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大明宗室 > 第334章 丟臉的軍事預算

第334章 丟臉的軍事預算

2023-12-17 18:06:28 作者: 孤君道
  將近3個月的時間,遼東基本上是清理乾淨了。

  建奴8旗制度軍政1體,主力遭到殲滅,流散潰逃的游兵散勇也會後撤的路上被久受壓迫的遼民襲擊。

  沒有大戰之後需要清剿餘孽的必要,能戰死的都戰死了,要麼跟著多爾袞3兄弟向更北的地方逃了。

  此次撤軍歸來的是宣大軍及部分登萊軍,將全面補充到京營禁軍序列。

  京兵體系龐大,有3大營、上26衛、內4鎮的說法,起碼錶面編制很大。

  昌平鎮、薊鎮、保定鎮、天津鎮,這就是內4鎮。

  內4鎮歸大將軍府直轄,屬於警備軍種。3大營、上26衛歸皇帝直轄親管,3大營會以最高級別的野戰軍種進行換裝,上26衛改編為戍衛軍種。這批撤回來的軍隊會先補充、混編進3大營,後續部隊在上26衛的空架子上充實。

  野戰軍種滿編,警備軍種編3分之2,戍衛軍種編3分之1。此外還有計劃中的屯墾軍種,與傳統衛所軍一樣,滿編卻以軍屯為主、作戰為輔。

  平遼戰事中有功將士陸續封賞,這其中涉及到1個艱難的選擇。

  封賞軍士,是給錢呢,還是提升軍職?

  各處衛所滿編所需軍官武職只有3萬多,可成祖靖難後大肆封賞,導致世襲軍職達到9萬多,嚴重超編。

  通過考核、裁撤等等手段清減超編份額是大將軍府3大策之中的裁冗策,僅次於強幹弱枝鞏固國本的這第1核心大策。

  丞相府有5大策,被皇帝縮減為4大策。

  將軍府是3大策,依次是固本強幹策、裁冗簡政策,以及最後的武備策。

  強幹弱枝不必再說,裁冗策是為了更高效的運轉,也為了節省軍費虛耗。畢竟都掛著世襲武職,總不能不發錢吧?

  世襲的宗室、衛所武職,都是吞金怪獸。都是按著兩成發放俸祿,可也架不住這些人數量多,年年拿。

  每年財政收入就那麼多,上上下下那麼多必須支出,想要有盈餘,談何容易?

  這個年代,可沒有政府財政赤字可以找人借錢過日子的說法。

  這次午門賜宴,朱弘昭不想讓這些為國家流血又流淚,同時還是自己嫡系的部隊吃虧。可以升職,但世職提升要增加難度;可以給錢,但不會再提升世職;也可以不給錢、世職,給將士們遼東的土地。

  顯然,以國人的性子來說,金疙瘩銀疙瘩,遠不如能傳子孫的土疙瘩。

  宣大軍作為皇帝的起家嫡系部隊,必須要給赴遼參戰的各軍做個榜樣出來。

  這場戰事太大了,規模十分之大,可立有戰功的部隊卻不多。畢竟建奴是被直接摧毀的,沒有那麼複雜的一場場戰鬥,很多部隊都沒有交手,就贏了。

  前線參戰的軍隊、將領軍功積累也不算大,可架不住軍隊集結規模大,必須要掏錢將各軍安撫好。

  沒有這些軍隊鎮著,各地早就亂了。

  現在的遼東就是1個大軍營,軍隊不能1口氣抽回來,要1點點抽回來逐步消化。同時,進行軍屯,震懾朝鮮士民,給朝鮮總督袁崇煥、朝鮮總兵毛文龍提供戰略威懾,使這兩人方便清洗、消化朝鮮。

  這批大約6萬人的軍隊回防,讓朱弘昭徹底的鬆了口氣。

  當夜召集大將軍府諸位入宮,在武英殿內議事,議接下來的軍隊安置策略。郭諒入京,以驍騎大將軍之位,擠到了大將軍府,作為宣大軍的代表。

  禁軍3大營里,取消了于謙北京保衛戰時設立的十團營,這是以當時各省入京勤王部隊改編的,也是輪番入京值守的地方部隊,被稱作班軍。

  將于謙取消的5軍營番號重新設立,5軍自然是對應5軍都督府,歸各都督府節制的軍隊。性質與班軍一樣,也是地方部隊輪番入京。不同之處是十團營班軍的指揮權在地方督撫手裡,而5軍營則依靠各都督府轄地內衛所軍組建,屬於都督府直管。

  5軍營被于謙廢了,失去這支平時能出動的軍隊建制番號,5軍都督府自然也9廢了。

  毫無疑問,新成立的5軍營將會是以後京營的主力部隊,因為5軍營的番號夠大,在朱弘昭計劃中,5軍營等於5個標準軍團,約有十萬人。

  此外神機營這個傳統上的天子親軍,大明第1軍則是京營的核心武裝及模範軍團。天啟時由5部擴充為7部,朱弘昭再次擴充後,是加強軍團,兵力將近3萬。

  此外3千營改編為車營,配屬1個護衛騎營,這樣的編制以高機動、高火力輸出為主,叫做車騎合軍。屬於大將軍府根據車營戰法開發的實驗性軍種,若效果好,則會推廣到神機營。

  說白了,3千營將會是軍制改革的小白鼠,給神機營打前驅。所以整個3千營,也有8千人馬。

  上26衛以後擴充,每衛以標準戰兵營為作戰單位,也就是3千人,不是衛所軍制所規劃的5千6百人,這樣又是8萬人。

  還有飛熊軍、神策軍這兩支嫡系中的嫡系擴編而來的軍團,又是5萬人。

  此外錦衣衛這個上26衛里的第1衛,總共十4個千戶所,也要編滿,算上東廠禁軍、大內淨軍,又是1支將近3萬人的加強軍團。

  光京營禁軍體系,編滿後就有整整3萬兵馬,內4鎮兵馬維持3分之2編制,也要7萬人左右。

  這場會議,大將軍府的目的就在於消減皇帝的暴兵思想。真的很沒必要維持這麼多的精銳兵馬,真的沒有這個必要,也養不起。

  要知道,成祖北遷的時候,京營兵馬1度高達56萬。強幹弱枝一直是北京方面所注重的核心,就連天啟繼位之初,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李邦華整飭京營3大營。將帳面十2萬的京兵,1口氣裁掉將近7萬的空額、頂替、掛名種種原因造成的水份。

  李邦華用1年時間才整頓好京營,天啟2年的京營兵滿打滿算也9十萬人。

  至於上26衛親軍,早9廢了,成了空架子。

  可成祖時期的軍隊是衛所軍,朝廷壓力不大,反倒能和衛所抽血彌補財政虧空。

  現在,以朱弘昭的法子養1個軍團,1年光軍餉就要近5萬兩,換裝軍械、糧草消耗算下來,1個軍團兩萬多人,1年大約將近1百1十萬左右。

  而整個京畿計劃中的部隊算下來,總體是38萬,平均下來是兩個加強軍團,以及十5個軍團,這該花多少錢?

  國朝之前養軍隊不怎麼花錢,是因為沒有把當兵的當人看,只是維持這幫人不餓死。同時這樣微薄的軍餉上,還趴著數不盡的蛆蟲吸食。

  按著朱弘昭的計劃,這京畿1年軍餉預算就在兩千萬左右,算上各處兵馬,相當於天啟3年朝廷稅收的3分之2……

  過半的軍事預算,實在是太誇張。

  楊肇基算完京畿部隊的帳,反問一句:「皇上,4萬精銳之師,現在養著也用不上呀!今後5年以建設為主,朝廷不起兵戈征伐4方,京畿屯養如此之巨的軍隊,每年兩千萬軍餉,就是吃了相府上下,也吃不飽啊!如今建奴灰滅,蒙古降服,展望4海,又有何人敢動兵戈?」

  這不是老式軍隊,而是以火器為主的新式部隊,格外的花錢!

  要知道清末編練新軍,也是1步步來的,總共才編練出來多少?整個清末京畿新軍,又有幾個鎮?

  朱弘昭面前擺著兩份編練單子,1份是大將軍府依照他的性子做出來的編練計劃,數據非常喜人。

  另1份,則是大將軍府根據相府計劃撥出的軍事預算做出的單子,看著有些可憐巴巴……

  按著根據實際養軍能力,5軍營縮編為5個營,直接由十萬人,標配車營、騎營、輜重營的主力作戰力量縮減為1個純步兵作戰單位,也91萬6千名小步兵……

  3千營繼續充作新軍試驗小老鼠,車騎合軍模版不變。

  神機營縮編為正常軍團,與飛熊軍、神策軍成為僅有的3支野戰軍團。

  上26衛不建軍,擴充圓滿後作為屯墾部隊,1邊屯墾,1邊作為施工部隊參與建設北京周邊的水利、鐵軌、道路維修工作。

  並重啟京東開荒計劃,以上26衛為主。換言之,沒必要從遼東抽軍隊充入上26衛,而是以原本開荒的災民為主,將這些災民編為軍戶。

  內4鎮縮減,每鎮4營兵馬,也直接1刀砍掉1半軍隊。

  最明顯的後果就是,前1份計劃到年底,朱弘昭將會有近4萬的京畿強軍,可以在明年初舉行一場浩大的閱軍。

  後1份計劃,整個京畿部隊,將會只有十四萬,其中只有十萬軍隊屬於皇帝直轄……

  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區別,或許5年後能養4萬京營將士,反正現在養不起,1旦養了整個丞相府的計劃就會缺乏資金而斷鏈。

  之前也是腦子1熱,朱弘昭看著前後相差的1千4萬預算,真的很蛋疼。

  當場肯定不能認可大將軍府的合理建議,否則面子往哪放?

  前腳以國家建設、民生發展為藉口拒絕了選秀,掩飾了自己懼內的本質。現在又硬著脖子搞燒銀子的大規模軍事預算,這不是打自己的臉?

  神色不變,朱弘昭問:「日本那邊調查的如何了?」

  「啟稟皇上,日本軍政大權操於源氏德川幕府,此時幕府大將軍是德川家光,年十9,親政不久,9州各藩因禁海令而不穩。臣聽說,德川幕府還在通緝顏思齊將軍。」

  許顯純在1側起身,拱手,說著狹促笑笑。

  知道顏思齊爛帳的諸位大將軍同時發笑,朱弘昭臉皮緊繃著也笑笑,總感覺這些老東西在笑自己之前腦子1熱制定的編制。

  說真的,他也覺得那份軍隊編制過於誇張。今後幾年只要國朝克制,是不會打大仗的,最多的還是平亂,穩定國內,為丞相府改革提供1個良好環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