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李治也要見他
2023-12-18 00:07:03 作者: 清酒竹劍
不過問題應該不大,這一天正值七月十五,當天的朝會只是禮儀性的朔望日朝。
這種朝會,一般沒別的事,不過是宣布些詔書或敕令。
文武百官就是來貢獻耳朵的,聽聽而已。
不需要奏事,就算上了朝也不過來轉一圈,並不論政。
這樣的朝會沒什麼大用就算了,來回還要耗去文武百官幾個時辰,早就讓那以白鬍子老頭為主的官員們不滿了。
能熬到高層的,年紀普遍都大了,身子骨跟年輕人自然沒法比。
一個個不是腰不好就腿不好的,天不亮就得起來從家出發,到待漏院候著。
凌晨的待漏院裡夏天還好,冬天可就遭罪了,裡邊冷啊。一堆沒來得及吃朝食的官員們顫巍巍地等著,體弱一點的取暖更是要靠抖。
等到宮門打開之後,再進宮參拜。這一套流程下來更是需要體力的。
如此辛苦,卻只為走過場。
官員們難免怨聲載道,巴不得朝廷把這種朝會取消了。
有不滿,便有懈怠。
因此像閻立本這樣遲到或錯過的,絕對不是頭一回,最後都沒什麼事,所以閻立本也不擔心。
閻立本到了待漏院時,裡邊果然已人去屋空,來參加朝會的大臣們都已結束回家去了。
他乾脆連宮都不進了,急著要回家觀摩下周顯那幅《玄武門》。
他想仔細看看在一些細節處理上,周顯是怎麼做的。
如果是他來畫玄武門,他會怎麼畫,與周顯的處理方式會有何不同。
甚至打算看完了,自己臨摹一遍……
閻立本全身心沉浸在周顯的畫作上,讓人把馬車轉向往家走。
至於朝會的事,他打算第二天常朝再入宮與聖上解釋。
李世民退朝後,換去朝服,摘了冠冕,喝著茶水,正打算稍事休息後招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議事。
一個少年郎走了過來。
來人面如冠玉,年方十五六,身量與周顯差不多。
李世民放下茶碗,給他賜了座,問道。
「稚奴怎麼來了,找父皇有事?」
此人正是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小名稚奴,原本是晉王,與被廢的太子李承乾同為長孫皇后所出。
因李承乾圖謀逼宮奪位而被廢,於今年春,李世民已將李治立為太子。
為了李治能順利從他手中接過皇位,李世民從他被立為太子起,便常把他帶在身邊,讓他學著如何處理政事。
對這個兒子,李世民基本是滿意的,雖缺乏開拓精神,但當個守成之君還可以。
只怨他這些兒子中,能達到他自己這種高度的根本沒有。
也只能矮子裡邊拔高個,選了醇厚勤勉的李治。
李治進來後,並沒坐下來,有些著急地道。
「父皇,剛剛我去找明達,發現她帶著幾個下人出宮去了。孩兒不放心,想帶人出去找找。」
李治本就是寬厚之人,與李明達又一向親近,發現李明達突然出宮,不知身在何方,自然放心不下。
李世民聽了,示意他稍安勿躁。
「不用擔心,明達大概是去玄武門找周小郎君去了。她在宮裡呆得悶了,出去轉轉也好。」
李治:「……」
周小郎君?這是何許人也?
聽起來年紀不大,應該跟三公主年歲相仿。
李明達去找他,這合適嗎?
「沒事,周小郎君是神醫,明達的病就是他治好的,到了他那應該不會有什麼事,到了時辰自會回來。」
李治見李世民對這小郎君如此推崇,更是疑惑。
似乎在他不知道的這段時間裡,發生了很多事情。
一個年紀輕輕的小郎君,有什麼本事,能讓自視甚高的李世民看在眼裡。
還能讓李明達巴巴地趕過去找他。
他便好奇問道。
「周小郎君是誰?」
說這話的時候,他臉上帶著不解。
李世民便想著,不如借這機會,提點他幾句,便不急著解釋周顯的事,反倒開始提問。
「稚兒,你說說,如何做個合格的君王?」
李治不懂,他們剛剛不是在說李明達出宮的事嗎?
為何突然開始了臨時提問?
不過這些問題,他早就耳熟能詳了,長孫太尉、梁國公等人對他都沒少教導,太宗皇帝更是常常耳提面命。
他便壓下心中疑惑,恭敬答道。
「為君者要能平衡各方利益,不管是外戚、宦者、文臣武將、諸王、士人,都不能任其做大,亦不能隨意將其逼急了,否則王朝危矣。」
為君者,牽制平衡之術是基本功,李治說的倒也中規中矩。
可李世民想說的遠不止這一點。
他指著殿外的九重宮闕,告訴李治。
「要廣納嬪妃,好開枝散葉。可也不宜納得太多了,前朝後宮向來聯繫密切。萬不可像太上皇那般胡鬧,你可懂?」
少年郎李治臉上出現了可疑的紅暈。
父皇這個話突然一拐,讓李治有些措手不及。
太上皇便是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淵,玄武門之變後,他被迫將皇位讓於李世民,心中帶著怨氣,便跟李世民置氣,一個接著一個的納妃。
頭髮鬍子都白了,還是把後院塞得滿滿的,生了一大幫孩子,給李世民添了一堆弟弟妹妹,也添了一堆堵。
李治不好議論太上皇,只好恭敬地低頭。
「父皇說得是,兒臣受教了。」
「親小人,遠賢臣,這你也是知道的。」
李世民轉而提到了孔明師傅在《出師表》里對劉禪的教誨,這也是他這些年主政時一直堅持在做的事。
李治額頭上冒著細汁,盛夏的皇宮,雖放著冰塊,他還是因了緊張熱出汗來。
生怕對答不好,讓父皇不滿意了。
「孩兒必當效仿父皇,提拔任用賢能之人,遠離阿諛奉承的小人,父皇請放心。」
李治的話說的恭謹,李世民卻覺得,這些事只怕這個孩子真正面臨的時候,還是做不好。
不如趁著自己還在位,讓他見見真正的賢能之人,免得到時候識人不明,誤了國事。
便再次把話題引向了周顯。
「賢能之人,民間便有,我便知道一位,跟你年歲相仿。便是你剛才問的周小郎君,他是孫老神仙的高徒。」
李治納罕,半信半疑。
知道他很難相信,就算李世民自己,對周顯的種種作為,也是親眼見到了,才敢相信的。
他便指著牆上掛著那橫渠四句。
「那幅字你可看到了?這便是周小郎君所做。」
那幅字,李世民已經令人裝裱過了,還蓋上了玉璽,高高掛在牆上。
李治默默把那四句話念完,隨即便明白了其中意思。
那種胸懷天下的大氣,便是他這位大唐儲君,也做不出來。
他震撼良久,才回過神來,並暗下決心,這個人,他一定要見一見。
父皇在很年輕的時候,便聚攏了許多豪傑,為他以後即位奠定了基礎。
年輕的李治也想效仿父皇,逐漸擁有自己的班底,周顯讓他心動了。
「父皇,兒臣想見見這個周小郎君,順便去把明達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