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晉商與蒙古
2023-12-17 18:06:28 作者: 孤君道
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張家口和蒙古地區做生意,歷經7代,傳至范永鬥成為張家口地區對滿蒙貿易的漢族大富商,時人稱其「賈於邊城,以信義著」。
這是個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這傢伙和韃虜做生意,做的次數多了,在狡猾的韃虜那邊,都攢下了深厚的信譽。每1筆信譽,就是1筆血腥罪惡。
當時,居於東北的女真族開始軍事擴張,由於和明王朝的敵對關係,他們所需要的軍事、生活物資,只能通過張家口的貿易市場獲得,也就是以張家口為基地運轉過去,范永斗和其他7家商人9開始做這方面的生意。
簡單來說,就是建奴揮刀子賣命去搶,這幫商人賺取高額利潤並負責銷贓。當然,初期的建奴十分依賴他們,每次軍事行動後,建奴也9混個溫飽,油水都被這幫商人撈去了。
在傳統的晉商中,這批晉商屬於新生力量,是專門依靠走私起家的。而傳統的晉商,則是與徽商、浙商、潮商以及蘇商齊名的地域性大商。
最輝煌的時候,晉商1度把持了南京的經濟命脈。力壓浙商、徽商、蘇商,使山西人1度成為人傻錢多的代表。針對在南方的山西人,明朝時發生了不少經濟詐騙。
不是山西人招人恨,而是這些山西人水準太次,跟著大部隊什麼都不操心就能撈錢,很快9肥了然後騎鶴下揚州開始單飛。面對這樣有錢還沒經驗的大肥羊,3教9流的人物自然要湊上去咬上1口。
當時的山西人,只要肯出來干,9絕對有的撈。
畢竟晉南就是有名的鹽城,製鹽販鹽有著天然的優勢。這裡的鹽、塞外的皮毛,山西貧瘠的產出,使得晉人逐漸向商業一行發展。
聰明點的晉人,都會去經商。只有那些有深遠目光的晉商家族,才會讓子弟專心攻讀,比如張4維就是蒲州張家的利益代表。
明朝時,晉商通過經營邊防軍需物資起家,通過運輸軍糧獲得鹽引和銀兩。由於山西南部有鹽池,賣鹽、取鹽都非常方便,因此累積大量資本,形成了晉商。
當時號稱:平陽、澤、潞3府富豪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
明代中期,鹽業制度由「開中制」改為「折色制」。「折色制」是指將鹽業經營權即鹽引給了另1批商人,商人在內地9可以拿錢買鹽,然後運到各地去賣。徽商就是這個時期興起,漸漸超越了晉商,晉商的鹽業經營遇到了困難。
由於王崇古和親家張4維的努力,為了壓住徽商,允許明朝百姓即晉商和蒙古、女真等其他部落、國家與地區做貿易。晉商的事業轉向對外貿易,也使得9邊軍屯、民屯、商屯徹底荒廢!
原來的政策是商人在9邊組織商囤、民屯,用每年上繳邊軍的糧食換取鹽引,利國利民卻利益單薄。後面的事情9因為這個政策的變動,9邊邊軍斷了自給自足的道路,只能依靠朝廷的補給。雖然1度增加了朝廷的稅收,卻增加了1個大包袱,而其中肥了1批鹽商,即晉商。
這8家商人都是太行山以西之人,明末時以貿易來張家口。即王登庫、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賓、田生蘭、翟堂、黃永發等8人,其他晉商慢1步,屈居他們之後,其中以范永斗為領袖,因為他最能來錢。
本來山西本土的晉商被大同鎮邊兵折騰的欲仙欲死,在張家口那1批晉商,也就是專門做走私起家的范永斗等人,也只是不爽而已,畢竟沒有山西本土的貨源,他們還可以從北直隸進貨。
然後,齊王連夜抄了李維翰的家,順著線索廠衛1路抄到張家口,這些家族也是好不容易脫了1層皮才從張家口離開,回到山西老家準備東山再起。
可朝廷里的事情他們實在是插不上1點手,只能眼巴巴看著明軍封鎖戰略1步步形成,就連出塞都成了問題,這樣下去還怎麼做生意怎麼掙錢養家?
按范永斗的話來說,錢這種東西他已經掙夠了,他只是喜歡掙錢的這個過程而已。
沒錯,看著1百兩銀子的糧食在蒙古人那裡披上1層皮,在建奴那裡走1圈回來,最少能變成34千兩,這種過程,是個人都會喜歡……
張家口大本營被廠衛查抄後,范永斗等人回山西,準備重新挑選1個地點做出塞中轉站。然後,他們抓瞎了。
大同邊兵軟硬不吃,連范家搜來的1對姐妹花都敢搶,這讓范家徹底抓瞎。他們和山西本土晉商一樣,被大同邊兵卡住了脖子,於是,他們鼓動奔走下,插漢部林丹汗與老奴結盟,為了共同的利益,向大明發起兩個方向的進攻。
本以為朝廷應付建奴已經夠嗆,出乎他們的預料,兩線作戰,準確來說是3線作戰,朝廷依舊不怕。在西南戰事尚未平定前,朝廷對薊遼、宣大開始了第1波動員,毫無妥協的意思。
既然朝廷都不怕,那就來打吧!
晉商有人脈、有資本煽動戰爭,但他們沒有控制戰爭的本錢以及能力。那個可惡的何沖,萬騎奇襲伏擊,1口氣將土默特部打的傷筋動骨。然後林丹汗的表現,更是讓晉商表示無語。
你們可是蒙古人啊,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孫,怎麼現在連硬仗都不敢打?甚至連邊塞都不敢主動進攻,還要晉商發動大本錢搞內亂才會入塞。
晉商已經失去了上岸的機會,只能1條道走到黑,在大同東路參將郭諒不配合的情況下,策動了郭恕之變,使得林丹汗親率5萬蒙古騎兵入塞。
接下來的戰爭走勢,讓晉商與林丹汗一起抓瞎了,宣大邊軍也不圍剿高機動性,有數不盡糧草補給的林丹汗,只是重新奪回陽和口,實行關門打狗的策略。
林丹汗打了1次大同,進攻不利後1條路走到黑,直奔西安殺去。明軍強的是宣大邊兵,內地的防務就是紙糊的,在這裡,蒙古人找到了自信心。
當然,如果屁股後面追擊的宣大3萬騎迷路的話,那麼他們就能放開膀子去搶,也不會這麼狼狽的邊逃邊搶。最好能攻破太原城,綁了晉王使得明軍束手束腳。可惜,屁股後面的明軍鐵騎追得太急了。
雁門關的道路實在是難走,更別說是攻取。太原鎮與大同鎮之間的主要官道,是大同朔州與太原寧武所沿灰河走勢的官道。
蒙古人9順著這條官道跑到太原鎮,順著官道朝太原城1路跑,後面宣大鐵騎1路追,不時上去咬1口,練練兵,積攢軍功。
丁力、何沖、郭諒、盧象升率領的宣大鐵騎,分成3路驅趕著蒙古騎兵向南轉進。而蒙古人1路上並沒有成功搶到多少東西,補給還是多虧了晉商提前布置的糧庫。
這些林丹汗知道,下面的蒙古兵不知道,還以為他們很能搶,打算9這麼一直搶到了西安,結果在風陵渡,晉商安排的船隻被李墨軒帶人劫走,蒙古人被堵在了平陽府西南角,隔河望著惶恐的潼關,只恨鞭長莫及。
平陽府,古稱河東郡。與河西郡、河內郡一直是漢唐之際主力騎兵的出產地,3河騎士的名聲,不是吹出來的。
等把蒙古人合圍在風陵渡,已經到了7月下旬。這時候的晉商,他們的罪證也被收集的差不多了,飛熊衛也布置到位,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清算。
7月25夜,平遙縣城。
平遙在政治版圖上只是1個毫不起眼的小縣城,但在軍事的角度上,這個地方1點不比太原城弱。不是這個地方地勢重要,而是平遙縣城修建的非常的氣派!
平遙縣在山西中部,平遙城牆,建於洪武3年。任何1個朝代的太祖時期的工程質量,都是十分過硬的。平遙城也是如此,2百5多年過去,經歷風吹雨打,多次地震,依舊頑強屹立在這個地方。
平遙城牆周長十5里,高45丈,底寬56丈,頂寬兩3丈,牆身素土夯築,外壁城磚,以白灰包砌勾縫。所以非常的美麗,也非常的結實。
環城開城門6道,城門外均有吊橋,門外築瓮城,瓮城上有重檐歇山頂城樓,4周各有角樓1座。牆體,每隔23丈,築觀敵樓1座,城牆上共有72座觀敵樓。
由於瓮城共有6座,形成烏龜形狀,故有烏龜城之說。平遙城牆馬面多,造型美觀,防禦設施齊備,為中國歷代築城之僅有,並以築城手法古拙著稱於世。
這座城之所以修建的如此氣派,原因就是這裡起初有可能成為朱元璋某個兒子的封地。而且汾州平遙縣的位置說緊要也9那樣,說不緊要,也是扼住太原方向南下的要衝之地,故而這城牆9修的豪華了些。
版圖規劃,永遠都是最神秘的1門學科。要將每塊地方分割的零零碎碎使之地方能相互鉗制。不管以前還是未來,每1個地區光從地勢來說,都是殘缺的,形不成完整的防禦圈子。其中原因,9不必細說了。
反正明初時人工成本低,給工匠管伙食9成。不像現在遼鎮各種修城,各種花錢流水。因此,造9了另類的平遙縣城。
另外說1下,范永斗是汾州介休人,介休與平遙的距離徒步走,再懶的人也能達到朝發夕至的水準。
而山西晉商天下跑商,除去賺錢這個直接後果,還造成另外兩個後果,那就是跑商的人會練上幾手武技傍身,郭諒與高傑就是其中的典範。再1個,就是山西的鏢局,真的非常多,甚至有將分號開到蒙古部落里去的……
此時安靜的平遙城,並不安靜。
高傑騎馬立在城門前,當年那個茶棚還在,只是賣茶的由老漢轉為1個中年人,與老妻在茶棚前瑟瑟發抖,看著突然間殺出的兵馬。
看旗號不是入塞的蒙古韃子,是官軍。可這大黑天的,蒙古韃子與官軍有啥區別,1刀把你搠死,誰知道你是被啥人弄死的。
劉良佐緩緩騎馬趕來,低聲道:「城裡有變動,我等先吃個西瓜,這大半夜的,西瓜冰的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