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建議親征

2023-12-18 00:07:03 作者: 清酒竹劍
  他為大唐建國立下汗馬功勞,對自己帶兵打仗的本事,一直極為自信。

  聽到周顯如此說,竟是在質疑他的能力。

  一時間,他臉色有些不好看。

  可轉念一想,周顯說話一直是有理有據的。

  他既然這麼說,應該不是隨便想想。

  儘管心中憤懣,理智還存。

  房玄齡也是替周顯捏了一把冷汗,沒敢再煽風點火。

  如他所料,李世民追問道。

  「此話何解?」

  周顯覺得今天說得已經夠多了,已經提供了很多思路。

  也不由得有些怪罪老喬。

  當官的就是雞賊。

  他又不是木的,怎會看不出來,老李有點不開心了。

  儘管他不知道,老李為何會這樣。

  憑著本能的感受,他覺得不能再說下去了。

  於是乎,他抬頭看了看暗下去的天色,轉移話題。

  「天色不早了,三娘子都快困了。」

  李明達臉上確實有些倦色。

  往常這時辰,她已經準備歇息了。

  但李世民卻不肯放過。

  「話未說完,便如骨哽在喉,不如暢快地說出來一起聽聽。」

  「我不明白,中原由亂入治如今已二十載左右,也算得兵強馬壯。」

  「大唐軍隊一向無往而不利,豈會在高句麗那彈丸之地失利?」

  周顯:「……」

  他就知道。

  大唐不光是當今聖上,就連朝廷官員,都在戰略上輕視了高句麗這個對手。

  而史料記載,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一戰,便是犯了輕敵的毛病。

  雖然砍掉了很多高句麗的人頭,極大削弱了高句麗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卻並未實現一舉滅掉高句麗的初衷。

  最終因為嚴寒,被迫撤軍。

  這在無往而不勝的大唐看來,已經算是失敗了。

  哪怕這一戰為後續的戰爭奠定了基礎,也不能說是成功的。

  明明高句麗有大量沃土,是個發達的農耕國家。

  其實力雖稍遜於大唐,卻分明是大唐最強勁的對手。

  而且,在歷史上,明年那場親徵結束之後,李世民身體就不太利索了。

  五年後「英年早逝」,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原因。

  像李世民這樣雄才大略的人,必是極為心高氣傲的。

  憋著一口氣,影響到身體,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他是不贊成李世民帶兵親征的。

  老李目光灼灼,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模樣。

  房玄齡這時候也不好阻止李世民,只好在旁邊思索對策。

  一旦周小郎君說了什麼話,惹怒了聖上,他該怎麼幫忙。

  剛才,他給周顯挖了坑。

  那也只是一點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之舉。

  若真的看著周顯遭殃,他還是不忍的。

  在老李的逼視下,周顯萬般無奈,只好避重就輕的談了幾點:

  「高句麗居民都是扶餘族、靺鞨族等東胡族系,都是弓馬重甲,善於養馬,耐苦戰,而且還修建了大量堅固的山城,戰鬥力很強。」

  「這幾點,老李你知道吧?」

  李世民默默點頭。

  高句麗軍隊的確如此,驍勇善戰,所以他才起了戰意。

  如果是軟蛋子,他哪兒會考慮親征?

  情知上面說的還不夠,周顯提到了高句麗的環境和氣候等原因。

  只希望他的話,能通過老喬他們,給朝廷提個醒。

  儘量少些輕敵的思想。

  「那咱們就從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方面來分析下。」

  周顯的天時地利人和的理論,一下子抓住了李世民和房玄齡的眼球。

  看來,他對這事想得的確很深。

  「先說天時,高句麗在大唐東北。」

  「一到深秋,便開始上凍。」

  「別說南人到了北方不適應,就算人能挺,戰馬也受不了。」

  「真到了那時候,戰力必然會下降,除非速戰速決。」

  李世民善於納諫並非虛言。

  儘管他心裡不快,還是能用心聽著周顯說下去。

  「然而要想速戰速決,決非易事。」

  「高句麗除了軍隊悍勇,地形也極為有利。」

  「其所處位置地勢險峻,山城地勢易守難攻。」

  「唐軍雖然在平原地區驍勇善戰,但到了不熟悉的山城,就自動處於被動地位。」

  「高句麗只要做好防守,把唐軍拖延到冬天,讓他們的精力耗盡。」

  「到時候,路途遙遠,糧草運輸又極其艱難。」

  「退軍是必然的無奈之舉。」

  李世民聽到此處,閉上眼睛,掩住內心深處的不甘和不願相信。

  可他最終還是聽周顯把話都講完。

  「高句麗雖剛發生內亂,但我軍一旦到達,以高句麗人的性格,必會放下內部矛盾,齊心協力對抗大唐。」

  「此謂人和,這也是高句麗難以對付的一點。」

  「到時候滅不了高句麗,也沒什麼成就感,聖上只怕會抱憾。」

  「不如派大將領兵。反正朝中幾位大將軍都已年邁,不如趁著實戰,培養些年輕將領,讓他們有磨礪的機會。」

  李世民手抓著案角,手背上青筋突出。

  周顯說的話,似乎句句在理。

  可他覺得,周顯這是長了敵人志氣,滅了自己威風。

  他承認,高句麗不好對付。

  可不好對付的傢伙,他見得多了。

  這麼多年來,他怕過誰?

  難道就因為敵人悍勇難當,他就退卻了?

  如果是這樣,也就不會有如今的李世民,更不會有如今的鐵血大唐!

  想到這,他脫口反駁道。

  「小郎君確實明理曠達,遠非一般年輕人可比。」

  「可你所說,終是個人臆想。」

  「想來你並未深入軍中了解情況,更未去過高句麗。」

  「所聽所聞皆出自於他人之口,難免失了真相。」

  「所謂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便是如此。」

  周顯一臉苦笑看著老李。

  明明是你逼我說的啊!

  而且,我知道歷史上這次戰事的結局,何來的臆想,何來的謬之千里?

  可老李如此上心,他也不願惹事,只好哈哈乾笑兩聲。

  「你要是覺得我說的不對,那這些話便左耳進右耳出也罷。」

  「別太激動較真,只是說說而已,反正你又不是皇帝。」

  房玄齡:「……」

  李明達:「……」

  李世民:「……」

  但周顯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反應,話鋒一轉。

  他語重心長地說道。

  「現在皇太子初立,聖上萬一出事,國將不穩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