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初露崢嶸的國君
2023-12-27 19:52:46 作者: 榮譽與忠誠
國君宣布將補足之前拖欠的財帛;彌補非正常納賦時,各個貴族自己出動勞役的補償;善待國中孤寡老人。
更勁爆的還在後面。
他宣布,沒有過來的貴族,不管有什麼樣的原因,一概需要考核「業績」。
這算是一種立威,手段卻顯得相對溫和。
只要那些貴族一直正常納賦,封地肯定能保住。
一旦有哪些貴族出現拒絕納賦或攜帶軍隊不符合要求,肯定要被懲罰。
這是有的放矢的立威行為。
代表的是國君會給予眾貴族利益,眼睛裡卻容不下沙子。
親自過來的貴族不會有什麼意見。
畢竟,他們已經來了,審核「業績」的事情與他們就沒有關係。
說白了,又是一次新君即位的站隊而已。
得到通知又沒來,是不是不承認這位新君啊?
等於說,沒來的貴族站錯隊了。
而站隊錯誤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很是合情合理啊!
「君上有德亦有威啊。」智朔來到呂武邊上,小聲嗶嗶了一句。
現在已經沒人敢小瞧那位只有十三歲的國君。
還沒有正式登基,一系列的行為極度有章法,先拉攏了可以拉攏的貴族,又乾淨利索地對那些不賣面子的貴族進行一刀切。
偏偏來的貴族是大多數,沒來的只是少部分。
國君這是與大多數貴族形成一個陣營,對少數的處理會顯得很是輕而易舉。
任何時候,只要拉攏了大多數,一定是正確的。
再則,欒氏和郤氏倒下,有大片的土地等待被處理,再加上處理掉一批貴族,能分的肉會變得更多,誰會不開心呢?
這樣一來,巴望著能多吃點肉的貴族,他們不會去為難國君,甚至渴望能吃到肉,會不斷進行巴結。
「君上可有談及封地如何處置?」智朔問道。
他這麼問呂武,一點都不顯得唐突。
誰讓呂武近期負責保護國君?
再來就是,國君明顯表現出對呂武的倚重,甚至是出現某種程度的依賴。
對此,公族樂見其成。
其餘貴族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缺乏安全感的國君需要來自天下第一的保護,沒什麼好奇怪的地方。
陰氏是新晉崛起的家族,會更好拉攏一些,也少了更多的恩怨糾葛。
大家也認為國君是對呂武以往幫助的一種投桃報李。
呂武搖頭,低聲說道:「君上從未談及。」
智朔有點懷疑,卻無法進行質疑。
欒氏和郤氏倒下,晉國的格局已經出現實質上的變化。
光以數據來看,無疑是范氏最強,再來是荀氏、智氏和中行氏的聯合,然後是陰氏和魏氏的聯合。
經過一場內戰,暫時還難以進行正確的數據統計,大致上卻能猜測出強者恆強的不變真理。
本來就強大的范氏參與了南方和西邊的平叛,作戰過程有所消耗,得到得卻是更多。
智氏也是相同的情況。
作為一路大軍指揮官的呂武,怎麼可能放過壯大陰氏的機會?
智朔看向了會盟台邊上的大軍。
這個滿編軍團來自多個家族。
比例是,陰氏兩個「師」,祁氏三個「旅」,羊舌氏和解氏分別兩個「旅」,又有另外一些家族多則一個「旅」,少則三兩個「卒」,給那麼拼湊而成。
陰氏有兩個「師」不是關鍵。
最為重要的是,包括祁氏、羊舌氏在內的等等家族,他們以前根本拿不出來那些兵力。
而現在他們卻是能拿的出來?
只說明,他們在呂武麾下效力,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分配!
智朔不清楚陰氏壯大了多少,能從另外那些家族的獲利得出一種判斷,陰氏必然獲利更多,才會餵飽那麼多的家族。
現在的情況是,公族要抱住呂武這支大腿,眾多的家族也靠攏向陰氏。
再加上國君明顯倚重呂武?
智朔要認清楚一點,對待呂武的態度需要改變,至少不能顯得過於咄咄逼人。
事實上,智罃已經做出方針,智氏需要拉攏陰氏來抗衡范氏。
一旦陰氏站在智氏這邊,等於魏氏也會親善智氏,別提還有另外靠攏向陰氏的貴族。
至於公族?
他們這些家族對待公族歷來只有一個態度,打壓再打壓。
關於這點,智朔覺得自己需要提醒一下呂武,絕對不能壞了延續近百年打壓公族的既定策略。
目前的場合當然不適合去講那些。
他倆就站在一起,觀看國君發表講話。
現場的站位其實是有講究的。
作為「卿」的中行偃、韓厥、智罃和士匄,他們站成一排,位於國君的右側。
公族的祁奚、羊舌職和另外一些人,站在了國君的左側。
現在並沒有明定是左尊貴還是右,怎麼站很無所謂,也就看不出國君是個什麼意思。
呂武、魏琦、智朔、士魴……等等一些人,站在了那些「卿」的身後,成為第二梯隊。
更多的貴族只有站在會盟台下方的份。
國君還在繼續闡述自己的執政理念。
除了之前提到的補足拖欠貴族的財帛、體恤民力和善待孤老,加上了一個降低稅賦。
如果說前三條是對貴族有利,第四條則有點莫名其妙了。
現在是春秋中葉,一國之君有權對稅賦怎麼制定提供意見,幹這活的卻是執政。
另外,貴族怎麼收稅並不關國君的事情。
畢竟,國君無權干涉貴族對自家封地的運營,是從律法到稅收制定,還有很多種類,一律無權做主,頂多就是提個建議。
納賦倒是能干涉了,只是國君要通過元帥,不是自己去進行決定。
智罃已經開始在頻頻皺眉。
連帶中行偃和士匄的臉色都不怎麼好看。
倒是韓厥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表情。
眾「卿」的反應被國君看在眼裡。
他還有很多要講的話,決定暫時先藏著,找到合適的機會再公布。
這裡,他其實也是在弄險。
沒有正式登基。
公布的事項也沒跟眾「卿」事先有過商議。
要是有「卿」站出來反對,君權肯定是要遭受打擊。
然而,沒有「卿」站出來反對,國君的弄險看似成功了。
國君也是抱定自己剛回國,哪怕「卿」有意見也會暫時忍耐,才敢這麼弄險。
在「同」的盟誓,總得來說是成功的。
光是有補足先君拖欠財貨這一點,眾貴族就感到十足的期待,一些有意見的地方也會選擇先按耐住。
怎麼都要先把好處拿到手,是吧?
智朔掃視了眾貴族一圈,輕聲說道:「君上深諳財貨取捨之道。」
這是嘲諷吧?
姬周輕便地回國,手頭上其實是沒有什麼財貨的。
他只有正式登基後,才能獲得先君姬壽曼的遺產。
而先君姬壽曼是一個瘋狂斂財的國君,一再剋扣貴族的財貨,甚至大肆發展匠人事業。
智朔有很多話沒講出來。
比如,懷疑這一位年少的國君一直在關注國內動向,其中包括知道先君留下了很豐厚的遺產。
呂武比較納悶智朔怎麼對國君會有敵意,不由用奇怪的眼神看向智朔。
「我父有言,元戎非韓伯莫屬。」智朔給出了答案。
啊哈!
一個出事只知道跑回封地當烏龜的「卿」會成為元戎???
反倒是敢於任事的智罃,貪婪是貪婪了一些,只是明顯貢獻更大,卻不受新君的待見?
智罃總理國務期間,污點肯定是有,關鍵是從龍之功再加上平定國內的功勞,還是無法得到新君的承認?
這個,姬周有點過分了啊!
呂武沒有半點假裝地露出意外的表情,說道:「屬實?」
智朔看到呂武的反應,反問:「武不知?」
為什麼要知道?
呂武是跟國君相處比較多,不代表國君什麼話都會對呂武說。
另外,韓厥在這一次動盪中的表現真的夠差勁。
這麼一個出事了只想著自保的人,有什麼地方是值得國君看重的?
只因為韓厥不貪婪?
並不是。
或許,國君覺得韓厥是一個守規矩的人,並且跟公族的關係也比較近吧?
跟公族的關係應該是國君最為看重的地方,要不真解釋不了為什麼新任元戎會是韓厥。
智朔觀察了一下,發現呂武是真的不知情,給他自己整懵了。
而呂武滿心思覺得國君很有意思。
韓氏在卿位家族中的實力只能說一般般,拿什麼來壓服范氏和智氏?
再看韓厥一貫的行事作為,沒有半點親近公族的跡象。
如果國君想用提拔成為元戎的做法拉攏韓厥?
呂武覺得國君的算盤絕對是打錯了。
當然,呂武才不會將自己的判斷說出去。
他現在比較在乎的是,接下來卿位會怎麼進行安排。
盟誓結束後,又是進行了三天的逗留,隊伍才開拔踏上前往「新田」的道路。
只是花了三天,他們來到「新田」的南邊郊外。
經過一場大亂的「新田」卻比以往更加繁華。
這是有太多的貴族聚攏到「新田」這邊,給帶來的一時繁榮。
之前沒有去「同」參加盟誓的貴族,他們以最謙卑的方式對國君進行迎接。
國君卻沒有絲毫的客氣,見都沒有接見一個。
他被眾多的戰利品給吸引了。
那些戰利品不是對外征戰所得,是來自欒氏以及郤氏。
呂武得知智罃和士匄也早早將戰利品進行處理,吊著的那顆心給放了回去。
相比起呂武的「公正」,智氏和范氏的操作有點過份了。
有小道消息在傳,智氏和范氏幾乎搬空了自己的戰區,是那種連人帶物能帶走就帶走的乾乾淨淨,留下了滿目的瘡痍。
最主要的是,智氏和范氏將好處都放進了自己的腰包,跟隨他們作戰的中小貴族只被意思意思。
相對比較起來,呂武可是嚴格地對跟隨自己作戰的中小貴族,執行了應得的六成分利。
當然了,呂武的「公正」是建立在,先拿自己所想要的那些,再進行分配。
凡事就怕有個比較。
比起智氏和范氏的貪婪,陰氏的吃相就顯得好看太多了。
國君象徵意義地看了戰利品的「禮單」,沒有進行什麼較真。
這個是他必須做的一種妥協。
畢竟,他沒跟「卿」商量就制定並公布了一些行政決策,沒有「卿」反對,其餘貴族也沒多說什麼。
再去計較很難扯得清的戰利品分配?
惡了幾個「卿」不提,得到好處的中小貴族肯定也會產生意見,甚至公族都要不待見。
到了「新田」之後,國君沒有入駐宮城。
同時,他否決了「卿」提議立刻舉行登基儀式的建議。
一副要給存在異議的貴族,有反對機會的作態。
這很皿煮啊!
卻搞得所有人都覺得尷尬。
呂武對國君住進自己家,沒有半點覺得榮幸的地方,甚至有種被架起來烤的感覺。
「中行偃對韓伯為元戎並無異議,中軍佐當由中行偃或智伯出任?」國君像是在閒聊那樣。
呂武因為有保護國君的責任,人在家中也是全副武裝。
按照道理來說,中行偃之前是上軍將,元戎欒書以及中軍佐郤錡全死了,是該由中行偃出任元戎的。
只是,中行偃有弒君嫌疑,明顯不受到國君待見。
這一點,從國君直接喊中行偃全稱,提到韓厥和智罃卻用敬稱,能看得出來。
呂武看到國君在等待回應,開口說道:「君上不召眾『卿』定議?」
這還是國君第一次跟呂武談類似的話題。
不知道是個什麼意思?
國君說道:「此處僅有你我二人,但說無妨。」
呂武卻不那麼看。
這位國君的城府太深,不缺少主見,肯定早就心中有決斷。
看似在閒聊,極可能是在試探。
呂武沉默了一小會,說道:「君上早早登基罷。」
現在就是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局面。
再來,晉國已經小半年沒有國君,各個諸侯國無不側目。
晉國想要恢復正常,需要先有個國君來著。
有什麼決定,到時候才符合正式的流程。
「我以為智伯可也。」國君自顧自繼續往下說:「中行偃仍然為上軍將,范匄為上軍佐;士魴可為下軍佐;魏琦任新軍將,祁奚為新軍佐。」
啥???
公族出任卿位,范氏、智氏、韓氏和其餘貴族,能同意?
再來,什麼時候晉國的卿位輪到國君全權做主啦???
另外,好像少了對下軍將的安排了吧?
呂武看見國君笑吟吟地看著自己,一顆心很不爭氣地加快了跳動的速度。
晚上十一點前沒更新,就是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