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孤軍遠征、以血祭旗、執手相離別
2023-12-18 02:58:55 作者: 龍淵
到時候,一天走二百里,逾期未至就是貽誤軍機!哈哈哈!
於是,這封軍令就在趙與芮強烈但是徒勞的抵抗下,以飛快的速度炮製了出來,出了臨安之後,卻被慢吞吞的送往了通州!
這時候,朝堂上這些人卻哪裡知道,正是沈墨精準的籌謀,讓他的奏書和軍報,正好在金殿上商議抗擊西夏戰略的時候引爆。
姜瑜馨寫給魏中之的那封書信,讓那些史黨在自以為得計的時候,卻正好給了墨字營一個堂堂正正出兵的名義。
至於他們想要讓沈墨約期不至的那個陰謀……早在十月十八那天,也就是他們在金殿上算計沈墨之時的前六天,沈墨的墨字營就已經登船出發了!
墨字營五百虎賁早已沿江而上,直奔利州東路。
沈墨的軍備訓練、後勤給養、戰場勘察、戰術制定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當西夏鐵鷂子軍的滾滾鐵騎,旁若無人的沖向大宋腹地的時候,他們卻不知道。沈墨這支蓄勢已久的鐵軍,已經向著他們迎頭痛擊而來!
……
臨安,散朝之後。趙與芮看著空無一人的大殿。他的心卻不住的顫動著。
「沈兄啊……再做出個奇蹟讓我看看……哪怕只有一次,一次也好!」
趙與芮遙想著遠方的沈墨,不知不覺之間,這位大宋天子的雙手,已經死死的攥住了龍袍的袍袖。
……
十月十八日、通州,長江崇明島。
沈墨帶領五百墨字營誓師出征。
早在戰前很久之前,沈墨就已經給這些軍士做過戰前動員,他們都已經知道這一次全軍出發至利州西路,是準備與侵略軍拼死一戰。在沈墨各種方法的鼓舞之下,他手下的這支隊伍對於此次出征,已經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沈墨早就在之前夜校學習文化的時候,加入了國家民族觀念的講解,並且講述了這些異族反覆侵略華夏民族時的殘酷與血腥。
在這之後,一樁樁塵封的歷史事件,一條條血淋淋的數據都被沈墨一一的講了出來,甚至他還讓龍璃兒帶領戲班排演了一些官兵們喜聞樂見的劇目,表演給士兵看。
當然,戲曲中的內容也都是在異族侵略之下,邊民們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的慘象。
所謂悲劇,就是構建一個最美好的東西,然後再將它打破。沈墨作為一個現代人,他深深的熟知這些鼓舞士氣的方法,並且將這些手段統統的應用到了實際的宣傳當中。
很快的,這些士兵就對那些動輒過來搶掠的異族深惡痛絕,軍隊中士氣大振!
就在今天,沈墨親手宰了趙天良以血祭旗之後,整個隊伍就要登船出發。
在這次出征人員的序列里,主帥是沈墨,戰將有小鵜鶘師寶瑛、巨漢姜寶山、流水劍常春遠,行雲劍鍾與同,長恨劍趙錦屏,死灰營統領沈獨。
他的主要戰鬥力是五百墨字營,和鍾與同負責訓練的80名輕騎兵,還有的就是天驕五營中的利刃、天工兩營共40人。
隨軍人員是漢江三傑:老兵王桐、老吏張還、老道凌霄子、首席女謀士姜瑜馨。
至於通州的留守人員,莫大通率領200護衛營衛護通州安全。莫小洛帶領起威鏢局轉職而成的衙役,保護州衙及沈墨的家眷安全。
至於龍璃兒,她負責帶領天驕營中的暗箭營,保護崇明島軍營工廠的安全。天驕營老師錦雲姑娘和嚴蕊姑娘暫時署理州衙中的日常事務。
原本軍營之中並不允許帶領女眷,但是姜瑜馨姑娘作為沈墨的首席謀士,她要在這次最重要的戰鬥中為沈墨出謀劃策、拾缺補遺。並且姜瑜馨還要現場觀摩使用步槍的現代戰爭。
所以姜姑娘這次有三個職責,一是負責此次軍事行動的戰略部署,二是觀察現代熱武器戰爭的作戰特點。三是對戰場有著直觀的認識和經驗積累。所以姜姑娘這一次實在是非去不可。
沈墨也沒辦法,只好將她女扮男裝,化裝成一位親兵隨行。
反正他隊伍里也有一個趙錦平,這回姜姑娘他們兩個人站在一塊兒,就是一對俊俏之極的年輕人,倒也不顯得特別突兀。
……
送別之時,陸雲鬟對沈墨自然是戀戀不捨,兩個人夫妻過了這麼久,這還是頭一遭有這麼長時間的分別。
咱們這位沈墨的夫人,實際上算起來嫁給沈墨才不過是大半年的時間,人家還算是新媳婦。
沈墨看見雲鬟送別他的樣子,心裡也感覺到分外的愧疚。在這之前他即便是在臨安,也是忙於案子,與雲鬟聚少離多。這一次是更要夫人為他的安全擔心。
沈墨看見雲鬟還在努力支撐,不讓自己露出哀婉之色的樣子,不由得心裡也是暗自一動。
等到他這次出征回來,通州勢必要發展民生、貿易、工業、以及各種支柱產品。
雲鬟身為世家小姐,心思靈透、氣度沉穩。他的後宅裡面被雲鬟不動聲色,潤物細無聲一般就弄得服服帖帖。就從這一點上看,他的這位夫人就足夠做他其中一項產業的負責人了。
「看來等我回來之後,雲鬟也要忙起來了。」沈墨的心中暗自想道。
莫小洛自然對沈墨更是戀戀不捨,咱們這位小洛姑娘雖然拼命忍著。但還是一眨眼睛,便是一串淚珠滾落下來,看得沈墨也是分外的心疼。
「你就放心吧!」還沒等沈墨說話,雲鬟就在後面過來,挽住了莫小洛的胳膊說道:「等相公回來之後,就讓你們三個拜堂……你站遠點,這次沒你的份兒!」
雲鬟這後半句話,是對著小符姑娘說的。
原本小符跟你聽見雲鬟說到「你們三個」這句話的時候,立刻就是眼睛一亮。
但是沒想到,她高興了才一眨眼的時間,卻隨即就被雲鬟推到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