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夏人之心
2023-12-22 15:33:34 作者: 浮沉的命運
李德明子李元昊繼位後,廣建宮城,營造殿宇,升興州為興慶府。並於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統治機構。築台城南,於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十一日在此受冊,即皇帝位。西夏後來歷代皇帝皆以此為都城。
興慶府「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水草豐美,地饒五穀,賀蘭山東麓沖積平原水利通便,更是西夏境內的糧食基地和重要牧場之一。
一場秋雨一場寒。昔日酷暑褪去,秋日涼意漸漸襲來,興慶府也處於一片秋日的涼爽之中。
對於崇尚漢學,「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經國之模,莫重於儒學」的西夏王李乾順來說,今年的這個秋日,尤其悄愴幽邃,秋意瘮人,讓他有些骨子裡發冷。
自靖康元年金人南下侵宋以來,西夏皇帝李乾順乘機派兵將原來宋朝在夏邊境修築的城堡陸續攻占。隨後又攻占了宋朝的西安州、懷德軍、天都寨等地。夏軍曾經圍攻蘭州,大肆擄掠後撤軍而還,沿途一片廢墟。
這幾年,夏軍在宋夏邊境大肆攻城略地,忙得不亦樂乎,搶占了大量的軍事要塞,疆土面積得到極大的擴展。
就在夏軍步步餐食,李乾順試圖恢復曾祖李元昊統治時的舊日雄圖之時,夏軍前進的步伐不得不停了下來。
大夏國內,如今流行著一種叫做報紙的東西,這是商販們從宋境的搉場帶回來的,很快就在西夏國內流傳開來。
凡是涉及到的軍國大事,民生貿易等等,這種報紙上都會登載。也因為如此,這華夏日報很快的成為了西夏這些上層貴族和文武官員的青睞。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在西夏國內,不僅是廟堂之上,即便是街頭巷尾,窮鄉僻壤,幾乎所有的官員和百姓都知道,一場不可避免的大戰就要來臨了。
這幾年,西夏國人從報紙上了解到了忠義軍這支宋軍隊伍,金人和忠義軍之間的爭鬥,以及大大小小的戰事,許多西夏人都是耳熟能詳。
鐵騎縱橫,滿萬不可敵的女真大軍處處受挫。幾年前的府州之戰,女真最精銳的婁室軍死傷慘重,元氣大傷;大名府之戰,女真皇室完顏闍母、完顏宗輔大軍慘敗,二人還被割了頭顱;還是前年的陝西一戰,女真十萬大軍幾乎喪失殆盡,號稱戰神的完顏婁室,也是一命嗚呼。
而這一切,都跟宋人一支叫忠義軍的隊伍有關。
而如今,這支隊伍已經控制了大宋兩河、陝西、河南、淮北,以及山東的大塊地方,地大物博,兵強馬壯。
而最可怕的是,這支大軍要來西夏了。
「西夏國,只不過宋時一郡縣也……如党項、蕃族,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中華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華之人撫養無異。」
緊盯著眼前的報紙,李乾順臉色發青,嘴唇發白,握著報紙的手青筋畢露,不由得發起抖來。
「願為臣民者……」
他猛然把報紙用力扔了出去,眉頭緊緊皺了起來,大聲怒道:「王松小兒,難道你真的要本王束手就擒,做歸命侯矣!」
李乾順的聲音在大殿裡迴響,下面的文武百官一個個低下頭來,誰也不敢多說一個字。
自永安三年,朝廷「蕃學」,「國學」共存,皆由官府供給廩食,設置教授,進行培養,如今已經過去了30年,夏人也如大宋朝廷一般,重文輕武,只隆文治,不修武備。
如今朝中大殿之上,煌煌士大夫占據朝堂,而驍勇善戰的武將們,似乎已經被拔去了牙齒,抽去了脊樑,變得沒有風骨。
滿堂朱紫,皆是讀書人,朝中的名將,除了大夏宗室、李乾順的弟弟嵬名察哥,以及李乾順的兩個堂兄弟,濮王仁忠和舒王仁禮還有些本事,其他的諸將基本上都是不值一提。
這個時候,李乾順的心裡反而暗暗的生出一絲後悔來。若是早點能偃文修武,也不至於國家到了危亡時刻,找不出一兩個戰將來。
可是……
即便有幾個戰將,又能如何?金人鐵騎縱橫天下,當者輒破,所向披靡,還不是在忠義軍面前吃了癟。
「陛下,我左廂神勇軍司被宋軍擊潰,我軍死傷慘重,宋軍占據長城要塞……」
宦官的聲音顫抖,高座上的李乾順心臟顫抖。
「金人方面,可曾有消息傳來?」
党項皇室大臣嵬名安惠上前奏道:「陛下,金人完顏希尹帶兵五萬,囤積豐州,一直催促我軍出兵,一起攻擊河外三州。金人西路軍主帥完顏宗瀚統兵十萬,已經抵達了沂州,克日南下;東路軍完顏宗弼也是帶領十萬之眾,已經到了拒馬河,與宋人隔岸對峙。」
「如此多的兵馬,這是要畢其功於一役啊!」
李乾順深吸了一口涼氣,朝上的文武百官也是個個搖頭,議論紛紛。金人這一次看來是發了狠,傾國而來。這一場大戰,恐怕是要改變幾國的國勢了。
「正獻王,那宋人的忠義軍有多少人馬?」
李乾順收回震撼之情,壓止了朝堂上群臣的嘈雜之聲,急切地問道。
「聽完顏希尹的意思,王松在河北集結了十幾萬之眾,河北七萬之眾,河外三州三萬之數,葫蘆河谷五萬、蘭州兩萬、河東五萬大軍,用以對抗我大夏和女真人。」
嵬名安惠繼續奏道:「河東路,宋軍有石嶺關、天門關、赤塘關天險可守,河北平原之地,無險可守。王松如此用兵,自然是因地制宜。」
「這麼說來,宋夏邊境上,王松已經布有十萬之眾,王松野心勃勃,滅我大夏之心不死啊!」
李乾順臉色煞白,渾身發抖。
忠義軍好戰強悍,人數上又不處於劣勢,難道他們真的要……
「陛下,宋軍在渭州集結,五萬之眾,兵強馬壯,虎視眈眈,鎮戎軍首當其衝。」
大殿中寂靜無聲,半晌,李乾順才抬起了頭,打破了沉悶。
「鎮戎軍……到興慶府,不到五……百里,騎兵出擊,一日可……到。卻該如何? 」
李乾順戰戰兢兢,大殿上的群臣再次面面相覷,鴉雀無聲。
宋軍一旦占領了鎮戎軍和平夏城,沿著平坦的葫蘆川河谷一路推進,不用擔心山地阻擋,不用擔心戈壁困擾,不用擔心缺水斷糧,完全可以一邊建城一邊打仗,一路蠶食到距離平夏城480里外的西夏都城興慶府。
漢臣高守忠奏道:「陛下,女真人驕縱跋扈,無利不起早,況且宋軍隔斷東西,完顏宗翰必不會來援,我軍只要守住了葫蘆河谷的要塞,就無需擔心宋軍的進犯。」
群臣紛紛點頭,有人大聲說道:「高相公所言甚是。我西壽寶泰軍司和靜塞軍司十萬人馬,再加上鎮戎軍、蕭關各要塞,不下二十萬人馬,據城而守,難道還對付不了區區五萬宋軍?」
群臣紛紛點頭附和。李乾順也是微微頷首,靜下心來。
有驍勇善戰的皇弟察哥統領大軍,以眾敵寡,據城而守,還怕他宋軍不成。
「忠義軍五萬人,就敢如此囂張! 難道王松真的以為,我大夏真是不堪一擊嗎?真是可惡至極! 可笑至極啊!」
皇帝的大聲怒喝,讓朝堂上的大臣們,都是精神一振,高守忠卻是暗自嘆息。皇帝用不屑掩飾內心的不安,可謂外強中乾。
「陛下,臣有事啟奏。」
嵬名安惠上前肅拜道:「近來邊境上常有大量漢人逃亡,潛回宋境,各地官府不知如何處置,特請陛下聖裁。」
自從報紙上登出宋人不計前嫌,招募漢蕃百姓返宋,邊境上已經陸續有許多百姓返回宋境。當地官府愛莫能助,雖然抓了一些逃民,卻根本不知如何安置。
「陛下,這些漢人都是受報紙上蠱惑,不宜嚴加懲處,只需教化安撫。」
御史大夫謀寧克趕緊上前道:「陛下愛民如子,百姓也對陛下感恩戴德。」
作為一介漢臣,謀寧克自然得站出來為逃亡的漢人百姓說話,否則若是嚴刑峻法之下,不知有多少百姓又要遭殃。
「朕愛民如子,這些百姓又為何棄朕如敝履,讓朕心寒如斯!」
李乾順恨恨說道。也許在平日,他還不至於如此失態,怨意從生。但是在外敵大兵壓境的壓力之下,他終於爆發了。
「諭令各級官府,凡發現潛逃出走者,以通敵叛國論處,殺無赦!」
「陛下慎之!」
高守忠大驚失色,趕緊上前道:「陛下此舉,恐會引起邊塞動盪。鄉野鄙夫,不值陛下如此動怒。陛下宜降旨安撫,一味殺戮,反會適得其反! 陛下三思!」
李乾順臉色變得難看,冷冷道:「韓相公,你是在教朕如何做事嗎?要不要朕這位子讓你來坐,看看你如何治理大夏國民?」
高守忠冷汗直流,趕緊跪下道:「臣失言,臣罪該萬死!」
他這一跪,下面的一眾漢臣一個個禁言無聲。往日裡,李乾順和他們談詩賦詞,其樂融融,可要到了軍國大事上,李乾順可是根本不給漢臣們留面子。
「韓相公,朕看你是朝堂上待的久了,不知道民生多艱!」
李乾順冷聲道:「你就到靈州去,做幾天父母官吧。」
高守忠連連謝恩,狼狽退出了大殿。
「察哥已帶領大軍,星夜奔赴葫蘆河谷,準備與宋人決戰!」
李乾順正色道:「諸位大臣要恪盡職守,做好份內之事。朕倒是要看看,宋軍究竟怎樣,才能抵得住我大夏國的鐵鷂子!」
李乾順話音剛落,嵬名安惠上前肅拜道:「陛下英明神武,必能使國內靖平,百姓安居樂業。我大夏官軍也必能力克宋軍,大敗宋人!」
一眾臣子心思各異,卻異口同聲肅拜道:「我大夏必勝!」
高守忠出了大殿,眼看四周無人,這才嘆息了一聲,搖了搖頭。
皇帝對漢臣猜忌頗深,平日裡的談詩賦詞,慕中華之風,不過是附庸風雅,拉攏漢臣而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從骨子裡來講,李乾順還是党項人優先,漢人始終還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