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產量
2023-12-16 15:17:51 作者: 淡墨青衫
沈永定了定神,抱拳道:「回大人,現在已經製成三十支銃,十五天後再有一百一十支可以出工坊。」
「還真是和人數相當。」閔元啟苦笑一聲,說道:「鑽銃管的速度是真的提不上去?」
「真的沒有辦法。」沈永面露慚愧之色,說道:「制甲來說,按大人所說的辦法,分為鐵片作,鉚作,還有麻繩作,最後穿甲作。各作分工明確,流水制甲,咱們說一年能制兩千領甲,主要也是歸功於大人所授的這些辦法。制火銃也是,分為銃管作,扳機作,鉚接作等若干作,也是流水作業,最終一體成型。別的工序,熟手匠人越來越多,製造零部件也越來越熟,甚至銃管也好做,只要精鐵不缺,銃管一天就能做出好多支出來。但鑽銃管這活計,有多少人就鑽出多少支銃管,一個月鑽好一支。現在大人撥了一百多學徒進來,除去還在學徒的幾十人,到下個月火器作坊可以保證每月出一百五十支合機銃,更多的便是無能為力了。」
閔元啟大為皺眉,但他也知道沈永是真的盡了全力。
流水線生產,用卡尺等工具保證標準化生產,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走到了技術生產的前列,閔元啟也沒有更多辦法可言。
就算有水力機械利用,比如閔元啟知道很多水力機械,水力鏜床,水力擊捶之法,還有水力紡織機等。
但這些機器在閔元啟大腦里也就是一個印象,具體的原理他也明白,但叫他畫出圖紙細節,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了。
閔元啟的專業是環境保護和農田改造,屬於農業生態學的範疇之內。農學說是理科,因為要涉及到生物學科,但閔元啟的機械知識和動手能力都相對偏弱,就眼下懂的這些,也是後世在網上閒逛時隨便看到的雜學,當時只是覺得有趣,誰知道現在居然用的上?
當然,說用的上還早,現在閔元啟對工坊的影響仍然是屬於管理學的範疇,並不涉及到機械冶金等工業製造和技術改良。
閔元啟皺眉苦思,甲冑,火銃,這兩樣是他打算克敵制勝的法寶利器。
這兩個問題必須要解決,解決不了就根本不要打算與南下清軍對抗,實力不夠硬往上湊是給對方涮戰功涮人頭,何必這般愚蠢?
但沈永等人也是盡力了,說是招幾百上千人來鑽銃管肯定也不現實,這麼多人力物力放在工坊,每天就是跟一根鐵管過不去,這麼大的消耗和投入,實在太蠢,就算閔元啟真的下這種決心搞人海戰役,那麼制甲呢?制甲相對鑽銃管可是複雜的多,流程多,技術含量高,想搞人海戰術也不現實,又涉及到大量工具的儲備和使用,這麼一算,投入又是海了去了。
哪怕是知道這兩樣東西萬分重要,閔元啟也沒有辦法打響這人海戰役。
軍營需要錢,農田水利需要銀錢,鹽池,幾處大工地,其餘的工坊,還要留儲備資金。
購買戰馬,硝磺,成衣……
閔元啟晃了晃頭,果斷的把頭腦發熱不切實際的想法給拋開,轉頭向沈永道:「帶我去鑽銃管的地方看看。」
「是,大人。」
沈亮和李俊孫等人留在靶場繼續試那新銃,哪怕走出很遠之後,閔元啟也能聽到沈亮對手中的火銃讚不絕口的聲響。
合機銃和魯密銃,還有自生火銃,一般來說都不算中國的技術發明,畢竟底子是來自國外,同時有一些想法也是從國外流傳進來,趙士楨幾個只是將想法落實,然後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當然了,製成這些火槍的還是高手中的高手,還是天才,閔元啟在行走之時,又是高興,又有些抱怨自己。
在後世時,為什麼不能沉心多學習一下滑膛槍的製造知識,還有相關器械製造的知識?某視頻網站上成堆的類似視頻,閔元啟不感興趣還涮到過好多次!
不過,話說回來,誰能對自己的穿越有所預料不成?
沈永領路,閔元啟和朱萬春在其身後跟隨,火器工坊就在小校坊的北端,到達時已經和軍營區相差不遠了。
兩個大型的軍營區綿延數里,從海邊一直抵第四百戶附近了,除了生活區和公務區的大片房舍外,還有兩座大型校場和兩個小型校場,現在都是布滿了訓練的軍人。
訓練中的旗軍是不穿火紅色的正式軍袍,而是一身灰袍箭衣,下擺短,袖口收束,訓練時身體更靈便,至於用灰袍,一則耐髒,二來訓練服容易破損,就不必拿去印染工坊染成藍色或青色了,就是灰白色的原色,可以節省不小的成本。
兩個千總部三千五百多旗軍已經配置完成,現在每個軍官都很忙碌,特別是負責訓練的軍訓司的楊志晉和高存誠等人,這陣子幾乎是吃住都要在軍營里。
閔元啟感覺在清軍南下前可能沒有什麼大仗可打,最多就是剿一剿鹽城和徐州地方的山賊土匪,如果能造出合用的海船,也可以令將士們到海上剿滅那些不成規模的北方海盜。
自鄭家崛起之後,只有北方還有小股的海盜留存,過了浙江海面,海上勢力全歸鄭家所有,原本海商就是海盜,遇不著船就駕船直奔貿易地,如果遇著了,雙方實力差不多就相安無事,只要一方實力稍弱一些,天氣海浪情況又適合,原本正經的海商立刻化身為窮凶極惡的海盜……這等事在沒有王法的大海上是沒有地方說理去的,打的過就能保命,打不過連船帶貨就被搶走,自己的性命也多半不保。
當年海上亂象就是如此,一直到鄭家實力膨脹,鄭芝龍滅了劉香等大股海盜後在海上建立秩序,只要向鄭家交錢,鄭家水師就能保證其海上貿易的安全,時間久了,亦商亦盜的情形不能說完全杜絕,但也基本上是見不著了。
閔元啟就算想造出海船去海上剿滅海盜,估計也就只能在北方混一混,到南方是提前和鄭家交手,現在鄭芝龍還沒有降清,鄭家水師沒有四分五裂,這個時候連荷蘭人也得避一避鄭家的鋒芒,閔元啟就是把兩個千總部的部下都帶上,面對千艘戰艦十萬水師兒郎的鄭家,這點兵力也還是遠遠不夠看的……
要說精兵,按現在的體系流程練出來的兵肯定比一般的營兵強,估計實力也不在普通的明軍家丁之下。
但對著滿洲八旗或是在海上對鄭家的海盜兵,閔元啟估計都是夠嗆。
缺乏實戰錘鍊,缺乏鐵甲,缺乏更好的兵器,這也是現在這支軍隊的短板所在。
朱萬春看著眼前不遠處的軍營,心情卻是和閔元啟完全不同。
三千多雄壯威武的漢子在軍營中做著整齊劃一的事,或是各百總排開間隙跑圈。或是在翻越障礙,在地面上摸爬滾打。
或是在擺開隊列,來迴轉運,左右不停的變換陣列,時而拉開,時而聚集。
或是什麼也不做,就是靜默而立,很多士兵已經站的搖搖晃晃,顯然也是快堅持不下去了。
天氣越來越熱,倒是有醫護兵站在陰涼處等著,有人暈倒了立刻上前用擔架抬下來,看看是脫力暈過去還是怎麼了,現在還沒有到盛夏,但長時間在太陽底下曬著,又是高強度體力透支,中暑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好在醫藥頗全,這些醫護兵的經驗也是日趨豐富,解下軍袍,擦拭,用藥,一切動作都相當熟練。
就在朱萬春眼前,短短時間軍營里最少倒下去三個。
閔元啟也看了一眼,說道:「一上午倒下去十來個是尋常事,過了響午和午休之後是實戰演練,練刀牌,槍術,戰陣對抗,高強度的訓練之下,倒下去的更多。受傷的也是更多,從開訓至今,新兵一般就是體力透支,還有幾個精神崩潰已經遣返回家去了。老兵受傷多是金創外傷,也是給了醫護兵鍛鍊的機會。嗯,有幾個傷勢重的,直接先送院救治,但少了手指或是斷了胳膊,又或是內傷重的,只能在傷好後去幹警備士了,也是可惜了。」
朱萬春倒是真的第一次知道這樣的事,當下眉頭緊皺,沉吟片刻之後還是忍不住說道:「元啟,你的為人我是知道的,雖然殺伐果決,不做婦人之仁。但其實為人厚道,秉性仁厚,從你對鹽池和工坊還有旗軍的這些事,在下也早就看的出來元啟你的為人。說句不好聽的,雖然我朱家與元啟合作是有利可圖,但挑合作之人還是希望是可以長期合作的仁德厚道且有信義之人,營中不光是操練至人昏迷,甚至傷殘肢體,這似乎有傷天和?」
「不光是有傷殘的。」閔元啟神色肅然的道:「實戰演練控制不好的,致人重傷和身死的都是有的,不過一旦有將士致死,訓練主官要被斥責罰俸,從上到下的帶兵武官都要受罰,所以主官們也會儘量避免……但仍然是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