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大明宗室 > 第295章 求賢兩令

第295章 求賢兩令

2023-12-17 18:06:28 作者: 孤君道
  「瞄準,壓制建奴弓兵!」

  唯一的1桿將旗立在遼陽城南門下,王克奴提著劍大步在銃兵陣列中邁著,城頭上出現的建奴兵少的可憐,僅有的一些隔著垛口放箭,被密集的火銃打成了篩子。

  「沖!」

  毛文龍部的死士部隊也參戰了,只有3餘人,3人1組用一根毛竹,兩人後面頂著,前面1人口中緊咬著短刀,被頂著向前沖,雙腳快捷踩踏城牆沖了上去。

  1枚枚鐵鉤甩到垛口卡住,精選出來的潰散老軍1個個順著麻繩登上去,只是1輪,9占據了城頭,向著城樓發起衝鋒。

  城門大開,城頭正藍旗戰旗落下,被蜂擁而進的遼民義勇踩踏,王克奴的王字將旗與宣大軍軍旗、朙字大旗先後插在城頭,在西風中飄揚獵獵作響,宣告它們的存在。

  「未曾想到8旗兵弱到了如此地步!」

  王克奴抄起城門甬道被踩踏的失去本來面目的正藍旗戰旗,遞給親兵:「洗乾淨,奏獻大王。」

  登上城樓,王克奴看1眼濟爾哈朗死不瞑目的首級,輕輕揮手示意提下去,這城只攻下來1半,城中還有亂兵、義勇在亂殺1氣,或縱火。

  「城中持刀者,通漢話者看押,不通者悉數擊斬!」

  「傳令全軍,不可劫掠遼陽百姓,妄動者就地斬首!」

  「火速攻占城中倉儲重地,進行救火。稍稍安定後,區分敵我屍骸,計數掩埋。另,搜集醫師,拯救傷民將士。」

  此時此刻,馬世龍部7營兩萬餘人,渡過遼河後發現沿途建奴小據點已被憤怒的遼民義勇拔除,就連地方上也有1批蓋著宣大總督王化貞官印的新任保甲維持召集丁壯組建鄉勇,維持著敗壞到了極點的治安。

  兩河之間的地區已被梳理乾淨,遼軍前軍馬不停蹄沿著王克奴舊路朝著遼陽疾奔,都擔心宣大的人吃了肉不給他們湯喝。

  馬世龍不斷催促車營加快腳程,對於車營為核心的步車戰術可是孫承宗的最愛,歷史上這位到卸任前,4年的時間搞出來十二個車營!

  歷史上孫傳庭曾打算搞出數萬兩火炮戰車,他成也車營敗也車營,車營的行軍速度使得孫傳庭在運動中被拖累,進而部隊分節被闖軍擊敗。

  對遼軍,遼民說不上親熱,仿佛防賊一樣守衛著各自的村屯,只有1兩人拿到王克奴簽發的委派文書才會站在道路邊等候遼軍。

  「宣大總督何時有了委派遼東保甲的權力?遼東是衛所羈縻地,何時需要這保甲?」

  馬世龍握著嶄嶄新,成批印刷,連朱印都是印上去的委派文書,對著1名神色漠然的中年人質問。

  中年人發間的血漬還未洗盡,身上披著一件裂開幾個血窟窿的棉甲,手裡拄著長槍,揚著頭擠出笑:「小的也不知,只是聽王將軍說以後遼東要設立府縣,小的這保長文書是拿建奴首級換來的,王將軍告訴小的,說朝廷在,咱手裡的文書就有用。」

  「那那位王將軍呢?有多少人馬?」

  「王將軍去渾河紮營,兵馬雄壯之極。」這保長故意裝傻,想了想皺眉道:「咱也數不清王將軍有多少兵馬。」

  馬世龍臉陰了下來,問:「可知這位將軍具體名號?」

  保長探頭看了看不斷行進的遼軍,點著頭仿佛在說人馬差不多,對馬世龍則回應道:「軍中只稱呼為王將軍或小王將軍,小的領文書的時候認識那個將旗,有將軍的這般大,這般威風!」

  「下去吧。」

  游擊尤世威掏出1枚碎銀子拋給這保長,上前道:「大帥,看來前面的兵馬是宣大前軍王朴部。」

  「是啊,這就麻煩了,這宣大軍太不是東西,一點規矩都不講。」馬世龍神情陰鬱,揮手道:「再次加快行軍速度,不能讓遠道而來的宣大軍專美於前,否則戰後你我遼鎮兄弟都有苦頭吃。」

  京中的大清洗,還有晉商案已經開始傳播,齊王殺京中34品的文官可是排著隊一起砍頭,文官都敢這麼殺,更別說殺他們這些領兵的。

  殺文官有輿論壓力,殺他們沒有任何的輿論問題。

  更讓馬世龍氣結的是宣大軍前軍統帥是王朴,現在王威還在,沒人敢得罪王家父子。這遼陽的軍功,肯定是分不上了。

  而且宣大軍隨著天啟遇刺,底氣越來越足,他們可是未來真正的天子親軍嫡系,誰敢搶他們飯碗裡的肉吃,他們絕對敢拔刀子當場火併。

  讓遼軍前軍諸將氣憤的是宣大軍吃獨食吃上癮了,放著建奴的京都瀋陽不去打,偏偏來打遼陽,這是個什麼事!

  擺明了要吃掉遼陽這個重鎮的軍功,還要堵住遼軍北上的道路,將瀋陽圈起來,然後慢慢吃,根本不給遼軍1點活路。

  可他們有啥法子?

  「為今之計,只有奮力追趕,趕上遼陽城破分攤1絲,到時督師與弟兄們臉上也好看些。若追不上,9先取鞍山,南下取海州衛城,支援西南軍熊帥。」

  馬世龍翻身上馬,握著馬鞭對跟過來的尤世威等人道:「起碼熊帥是個明白人,不會把事情做絕。宣大軍就是1群狼崽子,壓根兒就不給人活路!」

  揮鞭狠抽,馬世龍領著親騎向前疾馳,追趕先鋒曹文詔部。

  9月十1這天傍晚,袁樞與虎賁衛軍官團夜襲戰績飛騎奏報京師。

  「好,好啊!我大明青年俊彥不可盡數,袁樞初次領兵就能有如此膽氣、斬獲,全賴殿下有識人之明。」

  乾清殿內,葉向高放下身段恭維這朱弘昭,朱弘昭握著公文來回踱步,激動的難以言表,1聽這話手臂1揚,將正要恭維的其他內閣制止住:「錯了,不是孤英明,是袁公教子有方。諸公若有傑出子弟,或是1技之長皆可舉薦,羽林衛、金吾衛重設,缺額甚大,諸公可要替孤抓些壯丁填補填補。」

  這擺明了就是戰爭紅利的開胃菜,在場諸官這下心底里也暢快多了。朝廷有萌官,可萌官一般都是給清閒散職,干不出政績自然也9升不上去。朱弘昭擺明了立袁樞為榜樣,以此給這些大員的子弟1條為官捷徑。

  朝中大員的子弟反倒在科考時非常的不利,考的太好了,會被朝臣攻訐舞弊;考的差了,又過於丟人。

  「這還不夠,明日朝會孤要下達招賢令,命天下各縣舉薦人才,1縣兩3人,只要有才由朝廷支付路費,孤要選拔一些出來!」

  朱弘昭興致很高,揮舞著手臂說著忍不住笑了起來,內閣們相互看1眼,有心制止可沒人敢打頭陣,官場是進士的舞台,若朱弘昭引一些3教9流的人物充斥於朝堂,這算是個什麼事?

  「德才難以兼備,這是求賢求才令,還要下求賢求德令。命各縣依賦稅規格推選孝廉1至3人,孤1律充為隨侍中郎,從兩撥人中選拔德才兼備之人委以重任。」

  求賢兩令明顯是朱弘昭醞釀很久的東西,誰敢忤逆?

  可實在是不成,這會使得科舉官制動搖,這是動搖國本的東西。

  史繼偕抱拳道:「殿下雄才大略,胸襟之寬廣令老臣汗顏。不過這求賢令1出,待職進士如何做想?」

  此時的大明並不缺少做官的人,很多人還在排隊等著呢。

  坐回椅子上,朱弘昭端茶抿一口道:「做不得官,難道這些人還做不得吏?為何漢唐強盛,種種原因不必細說,我大明也不差多少,只是有1點與漢唐相比較差了一些。」

  「兩漢之際,多少能臣由吏而來?也許是因為當時是徵辟舉才,而不是如今科舉舉才。沒有完美的制度,多少英才折損在8股文面前,空有1腔熱血卻報國無門。」

  「地方胥吏因做不得官,自然也顧不得名譽,所以他們往往能做下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惡事來。而且各地胥吏父子相襲,操持政務甚至有架空朝廷命官者。故而,孤欲整頓吏治,從上而下治標不治本,從下而上才能根除一些頑疾。」

  「朝廷的政策是好的,傳到下面縣令手裡也是好的,可在司吏手中就變了花樣。所以,吏部吏治,首不在官,而是吏。當年孤年幼時,先王屢次向宗人府為孤請名,卻過不得胥吏這1關,所以整頓吏治,刻不容緩!」

  朱弘昭說的很明白,他不會用這批舉薦上來的人替換此時的官場,他只是用來整頓各地吏治,打破各地胥吏父子家族抱團接替的壟斷局面。

  這簡直是要抽士紳的脊梁骨,各地的吏被清洗,那麼新的由朱弘昭派下去的吏,肯定會按著國法收稅,這讓與胥吏勾結避稅的士紳怎麼活?

  士紳有層次,最低1級才會與吏打交道,可他們是組成士紳的基礎力量。這批基礎力量被瓦解,那所謂的士紳不納稅的壟斷利益,也9成了空架子。

  5名內閣相互看看,俱是苦笑。

  這位殿下實在是毒辣,借著袁樞的事情給他們分了紅利,先給了好處,並用這個好處斷絕了他們對後代前途的擔憂,然後開始提要求,要整頓吏治。

  有了之前的好處,他們的家族也不用和吏這1階層打交道,那整頓吏治就整頓吧,反正他們也阻撓不住。

  再說士林呼聲中就有對8股取士的不滿和非議,多少人折翼在8股文面前。他們怎麼會認為是自己不行,自然而然的要認為是8股文的制度不行。

  所以朱弘昭的招賢兩令有廣泛的輿論基礎,是阻擋不了的,誰阻擋,民間的輿論會指著脊梁骨罵。

  東林為什麼火?

  原因就是他們罵朝廷,罵到了所有屢試不中的士林子弟心坎里了,有了這幫士林子弟充當羽翼,東林自然9掌握了輿論權。

  葉向高站起來抱拳拱手:「殿下順應人心,清理整頓吏治,天下士民之福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