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大明宗室 > 第399章 袁可立入京

第399章 袁可立入京

2023-12-17 18:06:28 作者: 孤君道
  楊彝之死沒有任何的風波,名聲比他大而自殺、失蹤的名士,多了去。

  整個京師忙碌起來,這不僅僅是皇帝帶著家人南下,還有3司中樞隨行,整個首腦機構都要隨行。

  北京人最怕什麼?

  怕戰火燒到家門口,怕漕糧受限,更怕都城遷走!

  可他們再怕,再不甘心,也阻攔不了南巡腳步。

  永定門開啟,飛熊軍出動封鎖街道,這種排場極大,尋常2品大員也只是5城兵馬使司做這活兒。這回入京述職交差的是袁可立,1路直入承天門參與御前會議。

  無數人關心袁可立的到來,這關係著下屆相府的核心大策。都想知道,袁可立的核心執政理念是什麼。這是機密,目前連侍從司也不知道,也是不斷變化的,政策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施行。

  按慣例而言,皇帝出巡必須要留下心腹重臣及皇室子弟做留守,可當今不能揣測,因為沒有成例可循。

  御前會議中,效仿南京留守百官體系,授袁可立北京兵部尚書,加官太子太師,論文武勛為柱國;趙期為鎮守太監,郭諒為鎮守大將軍。

  沒有1個宗室做留後,更不需要監國之類的,整個朝廷的中樞都在南巡隊伍里,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中樞!

  照搬南京留守6部百官體系,6部5寺副職留守,除了袁可立這位兵部尚書。其餘隸屬於相府、將府的正官1律跟隨。

  神策軍團及還未改制的上26衛為組成戍衛軍團擔任京師防務主幹力量。京畿內4鎮加強戒備,周圍1圈圈駐軍嚴加防守,無北京兵部尚書、鎮守太監、鎮守大將軍聯合用印的調令,不得妄動!

  話是這麼說,真出了事情,趙期就能調動神策軍。

  飛熊軍團、神機軍團,3千營改編的車騎合軍、天下衛所組建的5軍軍團4支軍團隨駕,另有西苑淨軍4千,錦衣親軍5千,宗室組建的龍韜衛3千,軍烈功勳子弟組建的羽林衛、遼東戰事組建的虎賁衛作為親軍。

  隨行軍隊就有十5萬人,儀仗方面有隸屬於上26衛的旗手衛、虎驤衛、龍驤衛、金吾衛等等不下兩萬人。宮女、服侍宦官過萬人。

  官員,勛戚及隨從,家眷,也在3萬左右。

  人可以更多,可沿途準備的軍糧供應只夠3萬人,此外還有商人、百姓之類的,更是不好計算。

  將近京師6分之1的人口跟著皇帝南巡,影響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京中對漕糧的儲備要求可以降低,京師消耗的糧食也會大幅度降低。別看南巡人口占的比例不大,卻是占了京師近半奢華物資消費。就連普通的糧食,在這些人手裡也有極大的浪費。

  南糧北運的壓力不大,在天津又能抽出1支船幫加入對西瀛省的物資轉運序列,減輕前線軍隊壓力。

  這樣一來,大明十支船幫,最強的3支都在海上跑。

  今日在承天門前完成御前會議,北京確立留守體系,就等皇帝南巡時,正式移交治權。

  西苑,釣魚台,回宮的朱弘昭等待著新晉兵部尚書袁可立,大明的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通常都有好幾個。前者歷來是給地方總督級別的重臣加官,增加權柄;後者則是養老的地方,沒地方安排9打發去禮部清養。

  袁可立是堅決反對南巡的,南巡消耗的雖是皇帝的錢,可依舊是朝廷可控制的資源。誰也說不準瀛省戰事後續會變成什麼樣,而且天災越發的恐怖,如此鋪張浪費消耗可控元氣,很不明智。

  可他也理解皇帝的想法,接手一團爛攤子,靠著血腥殺伐1路走來,擺在面前的問題最顯目的就是江南問題,江南兩廣不僅僅是與朝廷貌合心離這麼簡單,江南的問題實在太大了。

  彌平建奴之患,設立河套省、蒙古3省,遼東4省,朝鮮省,兩瀛省,在位3年1路打下來的疆域,立下的武功直逼2祖。威望高隆到一種極致,可依舊震懾不住人心對錢財的貪婪。

  南巡,是逼著江南人真正低頭的重要舉措。

  可太急了,袁可立認為3、5年後才是好時機,現在全部擔子都壓在皇帝身上。南巡路上出個意外,整個大明9真的完了。

  他沒辦法阻止,相府也是傾向於南巡,他們也想在任期內解決江南問題,由他們來操刀。江南的問題沒那麼好解決,畸形的種植業,人文環境,錯綜複雜的地方關係網,都不是輕易能解決的。

  其中種植業以經濟作物為主,這也是土地不斷開墾,而大明始終缺糧的根本原因。

  人文環境更複雜,對皇權失去敬畏心裡,不顧忠孝禮義眼中只有錢,除了錢還是錢。如張溥這類人,袁可立根本不看在眼裡,只是喉舌旗幟而已。他眼中,問題所在是江南的豪族士紳。

  人文問題9出在這裡,這些人不是因為是本地豪族才發達起來的,而是這些人在國初開始,9一直傳承著教育體系。可以源源不斷給朝廷輸送官員,是因為世代當官才有的權財。1個個成功的例子擺在面前,江南文風日益熾烈。再窮的人家,都會儘可能的讓孩子去讀書,先試試是不是這塊材料。

  比如陳子龍的父親,家中世代都是農戶,有讀書的天分,不僅家裡咬牙供讀,宗族都會湊錢過來支持。這種例子,在大明實在是太多了。

  優秀的貧寒學子,是十分搶手的,搶著收為學生,搶著收為女婿。

  眼界低的商人養瘦馬掙錢,這些掌控著經濟命脈,當著官,還有士林影響力的家族的眼界9高,他們培養貧寒學子。都是一樣的,投資,然後獲得回報。1個看重眼前,1個看的長遠。

  所以,這種人文情況才是大問題,使得江南人對朝廷的控制,2百多年下來,已經深入到骨子裡去。

  靠文官根本不行,皇帝靠的是軍隊,這才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

  至於錯綜複雜的地方關係,就是人文歷史因素沉澱所致。

  相府看中的是南巡後,就近威懾、治理江南,真正將稅制鋪下去,將潛藏的稅源挖出來。這是1筆很大的錢,也是1筆很大的政績。也是給皇帝,給天下人的答卷。

  當官的都不傻,除了讀書讀傻了的文人,所有有眼睛的知識分子都知道,大明的稅制,現在的稅制根本不合理。可這種不合理的稅制下,他們是受益人,沒道理去反對。

  9這種不合理的稅制,朝廷權威豎立後,依舊收到了遠邁大明曆朝的數額。可想而知,稅制改革後,到時候能收多少!

  改稅制是關乎國本,動搖人心的大事情。根本不在首屆相府考慮範圍內,他們不敢動手,皇帝也不敢。

  張居正已經倒下了去,不管他的種種是非,他敢朝商稅下手,敢得罪權貴階層,他就是偉大的。

  現在的文官已經沒有力量和皇帝掰腕子,失去兵權能取代他們的人太多了。以前兵部在文官手裡,地方軍權、財稅在督撫手裡,9邊將門又被文人踩在腳底下,被塞外走私餵的飽飽。皇帝除了淨軍外,真沒什麼力量。

  至於錦衣衛,萬曆中後期就廢了,站到了文官那1邊,否則詔獄也不會長草。

  稅制早晚都是改的,袁可立願意幹這個差事,他也有信心干好這個得罪無數人的差事,也敢幹這個差事。

  他有一種使命感,他是純陽呂祖座下道童轉世,他的朋友親族部屬相信這個傳說,他也相信,也親身經歷過,呂祖救過他與隨行的水師部隊。

  他反對南巡也有稅收上的問題,江南人自己種植什麼屬於民事意願,朝廷不方便強行管理,江南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也要慢慢梳理。江南唯一的要害就是地方偷稅漏稅嚴重,走私成風。

  這就是整治江南人的要害,以這個為切入點,皇帝坐鎮南京,兩瀛省血戰歸來的大軍,足以1舉將江南從頭往下梳理乾淨。

  作為此時最有軍事天賦的文官,袁可立很清楚皇帝手裡的兵權,意味著什麼。

  相府左右兩相是不管民政稅收和建設的,右相監督,涉及到軍事才有左相開口的權力。國相葉向高是廣東人,次相史繼偕是寧波人,他有理由相信相府促成、支持南巡的動機。

  可他還是無法阻止,他有資歷,然而沒有這個權力。

  相府的動機很簡單,緩慢治理江南,避免過多的殺戮,保存江南人的元氣。否則按律來辦,光江南要流放抄家,受牽連的人口將是1個極為駭人的數據。而這些人,毫無例外,都是讀書種子,是進士的預備役的預備役,基數非常大。

  因袁崇煥而爆發的清洗,江南地區殺的也只是有官身或士林中的名士,對於各大家族沒有下手。因為,不敢動手,也不適合動手。殺的最多的還是北方,被皇帝直接控制在範圍內的士紳,整個北方已經理順了。

  軍隊的威懾範圍有多大,清洗範圍就有多大。

  這也是南巡中軍隊比例駭人的原因,算上計劃中山東整編的6韜軍團,皇帝抵達南京時,光北方的軍隊就有2萬之巨!

  殺戮是粗暴的,可對付盤根錯節,人心搖擺浮動一切向錢看的江南,最省力,最能見成效的法子還是殺。

  說真的,袁可立很擔心皇帝的安全問題,矛盾實在是太過尖銳。

  為了錢,那些人什麼都敢幹。為錢而賣命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懷著沉重的心情,袁可立抵達西苑釣魚台。

  釣魚台,再次看到袁可立,朱弘昭難免感慨:「袁公老了,幸苦袁公了。」

  入座,袁可立搖搖頭,笑道:「國朝日益興盛,臣未覺老態,只覺得渾身,有著一種蓬勃朝氣。」

  「有朝氣就好,敬袁公。」

  朱弘昭感嘆一聲舉杯,袁可立舉杯,本該是銳氣十足的皇帝,現在也被國事打磨的鈍了下來,眨眨眼睛有些濕潤:「讓萬歲看笑話了。」

  笑著搖搖頭,舉著杯朱弘昭對列席的另外兩人袁樞、余煌示意,仰頭飲酒。

  釣魚台只有4人,這裡將初步議定下屆相府的根本大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