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鹽村情況

2023-12-27 20:54:06 作者: 太極魚
  而閻立本毫無所覺。

  他笑著說道:「我昨天收到朝中的文書,我就知道伊使司很快就會來鹽場查看了。」

  「誰不知道伊關的鼎鼎大名?」

  伊關擺了擺手:「咱們就不要這麼客氣了,我稱呼你為老哥,你稱呼為老弟即可。」

  「我痴長几歲,就占伊老弟一點便宜了。」閻立本也沒有拒絕,很快就和伊關熟絡了起來。

  他現在還是一個管理鹽場的官員,沒有日後那麼輝煌。

  與伊關這個傳奇的人物走在一起,萬一受到了皇上的賞識,官場之上豈不是平步青雲。

  但是他不知道,伊關與李世民在冷戰。

  或者說,整個朝堂只知道伊關莫名其妙地就被抄去了家產。

  更詳細的衝突,那是無人知曉。

  伊關當然是打蛇隨棍上。

  如果有了這麼一個大才跟著自己,自己的煉鋼工廠、造船工廠的總工程師就有了。

  所以,伊關表現得十分的熱情。

  「這個鹽村的規模有多大,產出的鹽有多少?」

  「我們邊走邊聊吧。」

  閻立本帶著伊關在村內轉了一圈。

  鹽村內部足足數千人,家家戶戶都在熬煮海鹽。

  伊關還看到了很多帶著手鐐腳銬的罪囚,在工作著。

  就連路邊都是堆放著土黃色的粗鹽,足足有半人之高,鞋子踩上去沙沙作響。

  因此這裡的人大多不穿鞋子的。

  也有很多的鹽工將粗鹽使用提純之法,再次熬煮、過濾成為白鹽。

  雖然做不到後世雪鹽、精鹽的級別。

  但比以前吃大量泥沙做成的石頭鹽,好上太多太多了。

  「這種上等白鹽的出現,還多得伊老弟呢。」閻立本作為管理鹽場的官員,當然知道這種提純精煉的技術就是來自於伊關之手。

  而且還是皇帝出錢購買的!

  閻立本笑呵呵地說道:「這樣的鹽村,附近還有六個。」

  「它們連起來就是鹽城縣。」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東楚有海鹽之饒,文景之時,吳王劉濞為積蓄資財,加大煮鹽規模,在海邊丘陵之上建倉儲鹽,又開邗溝支道通向海邊,形成若干河渠貫串各個鹽場以便運鹽,稱之為串場河。」

  「這就是鹽城縣的前身。」

  「就是這樣一個鹽村,每年產出八百袋上等白鹽,一石一袋。」

  「就連長安商戶吃的鹽,都是產自於我們這裡的。」

  閻立本介紹起這些情況,臉上帶著自豪。

  伊關在心中默默計算了一番。

  唐朝時期,一石為現代的106斤。

  按照100斤來粗略估算。

  一條鹽村一年產出800石,也就是8萬斤。

  鹽城縣有六條這樣的鹽村。

  即白鹽的總產量在48萬斤。

  這個數字放在古代還行,但是放在現代是完全不夠看的。

  後世華夏三大鹽場:長蘆鹽場、布袋鹽場、鶯歌海鹽場。

  最大的長蘆鹽場300多萬噸,也就是60億斤。

  兩者的差距,也就是「億」點點而已。

  「怎麼樣,我們的鹽場厲害吧?」一旁的閻立本問了起來。

  伊關打了一個哈哈:「還行還行。」

  「我嘗嘗味道怎麼樣。」

  他伸出手來在堆放的白鹽上捏了一小撮,放入嘴裡面嘗試了一下。

  鹽味十足,咸中帶絲絲苦澀。

  應該是其中的滷汁沒有清楚乾淨。

  「這樣的上等白鹽,在揚州賣五十文錢一斤,在長安城起碼要兩百文錢以上。」

  「運輸白鹽過程中,風吹、日曬、受潮都不行,距離越遠價格越高。」

  閻立本說起這些白鹽之事,那是頭頭是道。

  伊關眼珠子一轉,說道:「閻老哥,這些鹽民的生活條件惡劣,製鹽的積極性也不高啊。」

  「什麼不高?我對這些灶戶不算差啊。」

  閻立本說的灶戶就是鹽民。

  因為現在製鹽都是用大灶將海水燒乾得到海鹽的。

  「不信,你找鹽丁去問問。」

  閻立本揮手招來了一個小吏。

  「我們的灶戶每月的工錢有五兩銀子,灶戶家中的食鹽都可以從鹽場中支取,柴火損耗也是有津貼。」

  「過年過節還有米油賞賜。」

  「灶戶們對此都十分滿意。」

  一般的農夫一個月有二兩銀子已經是很多了。

  鹽民有五兩銀子,比很多的行當都還要高。

  伊關伸出手指一指那些鹽民:「你看他們外露的手腳都被鹽鹼侵蝕成黝黑,連罪囚的手鐐腳銬都腐蝕出了鐵鏽。」

  「這些鹽民常年伴隨著風濕病痛。」

  「而且鹽村的產量也就一般……」

  閻立本聽到自己引以為傲的功績在伊關口中變得一文不值。

  他有些憤懣。

  「那這樣說來,伊老弟有法子增加產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