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嗯,這章很多人都猜到了已經
2024-01-18 16:47:30 作者: 繁朵
「先帝因早年受惠宗皇帝陛下的妃嬪謀害,御體欠安。」顧韶嘆了口氣,「故對陛下格外愛護,陛下又慈仁孝悌,待人以寬,難免惹人嫉恨,臣以為,不可不防!」
這當然是給端化帝面子的說辭。
實際上顧韶的意思是:顯嘉帝因為身體不好,成天擔心自己忽然駕崩,對端化帝這個親自栽培的儲君人選簡直是捧在手裡含在嘴裡,而端化帝本身的表現,又無法服眾,那麼顯嘉帝在時,有他壓著場面也還罷了。
顯嘉帝死後,那些不願意端化帝繼位的人,不做手腳才怪!
顧韶作為顯嘉帝親自託付過的老臣,怎麼能不替端化帝留意著?
只是一來顯嘉帝顧念親情,在世時明確表過態,不希望對肅襄二王或代國大長公主一家子趕盡殺絕。端化帝的威望跟手段本來就不如親爹,若學親爹一上台就算舊帳,多半不會有什麼好事;
二來顯嘉帝的英明非常深入人心,所以他在世時,除了背後有人的肅襄二王外,其他人都沒表露出任何野心。但還是那句話:端化帝遠不如他爹,所以在顯嘉帝面前是小綿羊的,到了端化帝面前,會不會願意繼續做綿羊,可就不好說了!
如果顧韶在端化帝登基之後,立刻挾老皇託付之勢,施展手段把上上下下都盯得密不透風——他倒是有這個本事,但那些潛伏暗中的人,又怎麼肯跳出來?
其他人不講,單說代國大長公主夫婦跟肅襄二王這幾位,哪個不比顧韶年輕?
在顧韶眼皮底下做不了手腳,大不了就熬死顧韶嘛!
所以顧韶只在端化帝遇見真正的麻煩時才出手——既是為了磨礪端化帝,更是為了引出這些居心叵測之輩!
端化帝深吸了口氣,問:「未知……顧相這些日子,可有收穫?」
「豈止是收穫?」顧韶沉聲說道,「甚至可以說,是出人意料!」
「卻不知道,是怎麼個出人意料法?」端化帝聞言微怔——聽顧韶的意思,覬覦帝位者,顯然出現了連顧韶都沒預料到的人選?
但端化帝是顯嘉帝一手扶上大位的,有資格挑戰他的,除了肅襄二王,還有誰有這能耐?
「未知陛下覺得梁王殿下是個什麼樣的人?」顧韶吐了口氣,不答反問。
這一問問得端化帝微微失色:「顧相是說三弟起了不該起的心思?!這怎麼可能?!」
無怪端化帝感到不可思議:梁王雖然也是皇子,論年歲現在也算比較長了,但估計朝野上下都沒考慮過,這位王爺會繼承大統吧?
畢竟論父寵,除了沒見過顯嘉帝的慶王之外,梁王估計是倒數第一了!
「父皇因御體欠佳,在世時一直傾心栽培朕。」
「過繼出去的二弟、現在的襄王,雖然生母卑微,養母蔣母妃地位不低,且蔣母妃的親生骨肉玉山,乃父皇僅有的二女之一,素得父皇縱容。念在蔣母妃母女的份上,父皇從前也是時常惦記起襄王的。何況襄王起了奪儲心思後,又得了代國皇姑之助!」
「至於同樣過繼出去的四弟、現在的肅王,乃母后親子,中宮所出!」
「父皇駕崩前,侍駕最多的是暖母妃。」
「可誰都知道,父皇固然喜愛暖母妃的姿容,論到敬重與真心,便是朕之生母,也無法與母后比!」
「當初父皇決意將肅襄二王出繼後,頭一件事就是請求晉國皇姑,將與阿虛夫婦交好的聶表妹許配給肅王,愛護之意,何其明顯?」
「五弟蜀王是父皇在時的幼子,年歲又小,父皇生前對其十分憐愛。即使知道蜀王性情有驕縱的趨勢,也捨不得苛責。」
「惟獨三弟……」
梁王是崔太后撫養長大的,崔太后雖然把這小兒子當心肝寶貝看,但太皇太后、兩位大長公主、蘇太后這類能在顯嘉帝面前說上話的長輩,對他就很平淡了。
最重要的是,端化帝跟梁王年紀都還小時,崔太后就跟代國大長公主結了怨!
「那之後,代國皇姑不斷在父皇跟前進讒,父皇雖然英明,沒有聽信她的挑撥誣衊之詞,但為了給代國體面,從此也很少去西福宮了……」
顯嘉帝在兒子與妹妹之間選擇了兒子,但在妃子與妹妹之間,卻從來都選擇妹妹。
這一點,不必宋盧氏豁出一切上殿揭發,端化帝心裡也是有數。
「拜代國所賜,西福宮從此鮮見天顏,連帶著三弟,此後面聖的機會一直都不多!」
所以梁王在顯嘉帝面前的存在感絕對是最弱的——崔太后的出身就那麼回事,外家即使有心支持他做點什麼,也沒那能力。而他自己,也沒傳出過什麼過人的長處,朝野上下,包括顧韶之前,對他的印象就是:崔太后當心肝寶貝養著的小兒子。
再有就是:端化帝的同胞弟弟。
一位一落地就以富貴閒王為目標的天潢貴胄。
不惹人厭,但也絕對沒人會把他跟大位聯想起來。
現在顧韶暗示,這突兀冒出來,覬覦帝位的,正是梁王,端化帝怎麼也想不通:「朕對三弟可說不薄!三弟為何要這樣行險?何況,他有什麼資格行險?」
皇帝對肅襄二王滿懷戒備,也滿懷殺意,但對梁王真的不錯了——誰都知道梁王從小被當富貴閒王養著的,可他登基後,立刻任命了梁王做宗正卿,之前天花等事,也都是遣了梁王去辦,這架勢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他是要將這弟弟當成左右手栽培的!
按說怎麼也沒有委屈過梁王吧?
梁王又何必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起那不該起的心思?!
最重要的是,端化帝把最近接到的關係社稷民生、軍國大事的稟告仔細過了一遍,怎麼也想不明白,梁王篡位的底牌是從何而來?
「陛下還記得伊王府的事情嗎?」顧韶見端化帝滿頭霧水的樣子,嘆了口氣,從頭說起,「伊敬王爺在時,因惶恐當年助紂為虐之行,一直閉門謝客,幾乎與世隔絕。直到當年肅襄二王奪儲,這一家子方被拖下水!」
「當時您派梁王殿下前往伊王府,本意是與伊敬王爺拉近關係。」
「誰知梁王殿下拜訪完伊敬王爺之後,伊敬王爺與髮妻短短照了一面,就自.盡了!」
「為此,頗起了一場風波!」
端化帝回憶往事,喃喃道:「顧相是說,伊敬王叔,確實是三弟逼死的?可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那次伊敬王自.盡後,各方抓住這件事情開撕後,端化帝也私下問過胞弟經過的。
當時梁王是這麼說的:自己見到伊敬王之後,按照端化帝這邊叮囑的說辭,先以叔侄之情拉關係,跟著強調了下顯嘉帝對於長子的重視,最後委婉表達了對伊敬王的拉攏之意。
講完之後見伊敬王猶豫不決,想到端化帝這邊的謀士叮囑過,伊敬王怯懦優柔,適當的時候施以壓力,可以督促他儘快決斷,所以又加了幾句類似於「你也不想想你們這個王府是怎麼落到今天這樣地步的,現在有個改變命運改變處境的大好時機放在你面前,你如今不珍惜,將來懊悔莫及的時候,可別怪侄子沒提醒過你」恐嚇的話。
然後也就告辭了。
而端化帝這邊的人分析下來,認為很可能是肅襄二王那邊也對伊敬王做了類似的威脅,導致膽怯的伊敬王陷入絕望之中,最終走了窄路——最後跟髮妻的見面,自然是要交代後事。
這一點,伊太妃,噢,現在該稱庶人姜氏,在之後的徹查里,也默認了。
畢竟,伊敬王爺,可是被坊間稱為「鵪鶉王爺」的。
這麼個窩囊了一輩子的人,最後也窩囊的死去,老實說真的不奇怪。
所以端化帝知道後,見梁王一臉懊惱與愧疚,連聲說著對不住兄長的話,非但沒有責怪他,還溫言安撫了幾句。
也是因為這件事情,讓端化帝對梁王留下了才具不足的印象:因為伊敬王是在跟梁王見面後自.盡的,如果當初派去籠絡他的人很有能力的話,沒準談話過程里就能察覺到,伊敬王已經受到了肅襄二王那邊的敲打。
那麼就可以換一種方法與其溝通,即使不能把他爭取過來,也不至於讓伊敬王轉過身就尋了短見,導致東宮陷入風波!
而一個沒有先帝寵愛、沒有強勢外家、沒有朝臣支持、沒有勢力、還沒有能力的胞弟,端化帝為什麼要防備他?
端化帝想到這兒,臉色不禁沉了下來,「顧相是說,三弟他,一直都是在裝的?」
「梁王殿下是不是裝的,臣現在尚且不敢妄下結論。」顧韶正色說道,「但簡樂之的厲害,臣卻是多次領教了!」
「簡樂之?!」端化帝徹底懵了!
不是在說梁王嗎?
怎麼先說到伊敬王,現在又冒出個簡平愉?!
皇帝下意識道,「那老匹夫不是已經死了?」
「但他生前布的局、留的人手卻還有在的。」顧韶說到這裡嘆了口氣,眉宇之間掠過一抹陰沉與惱怒——這份陰沉與惱怒當然是對著簡平愉去的——又定了定神,才繼續訴說下去,「簡家的往事,先帝生前曾與臣說過一些,想來陛下知道的比臣更清楚,臣在此就不贅言了!」
見端化帝頷首。
顧韶道,「簡樂之膝下三房人,他最重視二房,無奈簡離曠處處不如簡離邈不說,連簡三公子,也遠不如燕國公得寵——臣說的是在皇家面前!」
端化帝聽到這裡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鐵青著臉說道:「阿虛一來是朕看著長大的,二來當初奪儲時,他也沒少出力氣!所以朕心目中,一直將他視作嫡親手足!簡夷猶雖然也是朕之表弟,但論到在朕心目中的地位,自然是遠遠不如阿虛的!」
而簡虛白雖然是簡家二房子嗣,但與生父簡離曠之間的關係卻勢同水火,與簡夷猶之間的兄弟關係也好不到哪兒去——去年還在各方的推動下,乾脆過繼到三房了!
偏愛二房的簡平愉看到這種情況,哪能不急?
但簡夷猶一直跟皇家不是很親近,又尚過長興長公主,最後還跟長公主和離了——這麼一番折騰,端化帝不厭煩這表弟就不錯了,如何可能偏愛他?更不要講偏心他勝過簡虛白了!
這麼著,二房這輩子都註定要翻不了身、要被三房壓著了!
甚至下場更慘!
「那時候陛下雖然儲位穩固,但肅襄二王已有爭儲之意,簡樂之察覺到,便起了心思:既然他所偏愛的二房,在陛下跟前爭寵不可能爭得過燕國公。」顧韶說到這裡,微微冷笑,「那麼,他不如索性,趁此機會,插手易儲!好給二房爭取一線機會!」
端化帝目中厲色一閃,下意識的抓緊了案上鎮紙,以他對簡家恩怨的了解,簡平愉為了二房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是很有可能的。
只是想到區區一個被趕回老家的臣子,為了一己之私,居然就要針對自己這個當時的儲君、現在的至尊,饒是端化帝本性還算平和,此刻也不禁怒火中燒!
「所以他擇了梁王?」端化帝改變了對梁王的稱呼,沉聲道,「但你也說了,當時肅襄二王已露爭儲之意,看優勢,他怎麼會選擇梁王?!」
「而且,伊敬王叔的死……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目的與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