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大明宗室 > 第461章 大災荒序曲

第461章 大災荒序曲

2023-12-17 18:06:28 作者: 孤君道
  明日7夕侍從司將要放1個短假,1大早1個個入宮時都神清氣爽,明天放假意味著什麼?當然是今夜可以好好的去秦淮放鬆放鬆。

  盧象升提著長嘴熱水壺給各處添茶,抱著茶碗坐到窗戶旁,打開匣子取出半夜司禮監送來的各處摺子,很多都是決議通過的副檔,讓他們了解各處的進展變動。

  很快曹化淳打著哈欠來到武英殿,隨行而來的宮人提著1籠籠食盒,盧象升要了1迭綠豆糕,捏著糕點細嚼慢咽,翻著1道道副檔。

  袁樞在檔案區域打開銅鎖,取出1個沉甸甸鐵箱子。

  「拿去,趕緊謄抄。」

  曹化淳從鐵箱子裡找出1份摺子副本,轉手遞給其他內侍。鐵箱子裡的都是以前積累的提議,都是制訂了完整細則的妥善提議。是那種取出來,就能頒布的成體系提議。

  正本在袁樞手中,緊緊握著這道摺子,他可沒有1點輕鬆的狀態,有的只是沉重。

  原定於兩年後,兩瀛省初步穩定後開始施行的大計劃,現在不得不提前舉行。

  兩瀛省生產恢復很快,那邊的人似乎對戰爭、生死有著一種獨特的適應性,1年的時間9恢復了秩序,農業生產、工藝品、特產都已恢復到開戰前期。

  這也正常,任誰天天睡在地震不絕的土地上,每日還有武士大人提著刀子要殺人的地方上,對災難的適應性自然會很強很強。

  根據昨日兩瀛省通報的糧食產量各出口貨物來判斷,再有1年兩瀛省也將趕上國朝發展的腳步。這是好事情,物資產出大幅度上升,都是在給內陸輸血。

  可正因為這樣,才不得不提前放血。

  否則等兩瀛省經濟規模膨脹後,朱弘昭擔心自己捨不得放血,故而思考1夜,讓袁樞取出既定提議,再修改修改,在年末施行,早早將這個後患給瓦解掉。

  不然兩瀛省經濟膨脹起來後,又有更為密切的交流,那裡的粗鐵冶煉限令會自己突破。那邊的工匠沒有這個能力,大明的商團會想法子給突破。

  那邊人力成本相對於內陸而言,幾乎低微到可以忽略。廠子裡死了人,也不是什麼大事,9這麼好欺負。

  再加上南巡壓迫,南方、北方資本向瀛洲轉移的跡象顯著,再不放血,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鬼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這是1個原因,另1個原因還是內陸人口基數太大了,供不應求的同時還有天災作祟。

  今年夏季反常的氣候,根據歷史經驗來推斷,就算明年夏季氣候正常,也會發生大規模的蝗災。所以人口壓力造成的糧食壓力,始終是懸在他頭頂的1把劍。

  只有遷移人口,1增1減後,將極大的緩解西北缺糧問題。

  土豆雖好,可真的不能做主糧。現在大明的人口平均身高接近後世,若真靠著土豆過日子,人口最基本的身體素質會越來越低。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土豆這種易儲運還能填肚子的作物,在軍糧體系中被朱弘昭勾去主糧的地位,只能做2等輔糧,連小米、黃豆豌豆、青稞、蕎面等雜糧都比不上,與豆腐一樣是2等輔糧。

  拿土豆做主食給軍士吃,吃上幾十年,以後的軍隊能不能跑起來,還是1個大問題。

  謄抄好的摺子送到各處,都是心裡有底的,除了盧象升。

  看著這份摺子內容,盧象升瞪大雙眸:「駭人聽聞!」

  簡直駭人聽聞,令人髮指。

  竟然人為要在兩瀛省製造一場大饑荒,目標是餓死千萬……

  「伯應兄,這……這是誰的提議?」

  盧象升感覺天旋地轉,不是他過於仁厚,而是世俗觀念如此。

  朝鮮、日本與大明、中原1衣帶水,都是漢化極深的國度,所以朝鮮併入大明,反對的只有上層,下面的百姓高興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反對?

  朝鮮這個王國很擅長學習,大明好的1方面沒學多少,黨爭、腐敗、壓榨百姓的手段倒是學的青出於藍。別看地方小,這地方之前的稅制可是重的讓人想不明白。

  大明原來的子民也覺得正常,漢朝時朝鮮所在的3韓就在版圖內;再說朝鮮又是箕子後裔沒什麼問題,並進來自然就是1家人。

  日本也是如此,在現有觀念中,日本戰役是一場收復戰,收回徐福東渡時攜帶過去的後裔。而且中原歷代動亂時,東渡避難的漢人也不少,都認為將日本收回來,收回來的也是炎黃後裔。

  自然,盧象升眼中兩瀛省的子民,也是根源上的華夏苗裔,大明子民。

  可現在,竟然要做這種事情,簡直是難以想像。

  「稍安勿躁。」

  袁樞神態平和,放下筆起身,拉著盧象升往外走,盧象升甩了甩手臂,眉頭擰著,跟著走出去。

  武英殿外台階上,袁樞掏出鼻煙壺吸了吸,問:「建斗兄,何至於此?你這怒氣沖沖的樣子,會讓人笑話。」

  「笑不笑由他人去!」

  盧象升揚著手中摺子,雙目眥圓看著袁樞:「伯應兄,瀛地1年兩熟,今年已供國朝米7百萬石,上半年稅收5萬,如此重要的出產地,可比3個湖北呀!若這麼毀了,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復元氣?每耽擱1年,朝廷9少米糧千萬石,稅千萬。如此之重,去何處填補?」

  袁樞挑眉,鬆了1口氣,盧象升還不算傻,沒有去問為什麼故意要餓死千萬人,而是站在國家收入的大局上來看問題。

  這說明,對於那千萬人的死活,相對而言盧象升是不在意的,在國朝收入和千萬人死活上,盧象升更關心前者。

  見袁樞那模樣,盧象升就氣不打一處來:「伯應兄,國朝艱難時你我同在戶部,1個銅板恨不得當兩個用。如今瀛地2省堪比浙江、福建賦稅,白白沒了這麼1大筆錢糧,可都是朝廷的損失呀。耽擱、延誤的事情,可都是大事情!」

  想想當年的日子,若當時每年有瀛地收來的那麼1大筆錢糧,朝廷何至於窘迫到靠魏忠賢賣官來撈錢?

  窘迫到了哪1步?為了籌錢魏忠賢甚至提議賣掉太僕寺所屬天下十7處牧場,若不是當時太僕寺正卿畢自嚴堅決反對,立下軍令狀重整太僕寺,可能這個衙門9成空頭衙門了。

  袁樞沉吟,緩緩道:「建斗稍安勿躁,這件事情說起來複雜。若建斗關心的是瀛地的錢糧,咱可以拍著胸脯說,是少不了朝廷1錢1米的。若是為那裡的人口,咱可以代表司里說一句良心話,司里上下為子孫後世計較,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千萬條性命,都是仰慕我大明而歸附的海外遺民,你們竟然能問心無愧!」

  盧象升眥目,說著吐出1口濁氣,感覺自己認知體系在崩坍。不用想,也知道瀛地受災後收稅是怎麼1回事,受災後不收稅根本完不成千萬人指標。只有天災、人禍、重稅交迭在一起,才能短時間搞死那麼多人。

  他想著就恐怖,兩瀛省具體有多少人口他是知道的,比山東還多3萬,根本不是民間所說的2百萬出頭。

  「建斗,好好想想,徐福東渡才帶了多少人?朝廷、報刊上的同源同種是假的,太醫院那邊搞的分析你還不清楚,從體貌特徵上分析,倭人與我明人,絕非同種!」

  袁樞不想提太醫院那邊的事情,那邊搞了不少的東西,填進去的人命不少,搞出來的東西才叫真正的令人髮指。

  深吸1口氣,拍拍盧象升的肩膀,袁樞道:「建斗久在台灣,很多的事情並沒有經歷過,不清楚也是情理之中。比較彼此體形,我大明雖有南北差異,可終究有脈絡可循。瀛地與南洋人種,沒什麼兩樣。按君父的話來說,都是猴子,不是人。」

  「現我大明正值中興盛世,國力強盛上下同心,正該咬牙放血,將一切能解決的問題為後人解決。若子孫不肖,5胡亂華絕非笑談。寧願以後是我華夏後裔相互攻伐,也不能給與外人乘火打劫的機會。建斗,我侍從司獨處高處,不僅要看幾十年後的事情,還有看百年後的事情。為子孫計較,君父不懼良心拷問,我袁樞又怕什麼?」

  咬著牙,盧象升閉目,想到了短短十年內的事情,遼東5萬百姓流離失所,近3萬人死於非命;西南戰役短短兩年不到,土漢百姓死亡將近2百萬,光貴陽城孤守不降,人吃人也不開城乞饒,4萬軍民慘死。

  原因還是土漢矛盾引發的叛亂,按照袁樞的信息劃分,瀛地都是土人,以後國力衰弱,說不好瀛地會得而復失。

  張張嘴,吐出1口氣,盧象升點著頭,表示可以理解,不會發表讓皇帝,司里難堪的質疑。這件事情,對千秋萬世而言,絕對沒有錯。

  在眼前來說,絕對是一場見不得光,經不起推敲的黑暗內幕。

  若在稍後的會議上,他義正嚴詞理直氣壯的反駁,只會讓司里、皇帝沒法子做人,也無法再面對盧象升。盧象升的一切,也就完了。

  袁樞與他是朋友,必須要開解盧象升,讓他想明白前後因果,讓盧象升理解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都是人,誰沒有惻隱之心?

  皇帝是咬著牙孤注1擲下的決定,袁樞也是如此,擯棄內心種種,眼睛不看眼前,看的是未來百年之後。

  為子孫計較,楊廣、李世民、李治3代人死磕,硬是把高句麗給滅了;為子孫計較,就是天塌下來也要扛著,何況只是1群外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