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十國帝王 > 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

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

2023-12-18 01:59:48 作者: 我是蓬蒿人
  天氣越發暖和,午後的日頭讓人倍覺舒坦,在城中東市轉悠的趙季良,步履悠閒得很。街面上穿梭的行人、擺攤開店的商賈、琳琅滿目的貨物,都讓他興致盎然。

  儒袍白扇的趙季良,正當盛年,作為統管過莊宗財政的能吏,才幹不缺,如今入蜀被孟知祥重用,雄才幸得知遇,那也是人生得意時候,此番作為孟知祥使者到江陵來見高季興,乃是身負重望。

  這段時日以來,趙季良使出渾身解數,拾掇高季興強占忠、萬兩州,過程中口綻蓮花,蠱惑得高季興興致高漲,到了近些時日,已視忠、萬為囊中之物了。

  回想起與高季興會晤的情景,一絲笑意浮上趙季良的嘴角。

  「去歲王師伐蜀,未及三月而大功告成,南平王雄師西進,迫使忠、萬、夔、歸、峽等州望風而降,而使王師無後顧之憂,功莫大焉。蜀地平定,而孟帥節度西川,南平王於孟帥之恩,孟帥時常感慨。此番季良前來江陵,臨行時孟帥特意叮囑,定要好生相謝。」

  趙季良執禮甚恭,顯得情真意誠。西川與荊南之前並無來往,初次會面,東拉西扯一些交情就很有必要,有了先前的交情作為基礎,往後的合作就會顯得順理成章得多。

  郭崇韜能平定兩川,跟高季興半毛錢關係也沒有,孟知祥節度西川,更是跟高季興八竿子打不著一起去,然而孟知祥這般示好,高季興自然沒有不領情的道理,而趙季良帶來的禮物,也的確很有分量。

  客套謙讓一番,高季興很表達了對孟知祥的敬佩之情,營造出英雄惺惺相惜的氣氛,如此一來二往,原本是陌路人的雙方,頓時仿佛有了許多年的交情,彼此都親切起來。

  感情基礎被創造出來,「信任」也就有了一些,可以說正事了。李從璟如今居於江陵,如猛虎在側,讓高季興日夜難安。

  高季興言歸正傳,問趙季良,「孟帥乃是英雄人物,小王素來敬仰,當今世道離亂,九州分崩離析,然則亂世正英雄奮起之時,孟帥入主西川已有年余,未知孟帥志向如何?」

  趙季良洒然而激昂道:「但凡英雄人物,必有凌雲之志!」

  對方的話當然不能說透,高季興卻已了解了趙季良的意思,這話其實已經算得上直白。

  趙季良見高季興露出思索之色,知道是時候了,遂正色對高季興道:「季良有些話,如噎在喉久矣,不知當講不當講。」

  「以荊南與西川之交情,有何話不能講?貴使但說無妨!」高季興道。「貴使」之稱,非是對使者的尊稱,而是因為趙季良乃西川節度副使,故而高季興如此稱呼。

  趙季良神情肅穆,語不驚人死不休道:「荊南已是大禍臨頭,離亡不遠矣,南平王知否?」

  高季興臉色一變,「貴使此言何意?」

  「敢問南平王,秦王乃何等人也?」趙季良肅然道。

  高季興回答道:「勇武暴傑之徒,沙場宿將之輩。」

  「南平王可知,秦王此來荊南,意欲何為?」趙季良繼續發問。

  高季興還不知秦王此行根底,遂道:「知之未深。」

  「南平王何必自欺欺人?」趙季良直言不諱道,他語速頗快,連續發問,「數月前,秦王東行滑、濮,做了何事,南平王難道不知?」

  李從璟在滑、濮殺了數萬人,擒了兩個節度使,高季興知道趙季良的意思,但他仍道:「荊南與滑、濮未必相同。」

  「荊南與滑、濮的確不同!」趙季良道,但接下來的話,卻引得高季興心跳更快,「正因如此,荊南更要大禍臨頭!」

  高季興心中不快,「貴使何不說得明白些?」

  「南平王可曾想過,滑、濮何罪,竟至三軍盡屠,藩帥身亡?」趙季良問的尖銳,卻沒有讓南平王回答的意思,他繼續道:「滑、濮等州,不過處置流民稍有不當而已,那李守敬,更是三朝功臣,秦王逼得他不得不據城自保,何等心狠手辣,可曾有半分遲疑?而後破城殺人時,又可曾手軟了?滑、濮俱亡,果真全因處置流民不當?明眼人都知,此為藉口耳!朝廷滅滑、濮,因不在它,只因滑、濮桀驁,兵精將悍,讓朝廷忌憚!」

  「荊南如何?論桀驁,南平王視朝廷詔令若無物;論驕兵悍將,荊南軍擅據峽、歸、夔三州,而拒刺史入境!如此,朝廷對荊南忌憚之深,必定更勝滑、濮!其因何也?非只南平王不遵號令,更因江陵位處關鍵之地!而今秦王來此,南平王竟然以為,荊南能與滑、濮不同?」

  細細想來,高季興覺得趙季良說得分外在理,不多時額頭上就開始冒汗。梁震看不過去了,冷冷道:「貴使未免危言聳聽了。」

  「危言聳聽?何為危言聳聽?言不實之事,作誇大之語,才是危言聳聽。季良所言,句句屬實,何處有半分誇大?」

  趙季良道,「敢問南平王,自當今陛下繼位,所行種種之事,哪一件是姑息養奸之舉?再問南平王,但凡秦王領軍出行,腳步所過之地,可有其對手安然無恙的?當今,朝廷推行新政,欲強國力,此為國之大事,朝堂分外重視。季良聽聞,秦王原本意欲巡視各地,以保新政暢通,但因南平王於此時索要忠、萬,致使秦王不得不棄之南行。南平王難道還認為,當此之時,秦王此來,是欲春風化雨?」

  趙季良字字珠璣,有理有據,入情入理,高季興聽得大點其頭,梁震卻冷哼道:「論驕傲不遜,孟帥扣押朝廷使臣,可不輸荊南半分,論位在關鍵之地,西川乃天府之國,可不比荊南差了。」

  趙季良哂然,看著梁震道:「司空也是睿智明見之人,為何有此愚陋短視之言?」

  梁震不高興了,「貴使何意?」

  「論桀驁不遜,論資財豐厚,西川的確勝過荊南。然則請問司空,朝廷若要對付西川、荊南,孰先孰後?」趙季良成竹在胸,「答案顯而易見。而今秦王,可不在西川!」

  趙季良說的是事實,但梁震自然不會就此認輸,他冷笑道,「貴使不必幸災樂禍。貴使離間荊南與朝廷,是欲架荊南於火上烤,使荊南與朝廷相爭,而西川坐收漁利?端得是好算計!」

  「司空謬矣!」面對梁震的誅心之言,趙季良絲毫不怒,反而莊重對高季興道:「南平王,司空,唇亡齒寒,古今皆然,季良雖鄙,未敢有不敬荊南之心。西川、荊南,難出一處,利在一端,實休戚與共。今季良至此,所求者,唯西川、荊南同心攜手,退則共度時艱,進則大展宏圖,難則立於不敗之地,利則鳴於九天之上!」

  說罷,深深一禮,「朝廷勢大,西川、荊南勢小。弱者生存之道,在於相互聯合,以壯聲勢,如此方能共拒強者。還請南平王相信西川,不要猜疑。」

  高季興很受感動,扶起行禮的趙季良,喟然嘆道:「貴使之心,可昭日月,本王不才,願與西川合舟共濟!」

  趙季良對高季興的睿智大為敬佩,感嘆了一番後道:「眼下秦王已至江陵,必定多有謀劃,荊南正處危殆之時,若想救難圖存,須得施展雷霆手段,刻不容緩!」

  高季興正為這事犯難,見趙季良話中有話,期待道:「貴使何以教我?」

  「季良不才,竊以為當務之急,荊南當兵發忠、萬,火速攻占二州!」趙季良口若奔雷。

  高季興大震,不由自主看向梁震,卻見對方神色莊重,臉黑如墨。見高季興目光中有詢問的意思,梁震冷冷對趙季良道:「讓我荊南妄起事端,向朝廷發難,引得朝廷發大軍來攻打荊南?貴使不覺得,此計對荊南過於惡毒了些麼?」

  高季興對趙季良印象不錯,他語氣就要溫和得多,「貿然起兵,恐會激化本就不穩的荊南格局。」

  趙季良不以為意,問高季興:「南平王此言,季良就聽不懂了。難道荊南之局,還不夠惡劣?荊南到了今日,還怕激化矛盾?荊南的矛盾,還能激化到哪裡去?荊南局面,早已惡劣到谷底了!要知,朝廷在謀荊南,秦王更是身在江陵,只怕就算南平王忍辱負重,不出多少是日,朝廷大軍也會進入荊南!當此之際,荊南與朝廷之戰,避無可避,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南平王意欲坐視荊南滅亡乎?!」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在下卻不如此認為!荊南先動兵戈,是給朝廷口實,屆時朝廷討伐,便是占據大義!」梁震冷哼道。

  「司空此言,何其繆也!」趙季良昂首挺胸,「大爭之世,諸侯伐交頻頻,進取則生,固守則亡。當其時也,三軍所向,非為大義也,為人主之志也!城池易手,非道義不存也,因軍不強也!開疆擴土,牧百萬生民,非為救世也,為圖利也!」

  「荊南攻取忠、萬,則可連接西川,一朝荊州有變,則孟帥援助之師,旦夕可至。南平王志之所向,則荊南西據忠、萬,可連西川,中有夔、歸,可拒中原,東握峽、荊,可通楊吳。若得如此,荊南大勢已成,退可穩如泰山,進可爭霸天下,他日略加經營,則楚地為囊中之物,屆時南平王大軍所向,便是意欲問鼎中原,效楚莊王之舉,亦有可為也!」

  高季興聞言神色大振,當下向趙季良行大禮,設盛宴相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