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大明由我而校 > 第0031章 山海重關

第0031章 山海重關

2023-12-21 20:39:28 作者: 樂港船長
  就這忙活著,一直到十月初七才出京城,這期間有許多言官彈劾首輔,理由是他不勸阻皇帝在京好好待著,非要去山海關。實際上,就是指責皇帝。朱由校現在對言官亂政沒想到太好的辦法。

  在明代,言官是給事中和御史的合稱,其組織機構為六科和都察院。給事中又稱諫官,御史也稱台官,所以明代言官又稱台諫官,或取六科給事中的科與十三道監察御史的道,合稱科道官。

  明代言官的組織規模與歷代相比也空前擴大。明代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共八人,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南京都察院長官和屬官三十三人,加上帶憲銜出巡的督撫,明代御史人數在一百五十人以上,遠遠超過前代。

  六科給事中制度由明代創設,其人員配備亦眾,定額為五十八人。這樣,在定製上明代言官總人數在二百人以上,成為歷史上人數最多、組織最完備的監察隊伍。

  言官這樣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如果真的一心為公倒也算是好事,可是現在卻變成了投機倒把禍國殃民的主力。這應該是當初創建政治制度的朱元璋不能料到的事。

  朱由校決定把這些事放一放,先去山海關見熊廷弼。皇帝的出行有規定的龐大禮儀隊伍,朱由校覺得太繁瑣,儘量從簡,但是從簡也是麻煩事一堆,擾民啊!

  出發的這一天,北京城大街的氣氛已經完全變了樣,早些時候還熙來攘往的行人,仿佛被突如其來的一陣狂風颳得一乾二淨。寬闊的,可以容得下五匹馬從容地並排前進的街道兩旁,如今布滿了全副武裝的軍士。他們身上挎著腰刀,手中還拿著鞭子,正虎視眈眈地環顧著。

  一位頭戴烏紗、身穿圓領青袍的官員,正領著一群衙役,神色緊張地往來巡視。每當發現有不順眼的地方,他就用手一指,讓手下的衙役或校尉迅速前去糾正。

  不用說,在這種嚴格的防範措施彈壓下,絕大多數居民都已經躲進自己的屋子裡,不敢露面。即使是頂愛湊熱鬧的一些人,也只能規規矩矩地守在街口的木柵欄後面,探頭探腦地往外張望。

  當然,還有一些得到特許的人家——主要是臨街的住戶,則忙著在門前設案焚香,看樣子準備在皇帝御駕經過時,跪拜行禮,以表達他們的擁戴之忱。

  然後,那些官員和差役全都停止了走動,在街旁的屋檐下各自站好了位置,並且一律把臉孔朝向南面,目不轉睛地屏息以待……

  終於,一陣輕微的響動打破了難耐的靜寂——那是一陣馬蹄聲,自遠而近,從南邊一路傳來。過了片刻,一組手執旗幟的戎裝甲士出現了。先過去的是兩名手執紅色令旗的騎手。他們的出現,等於正式宣告:皇帝的車駕已經臨近了。

  於是,一剎那間,街道上變得愈加寂靜,反之,那「噠噠」的馬蹄聲,聽上去卻更加清脆有力,一下一下,仿佛全都敲在人們的心上。

  令旗過去之後,接著是四面清道旗,各由一名甲士擎著,並馬而來。那四名旗手,顯而易見是經過精心的挑選,一個個都長得身高體壯,威猛豪雄,就像從廟宇搬來的四尊護法韋陀。這預示著大隊人馬已經趕到。

  又過了片刻,一隊騎手出現了,在他們手中隨風舒展的是繡著金龍的旗幟。在旗幟過去以後,輪到由校尉們執掌的各種名目繁多的器物,什麼班劍、吾杖、儀刀、鐙杖、骨朵、斧鉞、金節等等。緊接著校尉後面,十六名身穿紅綢轎衣的輿夫,合力扛著一乘步輦,緩緩走來。

  這是一乘皇帝專用的巨型步輦,足有一丈多高、八尺多寬,共有四根轎轅,長的兩根超過三丈,短的也有二丈多。這是從皇城的庫房裡找出來的,因為大明皇帝很久不出紫禁城了,太監們臨時把步輦翻修油漆了一遍,所以倒顯得煥然一新。那些紅髹立柱,那些雲狀的雕飾,那些鈒花葉片,以及抹金銅寶珠輦和朱紅色的遮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眩人眼目。

  朱由校就坐在這座巨型步輦上出京城,他看著最近遞上來的奏章,這些上疏都是關於國計民生的問題。不是那塊兵變就是災荒之類的報告,能立刻摧毀統治者一天的好心情。除此之外,他還看了看徐光啟所著的《幾何原本》,以及戚繼光的《紀效新書》。

  皇帝並不只是待在步輦中,他有時候也會騎著高頭大馬,呼吸新鮮空氣,遠望這片大地。這讓隊伍的行進速度加快了許多,一天能走將近七十里路。

  當他走出北京小平原,沿燕山南麓徑直東行,只見北部崇山峻岭,群峰攢動,長城忽隱忽現,蜿蜒其間,一望而生邊塞之感;南部則阡陌交通,平疇廣闊,瓜果稻粱之屬莫不必備,那便是富饒的冀東平原,在橫跨整個平原地帶之後,突然,高山被千里碧波所斷,一望無際的浩瀚海洋出現在面前,呈現出高山、原野、大海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觀。

  跟這片美景極不相稱的是路邊的田舍是那樣的低矮破敗,在田間勞作的農夫是那樣的衣衫襤褸、形容憔悴。有些挑擔提籃的農夫農婦,見了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早就嚇的閃避一旁;只有兩個不懂事的小牧童,被皇帝隊伍的依仗排場所吸引,拋開牛兒,遠遠地奔過去,咬著手指,瞪大眼睛,好奇地站在路邊觀看。

  既然出了京城,朱由校不講禮法,沒有派人驅趕這些頑童。

  在十月十四日上午,皇帝的隊伍抵達了山海關。

  山海關是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絕非虛譽。這裡不但是萬里長城的起點,而且在以弧形一線屏障北京的紫荊、居庸、古北、松亭、山海諸關中,就地理形勢而言,最為險要。

  占據此關便等於扼住了連接東北與華北地區的咽喉要道,使北犯之敵不得南進;一旦失守,來敵則可長驅直下。

  朱由校騎著馬細細地查看了這段防線。山海關坐落在角山之下,中間為鎮城,另有北翼城、南翼城、東羅城、西羅城為輔助。為加強海濱防衛,又在南海附近築寧海城;同時在歡喜嶺上築威遠城以為屯兵之所。

  長城自西而來,至角山突然南折,沿北翼城、鎮城和南翼城東壁一直到南海,將遼西走廊的西口攔腰截斷。萬曆年間,戚繼光將長城向海內延伸了一段,以防敵人沿淺海而入。

  這長城臨海之處人稱「老龍頭」,謂長城蜿蜒,如巨龍橫亘,此為老龍之首。老龍頭地勢高峻,岩岬雄峙,山崗上有「天開海岳」四字,是戚繼光的手筆。

  望著這座雄關,朱由校不禁想到,如果形勢危急到一定程度,退守山海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他轉頭跟隨行的秉筆太監劉時敏說道:「你去跟山海關駐守將領傳朕的旨意,打開城門,朕要出關東行。」

  「陛下,在關內待著安全。」

  「別廢話,這離前線遠著呢。你去傳話吧。」

  到了關外,皇帝去屯兵的地方看了看士卒的情況,比京軍好一些。兵器還算精良,但是守軍看上去很懶散,身材也都比較羸弱。朱由校心裡有些恐懼。

  當天晚上,朱由校的隊伍駐紮在山海關城外靠著海邊的寧海城中。

  十月十五日清晨,朱由校登上了山海關,在老龍頭上的澄海樓觀景。

  這澄海樓的最底下是海灘的礁石,沒有潮水時,樓下邊也有水,逢到漲潮,兼有東風或南風,更是波濤洶湧。

  皇帝遙望著大海打了個哈欠,昨夜居住的寧海城人喊馬嘶得很嘈雜,他睡眠質量很差。在澄海樓住會更好一些,波濤聲並不大。

  從澄海樓到寧海城相隔大約不到半里地,有橋樑通到海岸。

  朱由校倚著欄杆,向海中眺望。海面上薄霧流動,海浪一個接著一個,都向著澄海樓滔滔湧來,衝著礁石,打著樓基。海邊有許多漁船,因為風浪剛起,還沒有起錨出海。警戒澄海樓的幾隻戰船,在遠處海面上隨著燈火上下晃動。

  在這幾隻戰船外面,可以看見向遼東運送軍糧的船隊,張滿白帆,向著東北開去。

  這時太陽剛剛出來,大得像車輪,紅得像將要熔化的鐵餅,開始一閃,從海面上露出半圓,隨即很快上升,最後要離開海面時,似乎想離開又似乎不肯完全離開,艷紅色的日邊黏在波浪上,幾次似乎拖長了,但終於忽然一閃,毅然離開海面,冉冉上升。

  皇帝看著這大明天下的壯麗山河,他想到,在這裡建一個繁榮的商業港口,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