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小說 >終宋 > 第776頁

第776頁

2023-09-05 13:24:23 作者: 怪誕的表哥
    之後,趁呂文德強攻大獲城之際,楊大淵突然殺出,蒙軍齊攻。

    眼看宋軍兩面受敵,楊文安果斷率軍殺下。

    至此蒼溪完全失守,呂文德無奈,只好下令後撤至閬中。

    在與李瑕做了約定之後,他已苦守了十二日……

    「李瑕有消息沒有?!」

    「最近的消息是三日前到的,說是……馬上就要拿下利州。」

    「娘的!還沒拿下利州?利州到漢中還有三百多里蜀道!」

    呂文德大怒,手中戰斧揮個不停,喝罵不已。

    「老子算是看明白了,他根本不可能拿下漢中,耍老子玩呢!老子守了十日又如何?蒙古人現在驅馬進米倉道,閉著眼走都能比他更快到!」

    呂文福亦深以為然,問道:「大哥,要不算了?」

    「算了?」

    呂文德皺眉想了想,問道:「劉整、向士璧拿下巴中了沒有?」

    「向士壁攻城賣力,差點便能破城……」

    呂文德擰著眉毛,很是糾結。

    他又仔細看了軍中傷亡,雖覺心疼,但只要再撐幾日,等攻下巴中,局勢便大不相同了。

    「大哥?怎麼說?」

    呂文德思來想去,終是咬了咬牙。

    「再打幾日。」

    「為何?」

    「老子先弄死楊文安這小畜生。」

    呂文德竟是不肯再退,一面在閬中布防,一面不停地派人催促劉整、向士璧攻巴中,催促李瑕攻利州。

    ……

    李瑕離攻下利州還遠。

    他必須先拔掉利州南面的昭化小城。

    這件事,李瑕甚至都沒與呂文德說過,反正呂文德也不十分了解這邊的具體地勢。

    到如今這年頭,還有幾個宋軍到過劍門關以北?

    昭化在利州城南四十里,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若在高山上望去,能看到這裡的山與水互相環繞,像是在打太極。

    它是金牛道的必經之地,也是劍門關的閣道的出口。

    昭化古為漢壽縣治所,即「漢祚永壽」的漢壽。

    蜀漢時,劉備就是在這裡駐兵操練,之後取成都;諸葛亮六出祁山,不停奔忙在金牛道上,丞相府便設在這裡;關索的妻子鮑三娘也是戰死在這裡。

    可以說,它見證了整個蜀漢的滄桑歷程。

    到了這裡,李瑕忽然對蜀漢人那種「漢祚永壽」的理想,不斷北伐的志氣有些許的體悟。

    ……

    局勢當然很急,但李瑕攻城還是不疾不徐的樣子。

    他還是頭一次打正經的攻城戰,確實不太會。

    不僅是他,論攻城經驗,當下的宋軍步卒,還真是比不上蒙古騎兵。

    這種情況下,李瑕認為越急越容易出錯,欲速則不達。

    他每日攻城前,都會派士卒對城中大喊一番,說的無非是蒙哥已死,蒙軍被堵在川蜀。

    「父老鄉親們!有多少是從蜀川被擄到這邊的?大宋已擊敗蒙軍,願意回歸故國的,莫要再上城頭賣命了!」

    「將軍憐惜百姓,不願攻城造成太大傷亡,切莫再執迷頑抗……」

    這般喊話之後,宋軍才會以砲石砸城頭,掩護士卒在城下堆土,建起一道道土牆。

    十餘日來,甚少有架雲梯強攻之時。偶到夜裡,才會有宋軍試著以繩梯偷襲。

    ……

    此時守昭化城的蒙軍將領叫「李庭望」,正是李庭玉之弟。

    劍門關被攻破時,李庭望大驚不已,連忙遣快馬到利州,請汪惟正出兵支援。

    但這幾日,見了宋軍攻勢,他已有把握守住昭化,遂又遣麾下親兵李錯將戰況報於利州。

    李錯快馬到了利州,只見城內城外一片繁忙。

    原本為了支援蒙軍攻釣魚城,利州支出了大量的輜重……沒想到局勢突變,來不及將輜重運回城中。

    「報!奉千戶之命,傳報昭化戰事……」

    很快,汪惟正親自見了李錯。

    汪惟正時年不過十八歲,與汪德臣一樣身材並不高。但他的樣貌卻清俊得多,渾身有一股儒雅之氣。

    他額頭上還綁著白布,是在為亡父戴孝。

    「不需急著派兵支援,庭望已能守住昭化?」

    汪惟正以前喚李庭望都是以叔伯禮儀,如今繼任總帥,卻也能端得出架子。

    「是。」李錯恭恭敬敬應道:「千戶說宋軍並不擅攻城。」

    汪惟正為人謹慎,又細問道:「何以見得?」

    李錯道:「不論是紮營的位置、砲車的位置,都不太對。千戶還說,且宋軍太婦人之仁,不敢附蟻強攻,不知拖得越久對他們越不利……」

    汪惟正放下心來,道:「那便請庭望再多守幾日,待利州整繕完備再派援兵前往。」

    他說完,又賞了李錯,讓其下去歇著,之後,便轉向坐在一旁的汪翰臣。

    「五叔認為侄兒的應對如何?」

    汪翰臣搖了搖頭,道:「李庭望說的不對。」

    汪惟正一訝,問道:「為何?」

    「附蟻攻城才是最蠢的。」汪翰臣道:「攻城有三層境界,一曰法,二曰術,三曰道。法者,地道、水淹,而雲梯附蟻傷亡最大;術者,誘敵、策反、圍三闕一;道者,避實就虛,不攻堅城。」

    「侄兒不明白……不攻堅城,如何破城,為何稱為攻城之『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