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奏摺送達
2024-01-22 11:48:54 作者: 一葉遮目
楊義猜測道:「周興應該是為了掩人耳目,讓我們不懷疑劫牢是東廠所為,然在我等眼中也只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縱使他放了其他犯人,也無法掩飾他真正目的,大人不用太擔心,抓捕逃走的犯人我們錦衣衛會全力相助。」
于謙知道抓回這些人很難,但也只能盡力而為,逃跑的犯人都有案底在身,他要下令嚴格搜尋進出城的百姓,以免有人逃出太原,一出太原就更難找了。
在抓住張謙後,錦衣衛和東廠都停手了,不再有所行動,事情又回歸到了最初,但于謙很清楚表面越是平靜,就越有可能發生大事。
半個多月後,于謙派遣的士兵終於把奏摺送到京師。
明英宗朱祁鎮幾年,八歲就開始繼位,因為繼位時年紀太小,無法處理政事,所以由太皇太后張氏攝政,她是朱祁鎮的祖母,也是大明第一位太皇太后。
張氏雖是婦人,但極有眼光,在政事上她倚重以「三楊」為首的名臣良將,主張協調君臣間關係,限制宮內宦官對朝政的干預,在她的執政下大明國力是處於上升階段,諸多大臣對她是多有敬服,並沒有因為她是婦人而輕視。
朱祁鎮繼位初期非常依賴宦官王振,這時的王振還沒完全得勢,他雖得朱祁鎮的信任,卻沒有獲得張氏的信任,他甚至能察覺到張氏對她的疏遠,他非常清楚張氏才是真正掌握大權的人,而且是他的敵人,他如果想要進一步控制朱祁鎮,就必須先剷除這個敵人。
然而張氏在宮中威望極高,各個大臣對她十分敬服,王振想要除掉張氏談何容易,他只能把這種想法埋在心中,靜待機會到來。
朱祁鎮繼位後沒多久,張氏看出王振野心勃勃,卻無法多加干涉,皆因朱祁鎮年紀輕被王振花言巧語迷惑,竟把這個宦官當成自己最為信賴的臣下,就連「三楊」等諸多大臣的地位也遠不及王振。
張氏把一切都看在眼裡,她下令將「三楊」,張輔和胡濙召進宮內見面,朱祁鎮站在一旁聽訓。
張氏故意在朱祁鎮面前說眼前各個大臣的重要性,希望這些大臣們都能忠心為明君效力,也望朱祁鎮能夠多倚重這些人,而不是只視王振為心腹。
大臣知道張氏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他們對朱祁鎮保持忠誠,並全力負責,胡濙等老臣心中明了,並十分感激張氏對他們的信任。
張氏在叮囑完後又把王振叫來。
王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進入大殿後看到朝中重臣都在,他心裏面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但是不得不硬著頭皮進去見張氏。
張氏等王振進來後,突然說王振伺候皇帝不守規矩,迷惑人心,應當賜死。
話音剛落,一旁的宮女便拔出兵器,把刀刃放在王振的脖子上。王振跪在地上嚇得冷汗直流,渾身顫抖,口中連說冤枉。
其餘大臣看此也是震驚無比,沒想到張氏竟然說動手就動手,毫無準備,更沒想到服侍張氏的宮女會隨身攜帶兵器。
張氏為人非常謹慎,她身邊的宮女表面看似平平無奇,實則都有私下練武,專門負責保護她和朱祁鎮,這一手也是為了防範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王振便是其中之一。
朱祁鎮看到張氏要殺王振,他偏偏十分喜歡這個宦官,甚至視為心腹,他趕緊下跪求情,然他殊不知他越是求情,張氏越想殺了王振。
楊士奇等人看到張氏面若寒霜,知道張氏一心要殺王振,以免朱祁鎮過度依靠這個宦官,日後會讓王振成為朝上的心腹大患,但他們也十分清楚,如果張氏這麼做會在朱祁鎮心中埋下仇恨,這祖孫二人日後甚至會成為敵人,他們不希望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於是一眾大臣紛紛出來為王振求情,希望張氏能夠饒恕王振。
這一幕不僅出乎張氏的預料,連王振也沒有料到,他知道朱祁鎮必定會為他求情,但是大臣不可能為他求情,他在背後可沒少說這些人的壞話,結果截然相反,他也不明白為何這些人要替他求情。
張氏本來一心要殺王振,以除後患,但看到連「三楊」這些大臣都在給王振求情,要是她再固執己見,便會給人留下不明事理,剛愎自用的印象,她臉色逐漸緩和,最終同意眾人的請求。
如此一來王振這個大宦官保住了一命,同時也為日後的大明留下了巨大的禍患,要是「三楊」等大臣知道日後王振會成為權傾朝野的奸臣,不知道他們是否會後悔替王振求情,但可惜的是這些人除了胡濙之外,其他人永遠都看不到那一天。
正統八年,張氏去世,少了她的監視王振等同於少了最大的制衡,他開始變得越發肆無忌憚,隨後數年,楊士奇等人也相繼去世,胡濙年紀老邁,在朝上已經無人能阻止王振,自此之後他便權傾朝野,深得朱祁鎮信任,成為大明第一個掌控朝政的宦官,他的出現也影響了大明幾百年歷史。
朱祁鎮今年不過十七歲,隨著年齡增長人也成熟了許多,不過對王振的倚重卻是有增無減,他倒是頗有雄心壯志,但才幹卻略顯平庸,如果沒有王振在他面前搬弄是非,他倒是個不錯的皇帝,但有了王振的出現,他註定無法成為一代明君。
昨晚朱祁鎮就收到于謙送來的奏摺,牽涉如此之大的一起案件,放在以往他必定要召見王振一起商議,但此案偏偏牽涉到東廠,王振身為東廠督主也很有可能是同犯,而且于謙的奏摺上也寫了王振便是那幕後主使,如此一來他就不能像以往那樣先找王振商議,該避的嫌還是得避開。
想了一整晚,朱祁鎮決定等到上朝的時候再作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