銷售額就突破三億,放在這時期的一線城市,已經是極為恐怖的數字了。

  要知道,魔都銷量最好的服裝大樓,一年的銷售額也不過才20多億。

  如果曼妮百貨能保持月月穩定在3億,簡直是難以令人置信。

  「曼妮百貨的確很賺錢,但我花錢的地方更多,你只知道曼妮百貨的銷售額,卻不知道曼妮百貨為了這些銷售額,付出了多少。」

  陳慶宇認真的看著張志東,知道他把曼妮百貨當成了一般的大賣場,所以覺得自己在故意炫耀。

  「如果我學家樂輻的模式,只管賣貨,不管供貨商和自有品牌的死活,那別說開10家,就算開100家,1000家,曼妮百貨也不會缺錢。」

  「但是曼妮百貨有補貼價,有扶持自有品牌的計劃,還有扶持國產品牌的特殊規則。」

  「這些規矩的背後,是我自建物流,自建冷庫,乃至親自掏錢,花真金白銀補貼出來的結果。」

  「每多開一個店,就需要搭配一整套物流鏈和補貼成本,我開一家店的成本,比家樂輻多開五家店的成本還高,這還不算日常運營消耗的維護成本。」

  張志東默默的聽著,臉色逐漸變得越來越嚴肅。

  他突然間有些羞愧。

  一直以來,他只覺得陳慶宇看準了商業市場和賽道,卻沒有注意到陳慶宇所默默付出的這些東西。

  按照曼妮百貨扶持自主和國產品牌的規則來看,曼妮百貨利潤之中,至少有四成甚至六成,都補貼了出去。

  支持國貨,說來簡單,但真到了掏錢的時候,誰來買單?

  賺10塊錢,拿出6塊補貼給其他人,這得多大的魄力?

  要知道,這不是把賺到手的10塊錢中拿出6塊,而是先把補貼撒出去,預知未來的收入。

  一旦商業模型沒賺到足夠的錢,陳慶宇不但會血本無歸,還會傾家蕩產。

  「陳先生,我為剛剛的無知發言感到羞愧,請你原諒。」

  「沒關係,你現在還沒接觸到這個層次,不理解是正常的。」

  曼妮百貨的模式,是發展自主品牌。

  這樣做的成本,的確比家樂輻等零售巨頭的成本高,但是卻勝在長久和穩定,也更具特色。

  因為挑選了更符合本地化的策略,所以每開一家新店,曼妮百貨都有不同的特色產品入駐。

  陳慶宇之所以讓魏成峰先發展一二線城市,就是因為一二線城市本身,就具備更多的人文與文化色彩,發展自主品牌商品時,也更容易貼合。

  在設定這條策略時,陳慶宇綜合了一些幾十年後的旅遊文創經驗。

  二三十年後,旅遊經濟逐漸冒頭,各地一窩蜂的發展自家的旅遊經濟,然而做旅遊產品的人,卻很頭疼。

  旅遊看起來是做一點人造景點,弄一點綠化就行,但實際上其內核邏輯還是人文與文化。

  但有些地方,即便有些所謂的典故,但是也沒形成人文與文化。

  這些地方,大都集中在小城市或者小縣城,但為了成績,他們也一窩蜂的去做旅遊產品。

  結果就是這些旅遊產品推向市場,立刻就現出了原形。

  粗製濫造,山寨抄襲,乃至太過同質化。

  小地方不是發展不出旅遊產品,而是需要深度挖掘,還需要從周邊大城市借鑑經驗,尋找更細分的賽道。

  陳慶宇開曼妮百貨的分店,也是走的這條運營路線。

  一二線城市更好開發產品,也更好尋找特色化。

  所以他要先站穩大城市大賽道,等到家樂輻和沃爾碼擠進這條賽道之後,再通過細分打法來增加競爭力。

  前期投入的資金,會變成後期的各種護城河,幫助曼妮百貨頂住其他資本的壓力。

  商超這種東西,其實非常容易複製,本質上不過是一個環境好點的大賣場。

  凡是火爆的大賣場,哪一個不是依靠自家的特色產品?

  指望賣同質化產品能長久下去,簡直是異想天開。

  曼妮百貨的前兩家店,面積都超過了一萬平。

  這其實不是陳慶宇最初的規劃,但也沒有關係。

  以曼妮百貨現有的火爆情況來看,每家都突破一萬平,也不過就是多增加一點成本罷了。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把這些地方買下來。

  租房運營的成本只需要幾千萬,但如果買下地塊,成本就會突破數倍乃至數十倍。

  後世的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句非常經典的梗。

  一流企業賣大樓,二流企業賣產品。

  購置地塊,本來就在陳慶宇長遠規劃之中。

  畢竟買其他的或許有虧有賺,但提前購置土地卻一定有賺不賠。

  步行街和萬國博覽店,因為地塊過於特殊,所以陳慶宇沒有辦法買下來。

  但這也沒有辦法。

  開曼妮百貨的時候,陳慶宇必須藉助特殊地段來增加名氣,吸收客流量。

  但是等到了其他城市,因為曼妮百貨的知名度已經打開了,再加上團隊已經逐漸運轉成熟,就不再需要特殊地塊的加持。

  如果條件允許,陳慶宇甚至不打算分兩步走,而是買地開店同時搞定。

  至於資金壓力,他可以從其他領域籌集資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