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大明宗室 > 第300章 輿論戰

第300章 輿論戰

2023-12-17 18:06:28 作者: 孤君道
  他遭遇刺殺的事情都對天啟封鎖,他擔心刺激到天啟。

  找來李墨軒,朱弘昭上下審視:「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臣,臣確實不知。之所以提醒千歲爺,一是形勢使然,不利於千歲爺;二是臣見了桂王的伴當,懷疑桂王已私密入京,擔心其與勛戚勾結。」

  「桂王?」

  桂王朱常瀛,神宗皇帝第7子,現年26歲。與福王是僅存的兩個神宗子嗣,這兩個親王與信王一樣,都對朱弘昭的繼承有著隱患。

  朱弘昭很奇怪,雙手負在背後低頭沉思:「桂王9藩廣西衡陽,半月時間京中消息傳到衡陽可以說通,那他怎可能此時來京?未卜先知還是巧合?」

  「或許是臣看錯了,又或者是桂王伴當來京採購,桂王此時確實不可能來京。」

  對藩王的管制別說多嚴了,尤其是福王和桂王,想悄然無息1路北上,根本不可能。除非各地官員勾結,隱瞞不報。

  這種事情過幾個月,或許官員們能串通起來,現在他們沒有時間來串通。

  「找到那個伴當,弄清楚來意。另外,將今日刺客好生看管,別讓外人接近,孤要活的。」朱弘昭說罷抬步要走,又停下來回頭道:「也別審問,就那麼養著。」

  「臣遵命,恭送千歲爺。」

  回到乾清宮偏殿,朱弘昭獨自1人泡1碗茶,專心泡茶,認真進行每1步的工序,藉此來集中注意力,摒棄雜念。

  小飲1口,閉目無思無想片刻後,他開始翻閱朝臣集議,並由司禮監批紅後的奏章。

  這幫人還算老實,1個個處事公允,治政手段老道。

  畢竟這幫老臣都是萬曆皇帝調教過的,2多年不上朝,朝廷里的事情就是這幫老臣集議處理。處理結果萬曆自然要過目,只是他裝糊塗,過目把握事情進展,並沒有蓋印。

  也因為萬曆沒有蓋印或給與批示,很多的官員任命成了空文,不具備法律效應無法生效,造成了萬曆後期搞笑的朝堂局面。

  但從萬曆47年開始,萬曆開始填充空缺的官員,為自己的子孫鋪徹1個好的平台。

  基本上每1本奏摺的處理方案都合他的心意,但他還是要堅持看完。不僅現在,包括以後,還政於丞相府後,他可以不過問細節,主體進展他必須把握住。

  處理大小事務是朝臣的職責,看完奏摺及處理意見是他的職責。他若鬆懈,也就別指望朝臣能盡職。他是最後1道把關的人,他必須要為自己的子民負責。

  他想做的就是把關,並不想過多參與治政,這事勞心勞力交給專業的人比較好,他還想像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那樣多活幾十年。

  今日的朝議鹽政是他定下的,罷天啟4年的遼餉也是他定下的,這兩樣都是大動作,前者遠比1條鞭法來的給力,能徹底解決朝廷枯竭的稅源;後者能讓天下百姓鬆口氣,能收穫民心。

  同樣,這兩項都是在要士紳官吏階層的命根子。可他們誰能阻止?

  鹽稅本就是朝廷的,被他們截流、貪污嚴重;遼餉只是1個給他們明目張胆多收稅的名頭而已,朝廷加派遼餉是頂著壓力加的,現在取消官員們只能擺著笑臉為治下百姓慶幸。

  最噁心的就是遼餉,加派遼餉反對最嚴重的就是官員,可吃遼餉他們吃的比誰都勤快。現在如他們的願,取消遼餉加派,估計他們會很糾結。

  「來人,傳詹事府左清紀郎閻應元。」

  左清紀郎是從8品,卻不常設。看官職名稱就知道乾的是什麼差事,詹事府是負責儲君事務的衙門,儲君的教育必須嚴抓,詹事府的每1個人都會影響到儲君的成長。

  所以自朱元璋設立詹事府以來,多以勛戚、品行端正持重的重臣充任,詹事府的官員,可以說是預備役的內閣班子。但到了後來,就成了翰林官轉升的台階,借詹事府鍍金,然後歷練幾年直接下派地方成為1地督撫。

  此時的詹事府已經空了,朝中大清洗受到牽連最小的是翰林官,他們是預備役官員,並沒有實際執政經歷,乾的主要差事就是學習、講授自己的學習經驗、並修撰史書,實際工作與教授類似,是清閒的差事。

  朝中各部門1層層的洗下去,出現的空缺多半拿翰林官充任,詹事府里待命的翰林官也不例外,絕多數已經下派地方去了。

  閻應元很忙,他之前只是一個普通的雙鶴書院學子,資質天賦勉強中上等,並不出眾。突然間進了詹事府,他的壓力非常大,為了拉齊與裡面官員的水準,這位已經撲到書海里去了。

  偏殿內,朱弘昭為閻應元倒茶,兩人盤坐在床榻上,中間擺了個小桌。

  看著閻應元的黑眼圈,朱弘昭抓一把葡萄乾吃幾粒,笑道:「詹事府內,論才學修養,你連看門的門吏都比不上。詹事府里,除了才學外,品行、道德、志向都是重要的。你何必拿自己的短板,去對比他們的長處呢?」

  閻應元恭恭敬敬放下小茶盅,無可奈何點頭,揉揉眉心道:「千歲爺有何吩咐?」

  「武祖時期能有陽明聖人,孤準備讓你做陽明第二,開歷史之先河,名垂萬古。」

  「千歲爺說笑了……臣……臣何德何能?」

  朱弘昭見他神色惶恐,從小木桌上拿起1份9月上旬,即將抄送天下的邸報遞給閻應元,神色鄭重:「不試試,怎麼9說自己不行?聽說江南那邊已有類似邸報的手抄,匯聚各類信息流行於士紳豪商之間。孤準備更進1步,讓邸報平民化,除了重要軍情外,余者皆可由民間刊行的……孤將其稱為報紙,都能由報紙刊行。」

  「想想,若由你刊行報紙,你刊行的報紙發往天下各省,上面記載著各種信息,文人的詩章遊記、商民的廣告、各地發生的新鮮趣聞……甚至是揭發某些庸官、貪官乃至是巡撫、內閣1級的爛帳……這還不算,報紙將會使各類信息流通天下,無數的信息能讓封閉的地方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1個世界,更能開啟民智。」

  閻應元別具1格的雙眉輕皺:「內閣?開啟民智?」

  「千歲爺,誹謗內閣可不利於政令通常。」

  「御史不就是幹這個差事的?怕什麼,與其等江南的報紙發展起來,不如朝廷主動開展報紙行業,匯聚天下信息於1冊之上,其中蘊含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運用得好,報紙就是民間的御史,代表民間的呼聲向朝廷轉達,打消朝廷與民間的隔閡。更重要的是,它能開啟民智,讓百姓睜眼看世界。讓他們知道更多的事情,他們會思考,會在報紙傳遞的思想引領下監督官員。」

  吃兩粒葡萄乾,朱弘昭打量著閻應元,繼續說:「報紙是信息平台,讓百姓在報紙上發表意見,遠比御史來的有效。百姓識字的少,所以孤希望你能儘量的站在百姓的角度說話。若做得好,你將會成為引領時代的人,是開創歷史先河之先驅,你的功績無人能抹除。」

  閻應元眉頭舒展,似乎一些東西他揣摩透了,抱拳道:「千歲爺,需要臣如何去做?」

  朱弘昭不準備培養閻應元在官場發展,官場的水太深,他擔心淹死閻應元,也擔心這水會讓1個新鮮的人發酵,變成老壇酸菜之類的腐朽。

  「3日內完成首刊,其中內容可抄邸報,其中畫線內容不可宣揚;另外著重書寫鹽稅、與罷遼餉之事,這兩件事情的功勞要記在皇帝身上。孤會指示朝中大臣書寫時論投稿到你那裡,你也可以去訪問方從哲、劉一燝等致仕大員,務必在3日內完成首刊。到時邸報發往天下,你的報紙隨同發送,同時在京中售賣。」

  閻應元低頭沉思,片刻後道:「千歲爺,臣家中書坊人手恐有不足之處,還需千歲爺撥付些人手、印刷機械。」

  朱弘昭1笑,很滿意閻應元的務實,從袖中取出1封摺子遞給閻應元道:「廠衛已選出精幹人手,你要做的就是帶著這些人完成首刊內容的收集與排版,在十四傍晚前交給李墨軒,由廠衛負責校準、印刷。」

  閻應元看著摺子,裡面朱弘昭詳細描述了報紙的形勢與排版,並提議報紙可分為時政、軍事及邊防、民情、國外風物、各地趣聞、文人詩稿、商民廣告等等幾個版塊。

  就連報紙的營銷方式都做了準備,將會有錦衣衛暗線負責在市面上售賣,閻應元的報紙機構叫做京聞報社,掛在錦衣衛新設的時論司,售賣利潤扣除分給文人的稿費及各項支出外,剩下的由報社與時論司分成。

  閻應元看著後輕呼1口氣,原來他的報社只是負責報紙內容的採集和排版,並不負責刊印。如果排版、刊印1體,他不敢接這個差事。

  一旦裡面有什麼敏感的內容不小心刊行出去,報社裡面的人會倒大霉。

  由錦衣衛負責最後的考校和刊行,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報紙信息的安全性,不會出現什麼煽動性,不利於國朝穩定的信息出現。

  見他似乎領悟到了這1重顧慮,朱弘昭也鬆了一口氣。

  誰掌握輿論陣地,誰9掌握了發言權,以及主動權。

  黑的白的,由自己來說,這可比什麼獨裁來的方便的多。

  送走閻應元,朱弘昭覺得自己應該在國法中加強對輿論的管制,起碼報紙的發行要明確規定下來,各種報社可以申報批准,但必須由廠衛負責刊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