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小說 >終宋 > 第1685頁

第1685頁

2023-09-05 13:24:23 作者: 怪誕的表哥
    「我昨日話還沒說完不是,秦王也沒答應我,還將我狠狠罵了一通。」

    「該。」

    「好了,莫氣了。姑父可還在長安?今日去看看他。」

    「便知你要去,早讓人上門說過,走吧,姑父在等你……」

    ……

    楊起莘今日正在見一個同年。

    得益於當年吳潛的安排,興昌四年丙辰科的進士在秦王治下的還是多的。

    「君直竟然注意到了此事……不錯,這幾年我也發現了,反而是在蒙虜治下多有人推崇程朱理學。」

    「莘老兄以為原由為何?」莘老是楊起莘的字。

    「此事我曾與秦王有過談論,試想,若有漢人女子嫁一蒙古人,她丈夫死後,要被丈夫的兄弟或兒子收繼,她可願意?」

    「唉。」

    坐在廳中的中年官員謝枋得長嘆了一口氣,道:「我在隴西任官時便判過好幾樁這樣的案子。」

    楊起莘問道:「君直自是判女方不必被收繼,還可帶著兒子改嫁?」

    他理了理袖子,又補充道:「對了,還可帶走丈夫的一半財產。」

    「莘老兄想得簡單了,風俗不同啊,從蒙虜治下歸正而來的這些人自有其風俗。若照大宋律例判決,隴西早便出大亂子了。」

    「那是?」

    「不改嫁。」

    「朱熹尚且說過,『夫死而嫁,固為失節,然亦有不得已者,聖人不能禁也』。」楊起莘皺了皺眉,搖頭嘆道:「未曾想,因胡風胡俗,反而更推崇守節。」

    「是啊,我亦以為,此絕非長久之計。」謝枋得皺著眉頭,道:「漢女不願被收繼,夫家不願放人。也唯有讓她們守節,在夫家養育兒子,方勉強算是兩全其美。」

    「兩全其美?」楊起莘喃喃著這四個字,想到這些女人留在夫家守節,背地裡又遭到了怎麼樣的厄運,恨不能馬上寫些摺子。

    但,他已經辭官很久了。

    免不了又罵了李瑕幾句。

    「說來可笑,秦王那人,呵,他以為是我們這些讀書人都推崇程、朱之理學,以為是我們要婦女守節、裹腳……」

    「秦王畢竟是武人出身,不讀書,容易有誤解。」

    兩個同年才聊到這裡,有小廝進來附耳對楊起莘道:「阿郎,姑爺來了。」

    謝枋得知是又有客來拜會,起身道:「莘老兄,那我這便告辭了。」

    「我得罪了秦王,也只有君直願意來看我。」

    「言重了,告辭……」

    楊起莘送了客,重新坐回廳上,端坐著。

    他其實還有濟世經民之心,而秦王既然已回長安,那也到了該起復的時候。

    不一會兒,林子便走了進來。

    ……

    林子已聽妻子說過,這個姑父是有起復之心的。

    李瑕也與他提過,需要給楊老探花一個台階下,天下紛亂,正是用人之際。

    「姑父,我隨王上回來了。」

    「坐吧,看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怎麼好剪了頭髮……」

    「西域那邊人喜歡喇嘛,這樣行事方便些。」

    「西域、西域,事到如今,局勢成了這般,秦王可後悔了?」

    林子一愣,訝道:「後悔?」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這西域之行,三方會盟,大獲成功,有何好後悔的。

    「你還不知嗎?」楊起莘指了指南面,道:「你為秦王耳目,難道不知……不知那邊有可能與蒙元結盟嗎?!」

    第九百六十五章 人材木材

    林子得到的情報比楊起莘多得多,對局勢自是更加了解。

    他知道秦王在西域會盟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之時,忽必烈也沒閒著,已開始與宋廷接洽、議和。

    不排除他們有結盟的可能。

    楊起莘知道這些,林子也並不訝異,畢竟襄陽、江陵兩地前陣子一直虎視眈眈,呂氏兄弟只差一點便要提兵來攻。

    林子訝然的是楊起莘認為秦王這一趟需要後悔?

    「且不說宋廷還未與蒙元結盟,便是雙方有可能結盟,王上豈不更應該聯絡西域諸國?姑父何來後悔一說?」

    楊起莘訝道:「你還不承認秦王西行之策錯了?」

    「錯了?王上此行,成果之豐……」

    「豐?幾個小小的蒙古藩王,躲在窮鄉僻壤,一無禮義廉恥,二無錢糧支援,今日與秦王歃血為盟想占便宜,明日又可反悔,何益?」

    林子一滯。

    他不得不承認,楊起莘雖沒去過西域,描述得卻很準確……海都給他的感覺就是這樣。

    「秦王得到了什麼?幾個所謂盟友的口頭支援,但再看看失去了什麼。」楊起莘懊惱地拍了拍椅靠,道:「失去了占據整個富庶江南的正統朝廷的信任與支援,把最強大的靠山推到了敵人的一面!」

    「姑父,你高看宋廷了。」

    「你太年輕了。」楊起莘搖頭不已,「秦王也太年輕了,好用你們這些年輕人,卻不聽老成謀國之言,早晚是要吃大虧的。」

    「我看是姑父你太倔太頑固了……」

    「我早便告訴你,為官做事,你須有清醒的判斷,該提醒君王而非盲從於君王,否則你這庸人之資能於國事有何作為?」

    「姑父有作為,高中了探花郎,人家狀元才二十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