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大明宗室 > 第453章 軍階下

第453章 軍階下

2023-12-17 18:06:28 作者: 孤君道
  不要以為菜販子沒有體系,進城賣菜前,或到了城裡都會同氣連枝定下1個公認的價格。

  第5封密折開始就自由了,以南京各處輿論變化為主。周延儒拜見盧象升兩人的談話、溫體仁的小動作之類的,在曹化淳的排序里還在十名之後,算不上什麼大事。

  作為1個在信息爆炸生活過的人,看這類東西朱弘昭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或勞累。1天的密折加起來,也91份晨報加上大半廣告的信息量,早飯時間恰好能解決掉。

  掌握著各處進度,一些需要他拍板的東西交上來後用印,基本上他就沒什麼事了。

  忙完這些事情,朱弘昭正式更衣,天色也亮了,前往南京武英殿。

  抵達武英殿的時候,侍從司已經抵達,曹化淳正安排內侍謄抄有意義的提案,方便討論。

  堆積的議案放在桌案上,朱弘昭落座後翻了起來,很多都是預案,眼前用不上。此時最重要的提案還是兵役策,這是大體系,整個軍隊軍階、徭役、稅制都包含在內的龐然大物。

  沒有詳細妥善的條略,是不能動手的。

  軍隊相對獨立,是下手的切入點。先敲定軍階體系,進而是兵役政策、再擴大就是徭役以及稅制變化。

  南京駐軍會操大閱準備工作是1個月,於8月中旬開始,在9月十5中秋節結束。他也覺得9月十5中秋聽著彆扭,可沒法子,誰讓他亂改閏月。

  整個大明,今年都將過1個9月十5的中秋佳節。

  南京大閱後,就要普及新的軍階體系,取代原來的武散階,新的軍階體系更有層次性,增加軍隊組織能力。

  「哼……」

  看到軍階體系的爭議內容,朱弘昭忍不住哼一聲發笑。

  殿下低聲議論的侍從、侍中一頓,直到朱弘昭擺擺手示意,才繼續議論。

  挺可笑的爭論,新的軍階體系基本上敲定,現在爭議的是名字,是用武散階這個老名字,還是用軍階來稱呼。武散階、軍階、兵階、武階4個名字來回爭,人人都拿出一套策論進行辯論。

  武散階這個名字顯然不適合,新政新氣象,用老名字算個什麼事?

  兵階稱呼被軍階打敗,兵特指招募的軍隊,軍則是義務服役的如軍戶,以後施行兵役策,帶個兵字不假,卻是義務服役,是軍。

  爭執核心就軍階,還是武階。

  軍階聽著,沒有武階有氣勢;然而軍階更有一種組織嚴密的感覺,是以軍隊集體為主;武階則有一種軍官武將為主的色彩。軍為皇帝所有,更該以集體為主,不能讓武將、軍官代表軍隊。他們只是皇帝委任管軍的,軍權源於皇帝;不是因為他們是帶兵的,才會是大明的軍將。

  這又涉及到軍權歸屬原則問題,儘管朱弘昭也覺得武階更威風,可軍階更合適眼前。否則也不會在之前預案中,以『軍階』為名。

  不是侍從司都看不明白,而是這種大動作的提案,必須這樣搞,能爭論的地方就要分出人手故意去爭,努力避免思維空隙,給皇帝更多的選擇來衡量。

  從法理上來說,侍從司只是皇帝的侍從顧問,沒有理政的職權。一切決定權在皇帝,一切要轉達給3司的提案,最後都要皇帝來動手加工,變成皇帝的意思,而不是侍從司的意思。

  新的軍階體系分為5階十八級,比武散階更為凝鍊。

  從低到高以此是軍、士、尉、校、將5階,將大幅度縮減將軍名號泛濫程度,重新凝聚將軍的含金量,重新推出軍中校尉這1層次。

  秦漢之際校尉是重職,實際的領兵階層,屬於最基本的戰略投放單位。後來3國時,湧現出1大批很好聽很威風的將軍號,將軍號開始不值錢,校尉自然更不值錢。

  軍分3級,以服役年限為標準1年新軍、兩年中軍、3年老軍。若無軍功或違紀,3年期滿選擇繼續服役,必須前往南京或北京接受文化考核以及士官訓練。

  士分4級,培訓期間為公士,授職委任後以此是佐軍士、副軍士,上軍士。從公士開始,就有了退役安排地方差役工作的待遇。畢竟,是士,屬於最基本的官吏基層了。

  尉3級,佐軍尉,副軍尉、上軍尉,以充任甲長、哨官兩級為主。退役後以9品待遇為主,正妻給與8品、9品誥命。

  校3級,佐軍校、副軍校、上軍校,以部、營兩級軍官為主。若無大功,退役以地方8品官為起點,給與正妻8品、7品誥命,萌子弟1人進入武備學堂學習。

  同理,每次跨階晉升都要前往京都武備學堂進行深造,同時以宿衛身份輪番入宮。

  武備學堂進行分級,京都設立尉官學堂,校官學堂跟隨皇帝移動。

  將5級,佐軍將、副軍將、上軍將,封號將軍,封號大將軍。以後的封號將軍、大將軍基本上榮譽加官。

  1個軍團的主將,也就是個上軍將。

  每1個校官晉升將官,必須在將府擔任虎賁中郎1年時間,在宮中擔任宿衛軍官1年時間。

  原則上,晉升到將官將終身服役,軍隊裡干不動,轉任地方都司做事或編入後備役。

  大明總兵,這種臨時性的官職會逐步消除,巡撫、總督之類的,只給邊塞、偏遠地帶設置。恢復地方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3司分立而治,分別隸屬朝廷3司,互不干擾,各成體系。

  具體的軍階劃分就是如此,但軍中一些東西要改動,例如營將就要改為營長。問題9出在部將這1級,部長?

  顯然不適合,侍從司的想法去改部為漢代軍制的單位『曲』,或唐代類似編制的稱呼單位『團』。宋代軍制類似單位直接忽略,都覺得不吉利。

  營比團大?很正常,營有大營3千小營5的分類,團此時專指地方團練鄉勇,1個專業的,1個小規模的民兵組織,自然營比團大。

  可,朱弘昭聽著很彆扭。

  提著硃筆勾勾畫畫,軍團為常設最高編制,是軍隊聚合的編制;旅也是聚合而成的戰鬥編制,改為旅團;那團自然就是旅團、軍團的編制基本單位。以這個論調為基礎,改營為團,改部為營。

  有大營小營的說法,這麼改下面還是能接受的。

  此外哨官改為隊官也是順應形勢,從國初軍隊編制里,千總基本上就是1個千人大隊,把總則是34人的戰鬥中隊,下面的哨官就是各百夫長。

  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里,下面民戶軍士多文盲,或者來自偏僻地方,根本不了解尋常軍中編制名稱的大小關係。一營之中的指揮隸屬,常常以大隊、中隊、小隊為稱呼,方便易懂。

  衛所兵員再差,也是了解軍中編制大小的。以後將是兵役為主,簡化編制名稱與軍階一樣重要。

  哨,和部一樣,並不是固定詞語,可以泛指,這就是問題所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