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打斷壟斷
2023-12-17 18:06:28 作者: 孤君道
並不是因為子承父業的傳統,而是因為綱鹽法。
鹽引的持有者都是固定死的,而有些人握著鹽引不想拋頭露面,則會租借,1份鹽引年租金高達數百兩!
這年頭給官員送禮,最好的禮物不是墨寶丹青,不是青樓花魁,不是田地,而是鹽引!
所以朝中大員,誰家都有下面人孝敬的鹽引。但他們自身不去販鹽,而是租借鹽引!這也是方家在鹽務有份子錢的原因,誰都免不了。
而整個國家的鹽引有有2百萬引,可以想像,光這些鹽引就價值多少錢?
而鹽引,則是可以重複使用的。鹽引多,1次提鹽數量就大,鹽引少,就提的少。販賣時到地方備案、拿到收據後可以再去鹽務巡檢司提鹽。
根據鹽引多少提相應數量的鹽,繳該繳的稅。就是如此,鹽商追求利益最大化,還是會收買、滲透、掌握售鹽的鹽務巡檢司,額外拿鹽、光明正大買賣私鹽。
誰家有1份鹽引,那真的是吃喝不愁,可以作為傳家,給子孫立業的寶貝。但在朝廷的新鹽法中,鹽引繼續存在,但要收回世襲繼承的權力。
原來的2百萬引的鹽引,完全可以看成大明鹽務的股票。誰持有,誰就能享受鹽務的暴利分紅。有鹽引,才能涉足這塊大蛋糕。
而鹽商之間的競爭,就是圍繞著鹽引進行。彼此械鬥,亦是司空常見的事情。
方從哲看著鹽稅改革,不如說是鹽引改革,不由再次吸1口氣。
新鹽引,即明年甲子年的鹽引將會由鹽務總督府進行售賣,也可以進行競價。務必要將每份鹽引自身攜帶的6錢銀子年持有金直接交給鹽務總督府,還有分別在各鹽務巡檢司提鹽時繳納的6兩鹽稅進行分割。
3兩正稅直接交付鹽務總督府,另外3兩鹽務系統運轉稅則交給鹽務巡檢司。
這6兩銀子和1引鹽的利潤比起來微不足道,朱弘昭很想增高,可增高就會更為嚴重的刺激到鹽商。
所以鹽稅比例不變,而鹽引改為1次性的,想要多少鹽引直接去鹽務總督府購買。這樣賣出多少鹽引,朝廷就能直接收到多少稅,由戶部和廠衛進行監督,儘可能保證鹽稅不出問題。
相對比原來的鹽引,現在的鹽引制度更為繁瑣,需要不斷的印發鑄造,卻直接廢除了鹽引的壟斷。原來的鹽引有個好處,就是省事情。
鹽稅重利,當年朱元璋就看不到?
他看得到,但他更重視糧食。而且他認為鹽稅收的高,會導致民間鹽價過高,影響民生。最初的鹽引持有者,要根據數量向朝廷納糧或給邊軍輸糧。
所以鹽商們不得不在邊鎮進行民屯、商屯進行開發,以此減少運糧的虛耗,減少成本支出。
而蒲州風陵出身的張4維在張居正死後繼任首輔,廢除張居正的一切努力,並改革鹽法,直接由輸糧改為納銀,進1步降低了鹽商的成本。他的改革,不僅方便鹽商,還為晉地糧商提供了邊軍的軍糧運輸業務。
他之所以改革,因為張家就是靠鹽務發財的,他們兄弟1個當官,1個搞鹽。
前不久,蒲州張家被孫河率領的神策衛給抄了,因為這家子竟然是刺殺天啟的主謀之1,連張4維的墓都被神策衛給炸了,人犯還在押解京師的路上。
也就是說,此時各家鹽商持有的鹽引會在明年作廢;而更多的人可以插1手進來,只要掏錢競價,就能拿到鹽引!
此時鹽引匯聚在徽商手裡,晉商那部分已經被收繳,被天啟留了大部歸自己,給朱弘昭和信王各送了一些算是禮物。
這批從洪武時代流傳下來的鹽引統統作廢,皇室損失不小,持有鹽引的朝臣也少了外快,損失最大的絕對是徽商。
晉商、徽商、浙商、廣商這4大商人集團里,勢頭最猛的晉商自己找死,已經被朱弘昭和天啟1巴掌拍死,朝廷吃的飽飽,卻搭上了天啟的性命,此時就剩下3大商。
廣商、浙商做的是海商貿易,隨著顏思齊歸附、海王李旦若再歸附,這兩大商人集團將會失去外出的貿易航線控制權。
剩下的徽商,匯聚在廣陵,靠壟斷的鹽引非常的富有,吃的肥肥。
小小的廣陵,城中積攢的現金現銀不下3千萬兩!而廣陵城中,身家百萬的,還只能算是小富……
去年聞香教作亂,有1路叛軍奔著廣陵城殺去,然後被鹽丁直接給滅了……
方從哲仔細研讀新的鹽引法,也鬆了1口氣,真的鬆了1口氣。
朝廷並沒有把鹽商往死路逼,但已經做好了往死路逼的準備。不然神機營南下去做什麼?
新的鹽引法並未制止原來的鹽商購買,他們只是失去了壟斷的世襲資格。更多的豪商、地主只要肯掏錢,就有分享鹽務暴利的機會。
打擊原有的鹽商,分好處給其他人。
打擊1小波人,拉攏1大波人的手法,極大的穩定了鹽引改革帶來的風暴動盪。
他沉吟著不語,腦海中飛速推衍著新鹽引法引發的各種可能,終於露出笑容道:「妙哉,從此國朝鹽稅有了保證,如此手筆出自何人之手?」
真的很妙,改革能帶給更多的人好處,那就是好的改革。至於1小波人,只要被孤立,那就翻不起什麼風浪。
在方從哲看來,朝廷的鹽引法改革,不止妙在這種行為後果,而是這種行為所蘊含的態度。
那就是朝廷,也就是朱弘昭不是1個吃獨食的人,他不會將所有有錢人往絕路上逼。有錢大家賺,這樣的朱弘昭才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晉商大案帶來的連鎖反應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晉商完了,朝廷富了;其次就是有錢人人人自危,時刻都擔心成為朱弘昭眼中的肥豬。
方從哲清楚的知道,那些老狐狸甚至比朱弘昭還要關心國庫是否充盈。有些老朋友的信里甚至打趣,1旦國庫不支,他們都準備籌款資國……
他們很害怕國庫再次枯竭,被手握強軍的新皇帝殺了補充國庫。沈萬三之死,晉商集體團滅,已經是鮮明生動的例子,不需要贅述。
而歷史上的漢武帝,打的匈奴人逃竄漠北,光輝功績的背後,就是國庫枯竭,以及為了補充國庫,被當肥羊殺死的1大批世家豪商留下的累累骸骨。
顯然,查抄這方面,朱弘昭會做的比漢武帝還要出色。
方從哲對鹽務已經不擔心了,沒有犯眾怒,就算有些不長眼的人鬧事情,缺乏必要的環境,也激不起大變,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己撞到神機營的槍口找死。
而且晉商大案在前,死掉的那十萬人可都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他相信徽商會做出明智的選擇。若敢學晉商,他們的結局1定比晉商還要悽慘。
見方從哲態度轉變,有支持新鹽法的趨勢,閻應元也鬆了1口氣,笑道:「是軍機處行人丞,方公高徒徐卿伯徐大人手筆,此事朝中知之者不足十人。」
「貴陽的徐卿伯……」方從哲想了想,想起了這個學生,搖頭笑笑:「未曾想此子有這般手段,監國殿下能用人,殊為難得。」
徐卿伯是萬曆41年的進士,而方從哲也是那1年趕鴨子上架,被神宗皇帝強逼著,也有葉向高的力保,擔當了那1年的考官。
雖然主考官是葉向高,可那時候的葉向高病的挺嚴重,實際上負責會試選拔進士的是方從哲。按照官場規矩,那1科的進士,都能算是方從哲的弟子,他有義務傳授這些弟子一些必要的官場常識。
這只是1條人脈,相互看順眼就會由弟子轉為門人,顯然,方從哲與徐卿伯當年的關係還沒到那1步。
否則徐卿伯不可能十年下來,還僅僅只是1個御史。
弄清楚是當年的弟子搞的鹽引法改革,方從哲態度明顯高漲起來,臉上也是紅光閃爍。起碼,他也栽培過徐卿伯,徐卿伯的功勞,也能有他1份。
見他如此,閻應元也鬆了1口氣。
「葉公的筆跡更顯大氣,比以往豪邁3分。」
評論著葉向高對新鹽引法的支持信稿,方從哲搖頭笑著又拿起次輔韓爌的信稿,看完評論,雙眉挑著道:「韓老頭的字也多了灑脫,看來他也是想通透了。」
又拿起同為神宗萬曆皇帝看重的另1個內閣重臣史繼偕的信稿,毫無例外通篇都是對新鹽引法的讚美,他搖頭笑笑:「這個老頭兒稍顯露骨,不過評論的還算中肯。有些想不到,這個鼠膽的老傢伙竟然會有那麼大的膽量……」
低聲嘀咕著,方從哲對一旁候立的老僕道:「研墨,曹也要給監國殿下出出力。鹽務重如山,曹有幾分力9為殿下出幾分力,務必要讓這鹽務穩穩妥妥。」
「史公真知灼見1眼見真章,為國分憂,學生敬服。」
方從哲的態度很重要,他的評論能直接引導京中的輿論風向。此時的葉向高,因為東林內部的大清洗,在士林中的威望已大不如前。
閻應元起身,拱手行了1個長揖大禮。
方從哲折著袖袍,起身走向書案回頭道:「若不嫌老夫年老昏聵,老夫今日9收下你這個關門弟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