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商道之論
2023-12-22 01:04:30 作者: 是技術
「王誠,這不是朝堂,而是你家,不要拘謹。我們前來,是要事請教。」楊榮謙虛地說到。
「各位大人,有事讓下人前來傳話即刻,何必大冬天地前來,羞煞我也!」
「王誠,你可知商道!」楊士奇開口了。
「朝廷要做買賣嗎?」王誠反問一句。
「非也,朝廷想要收稅,可不知道怎麼制定稅收。」楊溥補充一句。
「原來如此,我以為各位大人要的商道,那是經商之道。現在,我明白了,諸位大人要的是何為買賣之道。」王誠對答如流。
「對!」
「朝廷想要收稅,首先要知道,哪裡有稅可收。同樣的買賣,其背後包含的意義完全不一樣。殿下至始至終,都沒有開放一個買賣,那就是糧食。天底下糧商很多,可沒有一個可以控制一個地區糧食價格的糧商。據我所知,皇后的娘家曾經是做糧食買賣的,而且生意非常紅火,卻在突然之間,不做糧食生意了,諸位大人可知何意?」王誠說出一個敏感的問題。
「是殿下!」楊士奇有所耳聞。
「是殿下不讓陳家坐大,一旦陳家背靠皇后,很容易將糧食生意做大,從而影響糧食的價格,為自己牟取暴利。因此,有些生意是不能以利潤計算問題,所以朝廷千萬不能打糧食的稅收,而至天下百姓生死不顧。」王誠一上來就給他們一個大招。
「為何?」
「商人不會虧了自己,朝廷加一個銅板的稅,商人就會提高一個銅板的價格。」王誠道出商人的本質。
「有道理!」
「現在,朝廷建立自己的糧倉,以保底價格收糧,也以平價賣糧,此舉是為了穩定糧食的價格,也防止穀賤傷農的事情發生。只是,最後的零售必須經手商人,所以朝廷要為糧食的買賣,制定一個嚴格而合理的制度,用來保證老百姓的平穩。如若有人擾亂糧食價格,朝廷必須給予重罰。朝廷建立商道,不僅僅關係到稅收,還關係到民生。」王誠竟然不談稅收,反而跟楊士奇談民生。
「商道,還關係到民生!」黃觀喃喃自語。
「王誠你繼續說!」楊士奇深感體會,發現自己真的忽略了很多問題。
「商道要說的太多了,一言二語根本說不完,諸位不嫌棄,就在我這裡用餐,我慢慢道來。」王誠乃生意人出身,眼力勁是有的。
「那就打擾了!」楊士奇從未在別人家中用餐,現在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打擾了!」
其他三位,也都同意了。
「安排——!」王誠朝窗外做了個手勢後說到。
「各位我繼續放肆了,朝廷想要稅收,首先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要知道,天底下有多少店鋪,多少作坊。只有了解店鋪和作坊的數量後,才可以上門稅收。倘若,朝廷根本就不清楚,店鋪有幾家,作坊有幾何,敢問上哪裡稅收呢?」王誠反問一句。
「說的有道理,殿下曾經提過這個問題。」楊士奇承認自己的失誤。
「調查店鋪和作坊的數量,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王誠你可有對策嗎?」楊溥問了一句。
「有。我記得殿下下過旨意,無論是店鋪還是作坊,必須要有周志新的審核,然後給予一張執照。朝廷可以,跟周志新聯手,調查清楚店鋪和作坊的數量。有人不通過審核,就開門做買賣,朝廷就有依據,關閉店鋪和作坊。」
「好,是個辦法!」楊溥一下子就明白了。
「當朝廷搞清楚有多少店鋪和作坊之後,才進入下一步,將它們分類。比如像糧食這種,對民生影響非常密切的商品,設置為第一類。也就說民生的必需品,設置為第一類商品。接下來,這個商品對老百姓來說,非常重要,可沒有他老百姓只能說影響很大,可還能生活下去的。比如肉類,老百姓不吃肉,也能生活。這樣的商品,設置為第二類。用的人很多,沒有它們,老百姓照樣過日子,影響不大的商品。比如家具之類的生活用品。設置為地第三類。老百姓也會用,達官貴人也會有,沒有它們社會一切正常的。比如,黃金首飾等,設置為第四類。老百姓幾乎不用的,只有達官貴人才會用的。比如,魚翅燕窩等高級東西設置為第五類。還有一種東西,跟第一類有衝突的,卻使用的人很多,而且很難禁止的東西,比如酒,設置為第六類。還有青樓,變相地助長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設置為第七類。」王誠一口氣說了很多。
「很好,以民生為基礎,將社會上的商品,逐一分類,這個方法好!」楊溥繼續讚賞到。
「我認為,第一類商品,朝廷就不要考慮稅收了,甚至有倒貼的可能。二類可以收取,不能太高。三類商品,可以高一定,也不能太高。從第四類商品開始,朝廷就要收取,高額的稅收。一個戒指,原本五兩銀子,朝廷加了二兩的稅,成了七兩價格,能買的人,還是會買,對老百姓不構成影響。」
「第四類該加多少稅合適呢?」楊士奇問道。
「售價的兩成!」王誠伸出一巴掌。
「這麼高?」黃觀遲疑了。
「黃金珠寶是有錢人玩的東西,太貴了他們就不買了。買得起的人,就不嫌貴。其實,稅率要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也許,售價兩成也是低了。」
「那第五類呢?」
「第四類,黃金珠寶老百姓也有需要,婚嫁迎娶必須之物。第五類的東西,老百姓是不會買的。只有那些不差錢的富豪,才會享用,我建議是售價的五成。」
「嗯!」楊士奇點點頭道。
「第六類,酒類。酒多無益處,少喝酒對社會來說,是好事,所以第六類應該是售價的七成。」
「那第七類呢?」
「應該取締!」王誠給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取締青樓,現在還做不到。」楊榮說了一句。
「那就九成。有人在青樓消費一百兩銀子,朝廷收稅九十兩銀子。敢不繳稅者,第一次十倍罰款,第二次百倍罰款,第三次直接關閉。」王誠的設計,直接朝取締的方向奔去。
「我們幾個飽讀聖人數,可在商道的理解上,完全補不上你,我們是想讓你出任商部尚書之職。」楊士奇也不拐彎抹角了,直接開口道。
「商部尚書,我朝有這個官職嗎?」司天監的王誠,還沒有得到消息,所以還不知道。
「剛剛確定下來,現在商部官職,空無一人。」黃觀笑著說到。
「商部,跟禮部、吏部一樣,同樣的編制同意的官銜。」楊榮跟著說到。
「那商部做何事呢?」作為生意人出身,小心謹慎那是天生的。
「王誠,你也明白,現在的社會跟以前不一樣了。朝廷的稅收,有七成之多,是依靠商業而來。而現在,朝廷該收的稅,遠遠不至於現在這個數。我們幾個,雖然飽讀詩書,可對商業之道不懂,根本無法制定有效的稅收制度。所以,我們啟稟皇上,新設商部,就是為了了解天下商業之道,然後相應制定合理的稅收,將該收的稅,都收上來。」楊士奇誠懇地解釋到。
原來如此,各位大人為何突然諮詢自己商道,
「就是做剛才我說的那些事情嗎?」王誠非常激動,他明白總有自己用武之地了。
「對,由商部出面,整理天下店鋪和作坊。然後,商部還要定製出七類商品的具體名稱,並且對應商品的買賣,給出收稅的比例。」
「調查天下所有的店鋪和作坊,這個工程非常龐大,需要的很多人手幫忙,我一個人根本做不了。」王誠明白,現在商部只有自己一個人,那什麼事情都做好了。
「調查的事情不可能然你去做,你只要坐鎮指揮即可!」黃觀說到。
「現在的商部,只有你一個人,所以其他的人選,要你去努力了。」楊溥補充到。
「什麼人都可以嗎?」王誠追問一句。
「對,你要認為有用之人,都可以。」楊士奇給予了肯定。
「最好有功名在身,舉人的話我們就可以直接給官銜,其他的我們也可以想辦法!」楊溥繼續補充道。
「我有幾個同窗,他們也考中了秀才,舉人考了兩次沒考中,他們就不考了,去做生意了。他們對店鋪和作坊極其懂行,想要蒙蔽他們的眼睛,還真的非常困難。在收稅的時候,對方那些做假帳的事情,可以由他們解決。還有幾個同行,雖然沒有功名在身,對其商業的敏銳,無處其左右,朝廷可以利用稅收進行調節平衡,穩定物價。還有啊,他們幾個人,內心裡都想著當官,光宗耀祖。可惜,他們入仕無門,只能經商。現在,找他們來幫忙,應該沒問題。」王誠當即有了幾個人選。
「王誠,趕緊寫信,讓年後來上海。由舉人在身的,可以直接給六品官銜,並且給實權。沒有功名在身,官銜暫時給不了,可以給另外的身份,那就是代辦員,資格給我上書建議。」楊士奇當即做出決斷。
「沒有功名在身之人,做出成績的話,我們幾個可以舉薦,同樣給予官職和官銜。」楊溥補充道。
「好!過來年之後,讓他們趕緊來!」王誠雖然對司天監的位置很滿意,只是楊士奇已經勾起他另外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