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義務教育講究戰術
2023-12-18 00:07:03 作者: 清酒竹劍
考生們都離開了貢院,家在長安的回家,離得遠就住客棧,或借住在親戚朋友家裡。
一大早,錢百萬來了。
他一進來就向周顯報告。
「少爺,人都聯繫上了。」
「現在統一安排在崇仁坊同源客棧,少爺打算什麼時候過去看看?」
「再等等,你好生照顧好這些人。」
狄仁傑也在。
周顯和錢百萬這番話說得他莫名其妙的。
見他不解,周顯便洗了手,跟他解釋。
「我讓錢百萬聯繫了不少書生,將咱們要開學堂之事跟這些人講了講。」
「不少人也願意留下來,帶薪教書。」
狄仁傑沒想到周顯早就開始籌備上了。
「可都是今科參與會試之人?」
周顯點頭。
「有部分是往年落榜之人,也有人剛考完會試。」
「你知道的,每次會試,能中選者不過三十人左右。」
「就算加上明科,考中者最後也不過百餘人,絕大多數都會落榜。」
「哪怕眼下還未放榜,很多學子也知道此次無緣上榜。」
狄仁傑一想,也是這個理。
這些人明知無緣上榜,自然要為後路做個打算。
他想了想又問道。
「那學堂試點地址,是不是先選在長安為好?」
狄仁傑的意思是,長安人生活水平相對好點,對新鮮事物更容易接愛,或許更容易打開局面。
周顯卻搖頭。
「長安自然要招人,不過剛開始還是先從落後偏僻地方招生。」
「而且,只要是十歲以下,就都得學。」
這事周顯早就考慮過。
他知道那種地方的人普遍頑固守舊、
若只靠說服,很難收到學生。
因此,還得靠官府下令,讓此事成為一項必須服從的規定。
他打算著高中狀元後,肯定得去面見聖上。
到時他就跟聖上討個旨意。
他既是狀元,又為大唐立過許多功勞。
又有老李在旁邊幫襯,討得這個旨意應該不難。
但狄仁傑沒想通。
「落後地區小孩從小就得幫家裡幹活,恐怕那些人很難配合。」
「再說,教會農家孩子認字讀書能有何用?」
那些人能當上大官嗎?
能治國嗎?
狄仁傑沒聽過,更沒見過。
因此他想像不出來這種畫面。
從古至今,官員選拔基本靠的都是世襲和察舉制。
科舉開始時間,並不長。
如今還是士家貴族當道的時代。
對此,周顯神秘兮兮笑道。
「這你就不懂了,這叫農村包圍城市。」
「雖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可若是這種地方之人都能通過讀書改變生活。」
「這種事情傳開去,就會讓百姓們認識到,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他又伸出食指。
「還不止這一點。」
「要知道,那種地方是沒有世家之人的,這才是至關重要之事。」
「你明白嗎?」
狄仁傑對周顯的遠見很佩服,點頭道。
「倒也有理。」
他對周顯的崇拜,又悄然多了一分。
三日後。
閻立本來到太極宮,將初步遴選出來的考生捲紙交給李世民親自審閱。
六部之人也在場。
眾人齊聚兩儀殿,將李世民圍拱在主位。
各人面前的案上都放著數套考卷。
捲紙都是糊名的。
李世民拿起最上面的一套捲紙,打開翻了翻,只略看了看,就沒了興趣。
普普通通、中規中矩,肯定不是周顯的。
閱卷糊名和取消殿試的主意,其實都是周顯出的。
周顯考前給老李送了封信,說的就是此事。
但這一套做法,讓李世民不由得擔心。
萬一分最高的卷子不是周顯的,那該如何是好?
李世民連續翻了幾套,很快就確認這些都不是周顯的。
就在他有些泄氣的時候,忽然,想起來了一件事。
周顯的小字很彆扭。
非常龍飛鳳舞,而且有時候連筆較多。
導致看上去排版有些雜亂無章。
整體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直觀的感受——字丑!
周顯的大字寫起來其實頗有風範。
但是,小字就不一樣了。
雖然骨架在,細細欣賞也能看出優異。
可答卷重要的是能讓閱卷官看懂你寫的什麼啊。
李世民也吐槽過不少次了,但周顯總是很難改過來。
因此,跟其他考生比。
周顯的字說是第二丑,沒人敢比他寫得更丑。
李世民正想問問,誰手頭有個考卷字兒最難看,拿給他欣賞欣賞。
李大亮就笑眯眯過來了。
他拿著一迭紙,向李世民匯報。
「陛下,臣發現這套捲紙有些意思,陛下不如親自瞧瞧。」
房玄齡也在,聞言湊過來一看,笑了。
這麼有特色的字,不用問了,一定是聖上那位乘龍快婿的手筆。
李世民愉悅地翻開。
一邊對著那難看的字皺眉,一邊不住點頭。
這種奇怪複雜的表情來迴轉變著,讓眾大臣都覺得莫名其妙。
這些人眼神一對。
得了,先不看了,都過去瞧瞧,聖上為何會如此?
「都看看,這套試卷答得如何?」
李世民把試卷交給那些大臣,讓他們也看看。
幾位大臣困惑中,向那套捲紙掃去。
這些人都是博學之士,不過看了幾頁,就明白了李世民為什麼會如此奇怪了。
皺眉是因為字兒太難分辨了。
他們這時代,對學子的書法一向是有要求的。
把字寫成這樣,總感覺是在遮掩什麼。
其實確實是在遮掩什麼。
周顯只熟悉簡體字,對大唐時代用的繁體字,有些其實不大記得。
所以沒辦法,只能游龍走鳳地應付一下。
眾人看去。字雖然彆扭。
可跟這些字對比強烈的是,內容卻相當的驚才絕艷。
精通律法與算學這就不用說了,做詩也多有出彩之處。
此次科考的重頭戲,其實是那道策論論述題。
朝廷想藉此,來考察學子們對治國之道的理解。
不過大多數考生寫的都是平平。
什麼得民心者得天下,什麼親小人遠賢臣等等。
理是那個理,講得卻比較空泛。
難以落入人心,也沒有相對具體的實施方法。
只有此人,關於如何治國,不只寫出了各個要點,還詳實地指出了實現這些目標的很多方法。
關於民生,關於人口增長。
關於整頓吏治,關於如何平衡各方勢力……
這些方法一看就可行性極高。
無論如何,都不像是一個閱歷不深的學子能寫出來的。
就邊兵部尚書李勣都看出了不尋常。
他納悶地跟旁邊幾位同僚說道。
「這位考生到底是何人?這簡直就是個政壇老手嘛!」
李世民心中得意。
政壇老手?
朝中這麼多政壇老手,也不是周顯對手吧?
李大亮也見過周顯的字,自然知道這是誰的。
對大臣們的猜測,他選擇和房玄齡等人一樣,笑而不語。
房玄齡道。
「陛下,臣以為,此人捲紙可留下。」
「等東選試卷送來,再定狀元之位。」
房玄齡這番話,誰也沒有反對。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答出這套捲紙的考生絕非常人。
顯然,聖上也甚為中意。
無意外的話,此人就是狀元公了。
此時的周顯並沒想那麼多。
他沒像其他考生一樣,擔心放榜的事。
此時的他正在溫室里幹活。
打算等錢百萬到了,就讓他領路,一起去客棧見見那些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