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春秋大領主 > 第274章 兩件大事

第274章 兩件大事

2023-12-27 19:52:46 作者: 榮譽與忠誠
  呂武當然不會集結大軍去攻打義渠。

  報復,則是一定要報復的!

  老呂家現在沒有大軍。

  他治下,能夠算是「徒」的兵源堪堪四千人,還是憋了七年給憋出來的;「羨」的數量不太好說,能集結的數量在九千到一萬二之間。

  一開始的基本盤就那樣,前期想要迅猛發展,真迅猛不到哪去。

  以呂武出征歸來劃出一個時間線。

  給他三年的時間,「徒」的數量怎麼都能翻一倍,也就是達到八千名「徒」,將「羨」的數量增加到兩萬五千到三萬的數值。

  這個是人口基礎不同帶來的變化。

  只不過,武士的數量膨脹過快,老呂家的武力是上來了,經濟收益以及可用勞動力卻會減少。

  畢竟,「徒」交的不是稅,他們納的是賦。

  而「羨」就屬於亦兵亦農的類別了。

  想要達到三年內將「徒」增加到八千,老呂家起碼需要再添四萬到五萬的人口。

  這些增添的人口是算在呂武可收稅範圍,絕對不算武士自家擁有的奴隸。

  三年再多添加四五萬人?

  一年也就一萬多的增加量。

  跟短短用四年時間激增十三萬人是不一樣的。

  「主欲調北疆巡弋之旅?」宋彬不太贊成這個。

  老呂家一直在對北疆的遊牧部落進行持續的打擊,乾的就是攻打其部落,擄掠其人口與物資的事。

  兩年的時間而已,大河東岸的赤狄都快消失了。

  那些赤狄不是被殺就是被抓,剩下的則向其餘地方逃竄。

  直接讓老呂家的勢力範圍向北擴展了兩百里。

  這只是勢力範圍,跟有效的占領與利用是兩碼子事。

  要是沒有狐氏擋著,老呂家稍微向東邊拐,越過呂梁山都直接是一片盆地了。(既是太原)

  那塊盆地目前是狄人與戎人占著,還不屬於中原列國所有。

  呂武知道呂梁山的東面是哪,更知道是一塊什麼樣的地方,有餘力肯定會伸手。

  現在,老呂家長期有一支部隊在北疆巡弋,沒發現可以攻擊的敵人就純粹進行拉練,找到可攻擊目標則是進行實戰練兵。

  部隊維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每三個月輪換一次。

  簡單的說,除了冬季之外,春、夏、秋三個季節,都有老呂家的部隊在活動。

  這個也是呂武為什麼有信心,能夠在三年內將「徒」增加到八千的原因所在。

  要是他心再大一些,不顧後果為前提,將「徒」的數量增加到一萬都不成問題。

  「再出一『旅』。」呂武可不想顧得了義渠,卻放縱了赤狄或白翟,頓了頓才繼續往下說道:「借道魏氏,拆分為『卒』,襲擾義渠;若有所需可合兵,不利則退,擇機再戰。」

  同時出動兩個「旅」而已,又不是全上的「徒」。

  只需要數量合適的「徒」將部隊的架子撐起來,徵召「羨」去服役,才算是對老呂家有益的做法。

  宋彬率先同意。

  其餘家臣沒有反對意見。

  這樣符合了春秋時期每一個家族辦事的流程。

  不是家主一個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有親族需要過半親族通過,沒親族則是需要家臣的鼎力支持。

  他們支持的不是什麼人力物力,是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人去操辦。

  並不是家主一張嘴,沒人幹活,事情也能成了。

  思想的一致。

  行動力上面的配合。

  無論什麼年代都是至關重要的!

  「主,或可邀其餘貴人?」茅坪是呂武在新田新接收的家臣之一。

  他剛剛來老呂家效力,還是希望有所寸功的。

  呂武看向其餘家臣,想要獲得意見。

  老呂家在國內明面上沒有什麼仇人,暗地裡……能算得上的就欒氏了。

  要是呂武樂意的話,喊上幾個友好家族,倒是能湊出一支萬人以上的軍隊。

  只是,他知道現在所有家族都注重國內,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顧及國外。

  葛存就說道:「宋國之事,衛國與曹國糾紛,朝中諸『卿』、大夫,無一言道。」

  茅坪瞬間有些傻了。

  說到底,要有足夠的身份地位,才能得到足夠的情報。

  茅坪是衛國人,他出門太久太久,才剛剛投效老呂家,沒來得及得到與身份匹配的消息來源。

  呂武發現好些家臣都露出困惑的表情,只好讓葛存敘述一下。

  事情沒有太複雜的地方。

  晉國與楚國在「鄢陵」分出勝負,主戰場戰敗的楚國卻是在宋國那邊取得了大勝。

  楚國的公子喜以及公子尚率軍正面擊敗宋國的軍隊,牛逼哄哄地帶著大軍到「商丘」一陣耀武揚威。

  兩位楚國公子是想敲詐宋國一筆,為自己增加正治資歷不提,同樣想要取得收穫。

  宋國跟以往一樣,表現得非常強硬。

  戰場失敗,俺們認了。

  想敲詐?

  沒門!

  宋國右師(執政)華元在城牆之上正告楚軍,講的是宋國跟晉國世代友好,晉軍已經在「鄢陵」戰勝楚共王熊審親率的楚軍。

  他警告楚國的兩位公子,宋國隨時能求援晉國。

  另外,楚共王熊審中了兩箭,還不知道會不會薨。

  兩位公子有這功夫杵在「商丘」干根本不可能達到目標的事情,還不如趕緊回國。

  公子喜與公子尚當然不是楚共王熊審的兒子,其實就是兄弟,還是堂兄弟。

  他們是「公子」,依照現在的規則,還是「大位」繼承人之一,只是排序有點靠後。

  哪怕楚共王熊審真的有個三長兩短,國祚也會交到長子羋姓、熊氏、名昭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身上。

  比較關鍵的是,楚國跟中原諸侯國不一樣。

  楚國的「君」有實權,還是非常大的權力。

  要是不知道楚共王熊審受傷也就罷了。

  一旦知道楚共王熊審受傷又沒有什麼實際行動,甚至是干出一些遭忌諱的事情,極可能會因為新一任繼任之君要上位,被當成障礙給「掃」了。

  華元成功地將公子喜與公子尚給勸退了。

  歷經這麼一件事,華元在宋國的威望猛漲,卻也遭到了宋國新君子成更多的忌憚。

  晉國對宋國發生了什麼,有進行關注,只是關注力度很有限。

  呂武會知道那麼清楚,純粹是華元進行了示好。

  晉軍在「鄢陵之戰」獲得勝利,不是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嗎?

  誰都不要為前提,糧食被呂武給討到手。

  他第一批運回了五萬石。

  現場還遺留二十萬石左右的稻米。

  後面陸陸續續有老呂家的隊伍過去「鄢陵」,問題是到冬季來臨前,再怎麼也就多運個七八萬石回到封地。

  剩下的稻米怎麼辦?

  呂武有一名家臣提交辭呈,那人叫虞顯。

  虞氏在周王室那邊是履任公職,家族卻是宋國的大族,實力方面多少過得去,就是不算頂尖。

  現在虞顯已經不是呂武的家臣,沒反目成仇為前提,怎麼都還有情份在。

  這一點不止呂武和虞顯看重,外人也不能無視掉。

  華元多聰明的一個人啊!

  他早早地抱上晉國卿位家族范氏的大腿,士燮給面子在弭兵會盟露足了臉,成為弭兵會盟的重要主導者之一。

  士燮在「鄢陵之戰」爆發前力主不打,後來在「鄢陵之戰」的表現著實過於平平無奇。

  宋國跟晉國的外交是由范氏在進行。

  楚國出兵入侵宋國,士燮缺少了作為,又不想打「鄢陵之戰」這場戰役,等同於背叛了宋國。

  派人責斥什麼的,華元沒那個膽子。

  宋國上下對士燮的反應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忍氣吞聲,再尋思著找條新大腿來抱。

  當然了,呂武還不夠層次成為一個二流強國的「大腿」。

  關鍵的是,呂武跟智氏、韓氏、郤氏的關係好,早就是人盡皆知。

  外人看到的就是那樣。

  實際上,現階段呂武走得近的卿位家族也就一家智氏。

  早期跟韓氏關係近,耐不住韓厥一點都不想再親近,呂武很明事理地進行配合。

  郤氏的話?

  呂武要感謝暴躁老哥郤錡。

  有這位暴躁老哥在,郤至再怎麼努力,老呂家何其幸運不用被拉進坑裡。

  外人看不了那麼清晰,他們看到的是呂武跟多個卿位家族的關係都很好。

  這種狀態下的呂武,幫忙或許是起不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想壞事則是分分鐘的事情。

  華元知道虞氏在幫呂武之後,給予了足夠的支持,想要依靠這種方式示好,並且藉由虞氏進行小試探。

  話說,宋國不抱老范家的大腿,會不會遭到報復?

  再來,宋國想找根新大腿的話,哪一個晉國的卿位家族合適?

  這種事情,呂武想幫忙就搭橋牽線,不想則保持安靜就行了。

  另一件事情則有些操蛋。

  衛國新即位的國君衛衎,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趁著晉國四個軍團南下跟楚軍作戰期間,謀劃對付曹國。

  那都是去年的事情了。(公元前576年)

  晉國當時沒閒工夫處理衛國與曹國的事情,打贏「鄢陵之戰」歸師回國,好像忘記了這麼一件事情。

  或許也不能說忘記?

  明擺著就是晉國的高層覺得有更重要的事情,暫時選擇性遺忘。

  呂武雖然不打算納賦,卻不會忘記關注國內外都發生什麼大事。

  他有渠道傳遞來消息,講的是鄭國不甘心損失慘重,種種意圖都表明鄭國要搞事。

  連老呂家都能打聽到的事情。

  沒道理其餘的晉國高層就聾了瞎了。

  考慮到近期晉國高層很喜歡裝聾裝瞎,鄭國被「釣魚執法」是可能性極大的概率。

  等於說,呂武知道明年晉國還會大動干戈,討伐對象必然有鄭國,就是不知道楚國會不會出兵救援。

  他都抱定主意了,其餘人愛咋就咋地。

  得到三年不納賦許諾的老呂家,是時候進入到猥瑣發育的階段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