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宋士 > 第10章 北上

第10章 北上

2023-12-22 15:33:34 作者: 浮沉的命運
  城北的官道之上,鋼鐵洪流連綿不絕,千軍萬馬整齊肅穆,寒光鐵衣,火炮無數,炮口幽幽,刀槍如林,旌旗蔽日,大軍長龍,不知多少。

  「阿翁,怎麼會有這麼多官軍啊?」

  官道旁的一處村口,一個黃口小兒看著漫山遍野、滾滾而來的宋人步騎,驚奇地問道。

  「乖孫兒,這是忠義軍,看來,這是要和夏人打仗了!」

  老者嘆了一口氣,渾濁的眼神里,掩藏不住對戰事的擔心。

  「阿翁,忠義軍能打敗夏人嗎?」

  「阿翁也不知道。不過,看忠義軍這架勢,夏人恐怕是夠嗆啊。」

  官道兩旁,站滿了打扮各異、粗布短褐的百姓。邊境山區縱橫,耕作不易,水土貧瘠,也使得百姓的生活甚是困苦。

  百姓人人張望,許多人都是目瞪口呆。如此多的官軍,看來是一場大戰。

  「這……官軍,看著好威風啊!」

  人群中,有人不由得驚呼了出來。

  「這是忠義軍,忠義之師,厲害著呢!」

  有人見多識廣,從旗子和裝扮上馬上分辨了出來。

  「忠義軍,厲害嗎?」

  「番子都不是對手,你說厲不厲害!」

  百姓議論紛紛,有人心旌搖曳,感慨萬千。

  「自重和年間以來,今日又見我漢家軍之威儀,果然是苦盡甘來啊!」

  無窮無盡的忠義軍將士向前而去,隊列整齊,鬥志高昂。

  宋夏打了百年戰爭,你來我往,邊塞軍民死傷無數,百業凋敝。如今大宋精銳揮軍而來,不知道又是怎樣的一番腥風血雨。

  自趙佶重和年間大宋最後一次對西夏大規模用兵,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三年。而自從宣和末年以來約六年時間,宋人志在燕雲,昏招迭出,幾欲喪國。只有西夏步步緊逼,蠶食鯨吞,大宋無還手之力。

  如今,天翻地覆,大宋也開始反攻了。

  張天民夾在滾滾的洪流當中,馬上的行李裡面,不但有妻子給他寫的家信,還有兩雙青梅竹馬的妻子為他親手作的布鞋。

  天民吾夫,

  短暫相聚,卻不料戰事重啟,你我夫妻又要分開!

  相聚一刻,價值千金。匆匆離去,妾身肝腸寸斷,心痛如割;然北虜猖獗,遍地膻腥,能稱心如意者,又有幾人?

  軍人當以保家衛國,忠勇犧牲為己任。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若不驅盡豺狼,四海何來靖清?

  千山萬水,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家中一切勿念,妾身自會等官人回來。行囊裡面,有兩雙新做之履,見物如人,針針線線,皆是妾心所系。

  知你一片初心,縱橫天下,匡扶眾生,以天下百姓為念,為天下人謀福祉。妾自不會悲傷,而以相公為榮!

  山長水闊,魚柬尺素,我在京兆府家中,等候相公凱旋迴來。

  張天民摸了摸懷裡的書信,唱著軍歌,打馬向前而去。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我本堂堂男子漢, 何為韃虜作馬牛。

  壯士飲盡碗中酒, 千里征途不回頭。

  金鼓齊鳴萬眾吼, 不破黃龍誓不休。」

  渭州,因渭水得名。治所在襄武。安史之亂後,吐蕃乘虛而入。唐蕃戰爭,使唐朝國力大損,平涼境成為唐的邊防和戰場。由於吐蕃的長期占領,許多吐蕃人在境內定居。這一現象,到宋朝也一直沒有改變。

  大軍到了渭州,當地的一州父母官、渭州原知州,如今的通判曲忠率地方官員,大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作為大宋朝廷南遷後委任的地方官員,曲忠對大宋朝廷並沒有多麼深厚的感情。說起來,他還是原來涇原路經略使曲端的遠房親戚,自然對安撫曲端一家老小的王松和忠義軍格外好感了。

  「李公,忠義軍真是虎狼之師啊!」

  渭州城北門,看著一片片鋼鐵叢林滾滾向前,大軍軍容整齊肅穆,寂靜無聲,千軍萬馬,殺氣騰騰,曲忠心驚肉跳,由衷地說道。

  「李公,這些青銅圓口,就是忠義軍的火炮吧?」

  另外一名故臣新吏咂舌讚嘆道:「聽聞王相公麾下兵士果敢勇猛,作戰人人奮勇當先,輕生赴死,更兼火器犀利,天下無雙。今日一見,直讓人大開眼界啊!」

  眾人嘖嘖稱讚,蓋是因為忠義軍這幾年大殺四方,已經打出來了名堂。連不可一世的女真鐵騎都忌憚他們三分,區區西夏又怎會放在心上!

  可以說,他們對忠義軍的信心,比忠義軍對自己的信心更大。

  不知不覺,忠義軍已經成了抗金的旗幟,護國的勁旅,禦敵的刀鋒。

  「若是能親自踏上漢唐故土,老夫這一生也是心愿已足,無愧於生了!」

  一位白髮蒼蒼的官員,嘴裡喃喃自語,不勝唏噓。

  他猛地轉過身,對著李若虛就是一拜,顫聲道:「李公,恢復舊地,就仰仗忠義軍大軍了!」

  「各位不必多禮。你我都是為王相公做事。只要大家為國為民,忠心做事,王相公必虧不了你我。」

  扶起一拜到底的白髮老吏,李若虛滿臉鄭重,心頭肅然。

  大軍北上,遠征西夏,渭州會是大軍集散地,輜重糧草的堆放場所,他還需要這些地方官僚,維持地方治安,安撫百姓,徵集農夫,以為大軍轉運糧草,提供後勤資助。

  至於將來,則是擇賢而用,劣者淘汰,這已經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了。

  「李相公,莫若告知王倫公,讓他加緊轉運糧草,以供後用。」

  新任的渭州知州,平夏大軍主帥劉錡的親弟弟劉釗肅拜道:「從渭州到賞移口,鎮戎軍,平夏城,通峽寨、靈平寨、蕭關,大大小小几十個寨壘,一旦為我軍占領,務必要派兵駐紮,官府入駐,宣撫招納,施以行政之權,此乃長久之策。」

  李若虛讚賞地點了點頭。果然是世家子弟,知道恢復王治的必要。看來這劉氏一門不僅有劉錡這樣文武雙全的儒將,還有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如劉釗這樣的文臣。

  「劉知州所言甚是!」

  李若虛點頭道:「相公已經安排妥當,大軍糧草也在轉運途中,諸位無憂。」

  迤邐而進、首尾不見的大軍之中,劉錫看著源源不斷前去的虎狼軍士,滿臉的驚詫之色。

  「九哥,這軍士怎會如此雄壯,怎麼會有如此多的馬軍?」

  儘管知道忠義軍的威名,也知道其驍勇善戰,銳不可擋,但是親眼目睹之下,他心中的震撼可真是非同小可。

  劉銳也是眼睛發亮,不由得問道:「九哥,如此精銳的兵馬,如此彪悍的將士,看來,王相公這是要打一場國戰了!」

  劉錡心裡頭閃過一絲驕傲。離家出走幾年後,他終於在兄弟們的面前,證明了自己。

  「大哥,十一哥,你們帶的兵也不錯。你們要記住,若是在眾將面前,你我千萬不可以再以兄弟相稱!」

  劉錡正色道:「忠義軍軍紀森嚴,嚴禁拉幫結派,自立山頭。若是讓旁人知道了,對你我兄弟都是不利,隊伍也難以令行禁止。」

  劉錫兄弟一起點頭,劉錫道:「九哥放心,你我兄弟都是久在軍中,知道軍中的規矩,你大可以放心!」

  他率部加入了弟弟統帥的忠義軍。和李彥仙一樣,擔任征夏副帥,統帥熙河和秦風所部,自然是要鞠躬盡瘁,不給弟弟掣肘。

  也正是由於他熙河路宋軍,秦風路宋軍,以及地方上鄉兵的加入,忠義軍的征夏大軍人數達到了五萬人,可以稱得上是兵強馬壯了。

  「大哥,你明白小弟的苦衷就行!」

  劉錡心頭感激。自己的哥哥早已經是一路的經略使,卻要擔任自己這個弟弟的下手,可謂委屈至極。

  「大哥,十一哥,此戰是一場國戰,關係忠義軍左翼的安全,和抗金大局、西進大計息息相關,決不能敗! 」

  「只是,要以五萬人滅了西夏的數十萬大軍,恐怕殊非易事!」

  劉錫皺眉道:「就說這平夏城,易守難攻,乃是南下北上的咽喉。這首戰,恐怕都要費些周折吧。」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夏軍攻占懷德軍,殺害宋知軍事劉詮、通判杜翊。其周圍的西安州、鎮戎軍也被西夏重占。

  如今忠義軍大軍來襲,總算是改變了步步後退的局面。

  「平夏城不值一提,我軍必拿下首戰!」

  劉錡傲然道:「李世輔率軍從晉寧軍進入西夏,控制長城要塞,牽扯西夏東路幾大軍司。若是我軍還不能取勝,又怎麼有臉去見王相公!」

  「九哥,大軍前行,如何不見匠吏追隨?」

  劉銳雖然對忠義軍能否拿下平夏城心存疑慮,但還是忍住不問,轉移了話題道:「大軍作戰,若是堅城難下,糧草不濟,後退不及,大軍危矣。若是進築堡寨,則可護大軍安全。」

  往來交戰,攻城略寨,難免殘缺,若是不快速修葺,一旦對方反身來攻,只怕破城易如反掌。

  「十一哥無需擔心!」

  劉錡微微一笑,輕聲道:「戰爭的交戰方式,早已經是今非昔比。打過幾仗,你就明白了。」

  以忠義軍如今的戰力,他還真不知道,有什麼用的城池他攻不下來。

  他看了看後面山野中蜿蜒起伏的隊伍長龍,大聲道:「傳令下去,全軍加速,兩日內必須到達鎮戎城!」

  將士都是加快了步伐,滾滾鋼鐵洪流,漫山遍野,似乎要湮沒天地間的一切。

  「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正彥夾在滾滾向前的隊伍洪流中,看著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心裡不由得感慨萬千。

  「想不到我劉正彥這不肖子孫,還能再回這祖輩浴血之故地!」

  是啊,他的父親,一代名將劉法,就是因為童貫的無能指揮,而倒在了征夏的沙場之上。

  宋軍大敗,父親戰死,童貫卻將戰敗罪責推卸了父親,可謂是千古奇冤。

  「劉法公一代名將,西軍翹楚!」

  倒是王松對父親的功跡推崇備至,認為他是西軍將帥中的翹楚,堪稱一代名將。這也讓劉正彥感激之至,欲投桃報李,殺身成仁。

  不過,觀看忠義軍的軍威,恐怕「殺身成仁」的機會是微乎其微。如今之計,也只能勇猛殺敵,以報王松揚父親名於天下之恩了。

  「父親放心,孩兒一定不會墜了你的名聲!」

  劉正彥心頭微酸,打馬向前而去,後面的軍士緊緊跟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