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小說 >終宋 > 第1488頁

第1488頁

2023-09-05 13:24:23 作者: 怪誕的表哥
    「韓城一敗,陛下就信任你嗎?」

    「我已得到了陛下的信任,故而父親得以行工部。」張弘范道:「這是對大元、對張家都好的結果,五舅歇一夜,明日便回去吧。」

    話說到這裡,毛居節已無可奈何。

    他沒想到這次來太原,竟是這般輕易便無功而返,但也只能點點頭,嘆道:「我明日便回去便是。」

    「多謝五舅,代問父親安好。」

    張弘范長舒一口氣,走出客院。

    他在院門口站了一會,顯得愈發沉穩自信。

    自李璮之亂後,忽必烈大舉奪世侯之權,只有三家所受影響最小。

    真定史家、藁城董家,以及他順天張家。

    史天澤、董文炳一向都最受忽必烈信任,能有這結果實屬正常。

    張家卻與李瑕關係匪淺,最受猜忌。也能夠得到優容對待,一是實力,二是聲望,三就是他張弘范得到的信任了。

    現今金虎符愈發顯得珍貴,比如郝天益的那枚就必將被收回。

    唯有年紀輕輕的張弘范,猶佩金虎符、任順天路管民總管、漢軍都元帥。

    大元立國,君恩深重……

    腦子裡想著這些,站了許久,只見郝天挺不急不緩地過來。

    「仲疇兄怎在此相候?」

    「想些事情。」張弘范問道:「如何了?」

    「大哥服軟了,會上表主動請求軍民分治,並答應助我們拿下王蕘。」

    「太原的兵力呢?」

    「三哥已完全掌控了。」

    張弘范偶然間又浮過那個念頭,李瑕是派不出相貌平實又有口才的間諜了嗎?非派王蕘這樣扎眼的人物過來……

    但局面已穩,顯然不會有太大變故了,他還是點了點頭。

    「讓你大哥約見王蕘吧……」

    第八百五十六章 改換門庭

    在郝天益表態願上表請自裁兵權之後,他的諸位兄弟方才滿意地離開。

    中秋之夜還未過去,但眾叛親離的感覺在心頭揮之不去,倒不必再過中秋了。

    往書房走去的這一路上,他有種煢煢孑立之感……

    忽必烈削世侯之權,對別的中原世侯而言,雖然損失了些權柄,卻還是尊榮無比的高官門閥。

    蒙古人治理地方之寬,依舊是歷代少有的。

    如果,郝天益沒有被李瑕俘虜過再放回來,他也能樂呵呵地接受從太原路「軍民總管」變為「管民總管」。

    子孫雖不能世襲兵權,但送質子入朝也很容易成為中樞高官,郝家依舊顯赫,且能顯赫得更長遠。

    可問題就在於,沒有如果。

    只有他不一樣了,只有他早晚還是要被清算。

    「其實我也想如你們所言,平平穩穩當個太原路管民總管,太原府尹也好。但我和你們一樣嗎?呵。」

    「你們在大元還能當高官世族,只有我失去兵權,連活著都難。」

    回到書房,郝天益從書櫃中拿出那張謄抄好的《答蘇武書》,隨手放在燭火上點了。

    當初就不該就俘。

    就俘後就不該回來……

    青煙騰起,他腦中忽然浮起李瑕與張珏相處時的畫面。

    「李瑕?」

    郝天益喃喃著這名字。

    若換作去年這個時候,他無比鄙夷李瑕,沒有一絲可能想要投靠李瑕。

    當時他看李瑕,是太原路的土皇帝在看宋廷的一條狗。

    唯到了今日,他忽然覺得……到了李瑕治下,哪怕只據蜀而守,能當一個普通的開國功臣,至少比往後被清算更好。

    「呵,好笑。」

    人性如此。能當世侯,想都不會想要改換門庭;能在蒙元當高官門閥,依舊不會起叛投的心思。

    甚至,同樣是當普通官吏,還會有人覺得蒙古治下對官員更寬仁。

    但只要處境再差一些,一旦淪落到朝不保夕的地步,如郝天益這般,他忽然就覺得李瑕顯露出了威加四海的明君氣質。

    一念至此,都不用人勸,只要立場一變,郝天益忽有了改換門庭的念頭。

    他很快興奮起來,腦子裡很活躍。

    又想到要把妻子兒女一起帶走,可那三十餘個妾室卻不好安排,真要拋棄她們不成?

    還有家產萬貫與良田萬頃,怕是帶不走……

    因此又有些遲疑。

    往後若能繼續效忠大元,這半個太原城至少還都是他的財產,到了李瑕那卻只能過清貧日子。

    能不叛投還是不願叛投的。

    可惜忽必烈已然見疑。

    一會這樣,一會那樣,郝天益看起來很優柔寡斷。

    但若換作旁人,這種時候哪有什麼理智?有幾人捨得拋棄兩輩人掙下的榮華富貴,重頭再來?

    只怕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還是跪在忽必烈面前、懇請他繼續信任。

    優柔寡斷的郝天益心裡反覆鬥爭之後,咬牙做出了決定,其實已超出正常人的反應。便連那幾個最了解他的弟弟,怕也不覺得他真能拋得下太原。

    也許忽必烈若再給他些時間想想會有不同,也許真正促他下定決心的,反而是他那幾個弟弟。

    「父親年幼被擄掠,不得已而附蒙。今漢道已昌,該撥亂反正了。我漢家大好男兒,豈可再屈身侍於胡虜?!」

    ……

    下了決心,便是考慮具體如何做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