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降
2023-12-16 15:17:51 作者: 淡墨青衫
他是在本鎮擊敗劉澤清後才奉命北上。
畢竟軍情司在本鎮和淮安揚州乃至南京的布局都是初步完成了。
說起來梁世發都頗為無語。
整個南明小朝廷在內鬥也就算了,各鎮之間,還有至朝廷之間,根本就沒有防止細作間諜的部署。
當然也不可能有人派間諜北上,打探清廷的真實意圖,以及清軍的人數,兵力,軍械,戰馬,糧草等軍機情報。
朝廷上下充斥著無能偏見,還有莫名其妙的樂觀及幻想。
相對於對北方的防患和重視,南明小朝廷更注重自家的權力鬥爭,在這種時候四鎮也是烏煙瘴氣,一派混亂。
劉澤清在淮安還是繼續興修他的大宅,只是集中了一些兵力沿著淮河兩岸布防,看來是害怕閔元啟趁其不防突襲過來直接抄他老家。
黃得功在下游防左良玉,劉良佐就是擴軍和搶掠錢財,高傑倒是有些北伐的意圖和打算,但一鎮之力能做到何等模樣,現在也是難說的很。
當然,梁世發也壓根不知道,過不了多久高傑被刺身亡,徐州鎮折騰的北伐徹底熄了火,這個鎮還沒有等到清軍南下就幾乎自己玩完……
倒是閔元啟擊敗了劉澤清後,南明小朝廷短暫的震驚之後還是有了正確的選擇。
大河衛開鎮,閔元啟授都督僉事,大河衛總兵,其麾下還可以有一員副將,鎮守鹽城,一員參將,鎮守海州,兩名游擊,兩守備,則是守備大河衛下游的三個千戶所和一處水關。
這樣一來等於是把從海州到鹽城的地盤給了閔元啟,算是把淮安府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給了新成立的大河衛鎮。
劉澤清對此也是毫無辦法,只能捏著鼻子忍耐下來。
畢竟他是打了敗仗,在沒有能力和決心和大河衛鎮再次開戰之前,對朝廷這種明目張胆的偏幫之舉,劉澤清也只能接受。
否則就是要冒著丟掉剩下地盤和大河衛鎮殊死一拼,朝廷不會支持,其餘各鎮會趁火打劫,搞不清山東鎮就會成喪家之犬。
劉澤清沒蠢成這樣,只能接受。
事情過來十來天,陳名夏這裡居然也收到了消息,足以證明此人確實是消息確實是相當靈通。
「我家少東主是在大河衛鎮當了軍機贊畫……」提起大河衛鎮,梁世發當然是內心充滿自豪,不過他很謹慎小心,並沒有把這種情緒顯露出來。
當下只是相當謹慎的有一句答一句,並沒有渲染太多。
「奇了。」陳名夏並沒有懷疑什麼,這個時代哪怕是人傑,對所謂的細作間諜的防患也多半是在話本小說上,現實中根本沒有什麼過多的手段和想法。
要不然老奴在剛起兵時,居然是把遼陽瀋陽滲透的相當厲害,並且在暗中買通了很多明軍將領和蒙古韃兵。
在遼陽和瀋陽戰事時,這些買通的人給了八旗極大幫助,可以說最少得占三成到四成的功勞。
當時的大明兵部提塘官也是後金細作,出賣了相當多的情報。
所謂的特務組織,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東廠和錦衣衛,對防患建奴細作毫無建樹,也未曾派出細作到遼東去刺探敵情,完全成了無用的花瓶。
到此時後金變成大清,武力上已經成碾壓狀態,當然也就不屑再用細作間諜之法去刺探南明軍情。
況且是有洪承疇等熟知明朝情形的大吏在朝,比起那些只能刺探底層情報的細作,這些降官的作用要大的多,也實用的多。
「這大河鎮相比山東鎮和高傑所部,有什麼不同之處麼?」
陳名夏是出於好奇,梁世發想了想,決心還是透露一些,或許這陳某人能因此更合作一些,也是猶未可知。
「大河鎮是閔元啟閔總兵所創,他的出身也是如陳大人所說是大河衛閔家。此前閔總兵有感於衛所已經成了運軍漕夫,毫無自保之力。因此自出身家訓練了一些旗軍,原意就是衛護本鄉本土……」
陳名夏點頭道:「河南,山西,山東很多官紳世家都有募集義軍,武官也有自創團練的,並不為奇。」
「此後就是有海盜土匪來犯,被旗軍擊敗,斬首千級……然後便是與山東鎮兵交戰,大破其萬餘精銳。現在大河鎮初立,朝廷雖未給予多少錢糧資助,但本鎮因掌控鹽務,銀錢倒是不太缺,朝廷給了幾萬石糧,暫且也是夠用。因此鎮兵募集了過萬新軍,加上原本老兵,已經有勁兵一萬三四千人,分為三個營又一個獨立千總部,駐守海,鹽之間的大片地方也是綽綽有餘。我們東主在雲梯關主要是在鹽務上,也理會一些外務之事,此外就是和朝廷打交道等事也是在我們東主身上。除了東主外,淮揚道周大人的兄弟周亮敏周老爺也是在大河鎮幫手,料理一些鎮內雜務……」
大河鎮原本的一些人手,比如諸聞之類的吏員,雖然精明幹練,在鎮內也算是一號人物,並且諸司的工作都是這些吏員在做,但這些話是不能告訴眼前這眼高於頂的文官,否則反而是適得其反。
果然,陳名夏聽了之後輕輕一笑,說道:「怪不得朱兄是留在大河衛那邊,原來是和鹽務相關。至於周亮敏,想來是周氏兄弟不甘當一個空頭淮揚道,大河鎮算是他們栽培出來的後勁麼。」
「也不盡然是栽培。」梁世發謹慎的道:「大河鎮其實自行其事,雙方算是合作的關係。」
陳名夏顯然不以為然,周亮工和周亮敏也是出身世家,在士林中頗有名聲,特別是周亮工的詩詞和書法造詣都是不低,和龔鼎孳這樣的名士周家兄弟也是頗有交情。
就算現在文官已經失勢,想來淮揚道和世家名士總不至於去攀附一鎮總兵,特別是剛剛成立起家的小總兵。
「大河鎮與其餘各鎮情形不同……」梁世發知道對方心中所想,接著道:「本鎮上下一心,練兵猶為嚴格甚至殘酷,軍法森令,號令如臂使指,閔總兵威信極高,領兵交戰尚未一敗。此外便是軍餉充足,足兵足餉,軍械器具也是各鎮最精,總兵從未私留一文,所有將士所得都是足額,所有收益,俱是用來購買戰馬軍器。正因種種不俗之處,我們朱家才決心全力相助,請陳大人詳查。」
「我知道了。」陳名夏面色逐漸凝重,顯然內心對這個大河鎮也是有了足夠的重視,但他還是很快搖頭,說道:「你們在南邊也是有所不知。清人是全力入關,非前五次入關的規模可比。攝政王雄才大略,絕不願止步京師,近來在京師不過是因為天氣炎熱,北兵畏暑所以暫且停馬。最多再過三五個月,今年底至明年初時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外藩蒙古騎兵,還有大明平西伯所部兵馬,三順王東江兵,新降明軍等諸部,加起來最少二十萬眾會分批出兵……這可不是我大明的所謂二十萬兵,其中數萬滿洲大軍根本無人能敵,便是平西伯部和東江三順王都是我大明第一等的強兵,便是唐通等新降官兵也是九邊重鎮的精銳。南兵,特別是四鎮那樣的鼠輩根本就不可能是其對手!也就是李闖擁眾百萬,雖是在一片石吃了虧,但其部還有幾十萬精銳,如果能在河南或是潼關,還有山西各地擋住八旗進兵之路,使清軍和闖軍陷入糾纏苦戰之態,那大明還是有些機會,沒準能夠整治好防備,但只要任何一方得勢,挾大勝之後的威勢南下,以我之見,多半還是會瞬間使四鎮飛灰瓦解……一旦四鎮瓦解,你以為南京城裡的那些所謂京營兵,還有城中的那些勛貴大佬,江南的官紳世家,哪一家哪一姓會替大明以死相抗,甚至為此殉國?」
陳名夏臉上露出苦笑,也有一些難堪。
大明京師陷落時,真正守備城池並且在皇城與闖軍交戰的就是幾個司禮太監和御馬監的太監們,此外奮戰到底的是上三衛的皇城禁軍,雖然人數不多,也是力抗闖軍主力,在天街和皇城城門和宮城之前與來犯的敵人血戰到底。
崇禎在景山上吊之時,陪伴的只有王承恩一個太監。
皇帝死後,殉國的有大學士范景文,尚書朱柱桂,倪元潞,左都御史李邦華,侍郎王家彥等大臣。
殉國的勛貴也是不少,太監為數最多。
錦衣衛是從指揮使王國興,到同知李若圭,千戶高文采等諸多武官俱是血戰後殉國而死。
陳名夏先降闖,現在又打算降清,內心的不安和羞恥感也是相當強烈。
現在與其說陳名夏在說服梁世發,不如說他在說服自己。
是的,酷烈天威之下,不降又能如何?
大明氣數已盡,君子也要擇良木而棲。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大明已經傳十七帝至近三百年,也確實是王氣盡斂,從這幾十年的災害和兵火不斷就看的出來。
亡國定矣。
梁世發直直的看著眼前這滿腹詩書文名滿天下,氣質相當出色的官僚,直楞楞的道:「小人臨行之前朱東主曾有言,不論如何,大河鎮不會降,真有八旗南下之時,惟有奮戰到底,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亦是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