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思想政治教育
2024-01-22 11:46:01 作者: 寶多多
這些上報的百姓當中,很多都是青州人,曹操乾脆提議把烏桓的俘虜和百姓都安置在青州。
這樣一來一往,既有利於管理,又有利於凝聚人心,對青州的發展,也有很多便利和好處。
劉辯聞言只是一笑。
他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安置烏桓人,而是想要來一個民族之間的大融合。
要知道,烏桓人口近百萬,已經抵得上半個州的漢民了,三年之期,與其說是考驗,不如說是適應。
烏桓人野蠻,識字的沒幾個,直來直往的,對中原的禮數也不怎麼了解,驟然一看,就是野蠻人一個,這讓禮儀之邦的中原人士如何接受?
尤其是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一定會看不起烏桓人。
所以,強制融合反而會引起更多的不滿和衝突。
於是,劉辯便下令道:「這樣,把烏桓那百萬俘虜和人口,全部打散,分到各州之中,再從各州調一些人口去青州,這樣一來,就等於是直接把各州的人口全部都打亂了。漢人之間忙著適應不同的地方,更能體會烏桓人的背井離鄉,也沒什麼心思擠兌烏桓人,融合的進度也能加快很多。」
曹操聞言卻皺眉擔憂道:「這樣一來,只怕漢人之間的摩擦和矛盾也會升級,會不會不利於後方建設?」
畢竟,烏桓的問題解決之後,劉焉的問題就浮上了水面,估計不久的將來,他們就會對劉焉正式宣戰。
到時候,萬一這些老百姓開始內訌,他們如何能專心對付劉焉?
劉辯笑了一笑:「你的擔憂很有必要,所以,我的這條政令,還需要伴隨一個手段。」
曹操好奇問道:「哦?什麼手段?」
劉辯笑道:「來人,宣諸葛亮、司馬徽覲見!」
諸葛亮和司馬徽本來就在軍校之中,而軍校就在皇城之內,所以,他們很快就坐著小轎進了宮。
來到御書房,兩人行禮之後,劉辯便把曹操的擔憂說了出來。
卻不知,這一點早就被諸葛亮和司馬徽考慮到了,他們只是還沒尋找到合適的機會跟劉辯提出來。
沒想到,被曹操領了先。
諸葛亮當即建議道:「陛下,這一點很好解決,要讓他們相處起來沒有矛盾,只需要加重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幹完活之後,沒有力氣吵架,如此一來,也就不會再有矛盾了。」
司馬徽也出主意道:「臣,還有一計。不如陛下頒布政令,派出幾個專門負責調解這些糾紛的大臣,在頭一個月里,專門整治那些鬧事的,排擠外來百姓的,罰一儆百,這樣一來,他們便會收斂許多。」
聽了他們的建議之後,劉辯卻是但笑不語,直到他們紛紛出言納諫完畢,他才擺了擺手道:「這些辦法,都是好辦法,只可惜,治標不治本啊。」
眾人聞言,不禁面面相覷。
這些辦法的確都是管制型的辦法,只能維持表面的和平,並不能真正的從根本上消除芥蒂。
可是,排除異己,這是本能,甚至就連幾千年後都依然存在,現在讓諸葛亮和司馬徽想出辦法來解決,也不現實。
其他人不敢多嘴,只有諸葛亮熟知劉辯的性格,不怕他惱怒,直接問道:「不知道陛下,可有什麼能夠治標又治本的法子?」
劉辯沉默了片刻,其實他也沒有。
之所以把諸葛亮和司馬徽叫來,就是想聽聽他們高論的,沒想到,他們在作戰的時候,鬼主意很多,和平時期,卻總是捉瞎。
但相較而言,劉辯的常識和經驗到底比他們豐富的多,仔細的思慮了一番,沉吟道:「要治本,還是得改變他們的思想。」
「思想?」
這個詞語在古代還是個新詞,諸葛亮和司馬徽、曹操等人聽了,都是一頭霧水。
劉辯負著手道:「不錯,思想。思想,才是我們行為的基礎,只有信任、理解和共情,才能夠讓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人種和諧相處。信任,就不會排擠。理解,才能包容。共情,方可體會他人之艱難,不忍心害人,不忍心看人被害。」
他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經驗,一番講解之後,諸葛亮等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
劉辯卻是一愣,這不都是基本常識嗎?
隨後他又想到,這個時代,哲學體系還沒發展成熟,國內的哲學體系都是建立來儒家思想之上的,很多人都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自己這麼一說,確實有點朝前。
他不禁咳嗽一聲道:「這些,我也都是聽其他人說的。」
諸葛亮等人點頭,也都覺得以劉辯這小小的年紀,不可能有這麼深的感悟。
很快,諸葛亮又凝眉道:「可是,怎麼改變他們的思想呢?」
劉辯聞言頓時笑了出來,這還不簡單?他們從小可就一直在上什麼思想政治教育課。
把那些課程挪過來不就行了?
於是,他直接道:「這個簡單,只要把漢武以來,一直延續的儒家思想,進行客觀批判,加以改進,然後推出我們自己的國教和漢教就行了。」
諸葛亮等人聽的是一頭霧水:「陛下,何為國教?何為漢教?」
劉辯道:「這國教,就是要告訴天下的百姓,什麼是國家,國家的好處是什麼,為什麼國家的建立,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至於漢教,那更簡單了,就是要給百姓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和道德觀念。」
這可都是他過去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內容,現在正好照葫蘆畫瓢的搬過來。
反正提高素質這種事,不管放在何時,放在何地,都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但他越說,諸葛亮等人是越糊塗,因為這其中涉及到的專有名詞實在是太多了。
「陛下,那,怎麼樹立?」
「這個嘛,不能一上來就進行宏觀教育,老百姓也理解不了。這樣吧,我們就先推行一個朗朗上口的口號,比如說…比如說…以團結友愛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諸如此類,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