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常山趙子龍
2023-12-17 02:26:54 作者: 狂生爾
將將要追上公孫瓚,忽見得後陣里奔出一員小將來,飛馬挺槍,直刺文丑而來。來者雖是一員小將,但觀其使槍氣勢,當非先前四小將可比,文丑不敢輕心,當下回馬與之戰於一處。
此一番大戰,卻是好生了得,二人槍來馬往,只殺得天昏地暗,只讓公孫瓚看得心驚膽顫不已,只斗得六七十個回合,卻是文丑眼尖,見得公孫瓚帳下精銳白馬義從四面圍殺過來,當下心驚不已,棄了眼前小將,一路殺將著往回而去了。
卻說,公孫瓚見得自家軍馬至,終是放下心來,又見得眼前救自己的小將儀表堂堂,一身武藝更是難得厲害,遂起了招賢之心,問及其姓名來歷,那小將答道:「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袁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轉投將軍麾下。」
常山真定人?袁紹轄下??公孫瓚只作此人乃是常山人,歸於袁紹麾下,可能為袁紹間細,心裡暗自不喜,只是面上卻是不表露分毫,當下領了趙雲同歸寨里,整頓兵馬,以待來日與袁紹大戰一場。
明日,公孫瓚兵分兩路,應著騎兵之利,遂擺一燕尾陣只作夾鉗狀,自領中軍於後,以為接應。
袁紹亦是不敢落後,亦把軍馬分為兩路,令大將顏良,文丑為先峰,各引弓弩手一千,分立左右以對公孫瓚;令在左者射公孫瓚右軍,在右者射公孫瓚左軍。
如此交叉火力輸出,可算是相當的有創舉的一招。再令麴義引其軍先登營八百強駑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袁紹自引馬步軍數萬,於後接應。
兩軍陣圓處,只聽得一聲炮響,公孫瓚先鋒大將嚴綱引鼓提刀,直取中軍麴義。
麴義,本西涼羌氐人,性傲而善斗,猶善弓弩,且善養士卒,有本部兵馬千人,皆羌氐人氏,個個弓馬閒熟,麴義聚而號先登營。
本冀州牧韓馥手下大將,奈何韓馥不善兵事,兼且素有輕慢氐人,麴義怒而棄之,轉投袁紹處。算是整個冀州里最早一位投靠袁紹的高層領導人物了。
此番麴義著八百先登營強駑手於中路,見得嚴綱兵馬一路殺將過來,亦不為所動,只著眾軍士皆列盾於前,只做防禦之狀。
待得嚴綱將將近得射程之內,麴義一聲大喝,八百強駑手齊聲動,一片崩爆弓箭聲中,嚴綱一千先頭部隊騎兵即死傷過半之數。
首當其衝的公孫瓚手下大將嚴綱,更是被連射了數枝利駑,死得是不能再死,麴義拍馬而出,揮刀割下嚴綱首級,揮軍直往前衝去。
眼見得折了前軍並手下大將嚴綱,公孫瓚急著左右兩軍收攏夾口,欲要來救出前路被麴義擊潰的大軍。沒奈何左右二路皆被顏良、文丑指揮弓弩手射住了陣角幾番死沖皆不得寸進,公孫瓚沒奈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前路大軍被麴義慢慢的蠶食掉。
從卯時直殺至辰時左右,公孫瓚前鋒大軍大敗,反觀袁紹處,顏良、文丑、麴義三員大將已是並處一線,呈齊頭並進之狀,三將各領本部兵馬一路橫掃而上,直殺過磐河,只殺得公孫瓚大軍那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公孫瓚軍大敗而回。
卻說公孫瓚輸了一陣,又折了大將嚴綱,哪還敢出來迎戰袁紹,任袁紹手下百般辱罵,整日裡亦只龜縮於大營內堅守不出,一邊卻是暗著手下大將田楷,王斗之流回右北平再調大軍而來。想他公孫瓚鎮守右北平多年,底子雄厚非凡,自不是袁紹這種半路出家的諸侯能比得。
如此,雙方算是在這界橋處相持了下來。
卻說,公孫瓚這邊小動作不斷,自是被袁紹探得個明白,袁紹新得了冀州,正自不穩的時候,手下兵馬亦只有原南皮的那幾萬大軍,哪敢現在就跟公孫瓚去掰這手腕,當下傳來帳下眾謀士,以尋問應對之策。
有謀士許攸諫言道:「今將軍新定冀州,正需外安強敵,內安人心之時,沉長大戰,卻是對我軍大為不利,將軍應早做決斷,以退公孫瓚大軍。」
「子仲之言,吾亦知之,然當如何以退公孫瓚大軍?」
「可按當日之所約,平分冀州,攸原憑三寸不爛之巧舌以退公孫瓚大軍。」
「子仲之言差矣!」卻是一旁的謀士郭圖接口道:「我軍又有何處懼於那公孫瓚?想那公孫瓚遠涉千里而來,戰我冀州,已是落得下乘,信都城高牆厚,我軍占得地利之便,又挾磐河之戰大勝之威,眾將士士氣高昂,戰意昂然,公孫瓚再運兵馬而來又何懼之有。」
「公孫瓚軍有馬軍一萬,步卒三萬,人啃馬嚼,幽州又非產糧之地,兼且公孫瓚軍只一右北平太守,又得多少糧草以為繼。如今敵我二軍已相據界橋二月有餘,公孫瓚軍皆幽州人士,如今已是軍無戰心,思鄉歸切,公孫瓚戰不得戰,退亦不得退,正處左右為難之間,如此人和,我軍亦是占得幾分。」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地利、人和我軍皆占得,又何必割地以求和?只需按兵不動,堅守不出,不出月余,公孫瓚軍自潰於城外。」
略一思索,袁紹即滿意的朝郭圖點點頭道:「公則之言甚善」
不得不說,許攸的計略出得很臭很臭,至少在他沒有摸清袁紹的本意的時候,出了這麼一個策略,那是絕對會被袁紹給忽略了。
反而倒是郭圖,說出的計略來,雖然亦是頗多牽強的地方,但不可否認,郭圖的這些話,那完全是說到袁紹的心眼兒里去了。
新得的地盤兒,任是誰也不甘心就這般的吐出來,更何況,此時的袁紹還是穩穩地勝了一局。
此時的袁紹是明智的,是善於納諫的,更是自信的。因為此時的袁紹正是新得冀州這塊豐腴之地,正自大展宏圖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