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法正來訪
2023-12-18 01:18:29 作者: 魔力鳥
對於法正,劉琮更是敬重不已,他甚至覺得可以不得張松,可以不取益州絕對不能錯過這蜀漢第一謀士!
法正原為扶風郡人。建安初年,由於天下饑荒,法正與好友同郡的孟達一起入蜀依附劉璋,但劉璋不是個善於用人的人,很久之後法正才當上新都縣令,之後又被任命為軍議校尉。
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誹謗,十分苦惱,益州別駕張松與法正是好友,也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建安十三年(208年),張松出使曹操,歸來後勸說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與劉備交好。不久後曹操在赤壁戰敗,劉備勢力得以壯大。劉璋於是問應該讓何人出使劉備,張松於是舉薦法正。法正一開始辭讓,後來不得已只好前往。
劉備見到法正後,「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法正覺得劉備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後,遂與張松密謀協規,決定暗中戴奉劉備為主。
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更為難得的是法正與荊州文官將領之首的諸葛亮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法正年長諸葛亮四歲,兩人同為劉備股肱(先主傳云: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雖然性格和興趣彼此不同,但雙方始終能以公事大義為重,諸葛亮總理後方政務,足兵足食;法正則隨軍征討,出謀劃策。互相之間能夠緊密合作,取長補短。
後來劉備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群臣大多進諫,皆不聽從。章武二年(222),大軍戰敗,退回白帝。諸葛亮感嘆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足見法孝直在劉備和諸葛亮心中的地位!這段話反映了歷史上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受信任程度勝過諸葛亮,一代名相諸葛孔明心比天高,曾自比管仲樂毅,放眼天下,大有高手寂寞之感。可也不得不嘆息法正不在的遺憾。
如今劉備不再,劉琮鎮守荊州,劉璋竟然派法正作為使者,劉琮自然要費盡一切心思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荊州與益州的不同之處。能夠說服法正更好,就算不能說服,也要讓其心動。如果能夠得到法正,何愁益州不定,那龐統自然也會低調許多。
因而法正人尚未到,襄陽的接待團已經在準備了,從事中郎徐庶全程負責益州使團的吃住行,劉琮則打算抽時間親自陪同法正在襄陽城逛一逛,就像上次張松來訪一樣。
與法正同行的還有楊儀,楊儀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前避禍蜀中為劉璋辟用。真是時空錯亂的結果,歷史上楊儀可是一直跟隨劉備。初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後私自投奔關羽,任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讚賞,擢為尚書。因與尚書令劉巴不和,降為弘農太守。
建興三年(225)任丞相參軍。五年,隨諸葛亮出軍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德將軍。諸葛亮死後,他部署安全退軍。亮生前定蔣琬繼己任,儀僅拜中軍師。十三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職流放至漢嘉郡。至郡復上書誹謗,被收獄,自殺於獄中。
按說這樣一個人才,為什麼就這麼對劉琮不自信呢,曹操尚未到襄陽城外,這人便是攜家帶口的跑到益州去了,劉琮想著,是襄陽人就好辦,爭取連楊儀也一同爭取過來。
一番精心的準備之後,劉琮令徐庶至城門親迎法正一行,隨後進入驛館歇息,第二日,劉琮便領著諸葛亮、伊籍等人在將軍府接見益州使團。
初見法正,劉琮不免有點失望,太普通了,雖然不至於張松那麼丑,但要是在人群中根本無法找出來。這或許也跟法正一直未曾受到重用,自信心不足也有關係。
倒是楊儀,相貌堂堂,算得上是個青年才俊。不過劉琮心裡清楚法正之才十倍、百倍於楊儀。孫權以貌取人失龐統,曹操以貌取人拒張松。劉琮是穿越者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是否名將早有定論,只需要劉琮稍加試探便知真實情況。
賓主雙方一陣寒暄之後,便是進入了相互探底的過程。諸葛亮則代表荊州闡述了己方的立場,在談到匡扶漢室,北伐中原時數次被楊儀打斷。諸葛亮也不惱,耐著性子與楊儀辯論。倒是法正很少發言,他在細心的觀察劉琮和諸葛亮,這荊州主心骨和第一文臣。來之前,張松就在法正面前對劉琮等人大加讚賞,所謂眼見為實。
諸葛亮闡述完,劉琮自然要表明立場,那便是:自己與劉璋同為漢室宗親,理當聯手抗曹,共扶漢室。
接著便是法正代表劉璋感謝劉琮的遣使出訪,同時也表達了益州對漢室的忠心。楊儀接著法正的話補充,認為目前形勢,曹操獨大,但益州偏安一隅卻也沒有多大風險。潛台詞便是要聯手,應該荊州主動。因為益州足以自保沒有安全威脅。
劉琮雖是不爽,也沒有當面反駁,楊儀說的也是實情,如果換個更自負點的來,說不定壓根就不想和荊州聯手呢。
次日,劉琮邀法正、楊儀等人到襄陽西郊隆中等地狩獵,徐庶作陪。徐庶少時本是習武,狩獵自然不差,劉琮就不用說了。楊儀早就聽說過兩人的身手,自然也不奇怪。倒是法正,劉琮有這等身手他很是奇怪,那劉表劉景升可是出了名的儒生!而徐庶的表現也讓法正高看幾分,這徐庶是劉琮的從事中郎,言談舉止更像一名書生。
難怪曹操南征會失敗,主公身手敏捷,麾下謀士也有如此身手,曹操並不冤枉啊……法正暗自感嘆。
第三日,雙方仍舊沒有安排會談,而是由伊籍帶著使團參觀襄陽城,襄陽城規模與成都差不多,但似乎要繁華許多。這也和交通便利有關係,在這個時代,水運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且襄陽漢江橫貫全境,往北又是唐河、白河以及寬闊的中原。
接下來的日子,雙方的交流更加密切,而徐庶等人則圍繞著劉琮的目的,向法正展示著荊州美好的一面。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一切落在法正眼裡便是一番感慨。
感慨這荊州之地的富饒遠勝益州,感慨著荊州君臣之間的團結協作,感慨劉琮的青年才俊,文武皆出色!兩相比較之下……
其實這一切也是因為法正「坐井觀天」,他久居成都,看到的只是劉璋和他的部下,想比劉璋,劉琮能文能武還禮賢下士,自然勝過劉璋許多,而文臣方面,諸葛亮、徐庶、伊籍、劉巴……隨便一個放在益州也絕對是能夠撐門面的,但如果和江東孫權比,劉琮的優勢就不明顯,要是跟曹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