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謀明 > 第一百四十章 出外

第一百四十章 出外

2023-12-16 15:17:51 作者: 淡墨青衫
  「閣部不可。」應廷吉不太理解史可法的自暴自棄,他拱一拱手,沉聲道:「馬瑤草將七不可立之事告之福王殿下,無非就是閣部才是能在內閣中唯一威脅到其地位之人。若閣部自請出外,則姜大人,呂大人,高大人等人,無一會是其對手。」

  「錢牧齋必定起復。」史可法一臉疲憊的道:「到時候由牧齋公他們和馬瑤草在內閣共事吧。」

  「牧齋公未必能入內閣。」閻爾梅搖頭道:「他在十餘年間就從禮部侍郎任上免官閒居,十來年光景下來,名望大不如當年。起復是必然的,但必定也會有人提起大行皇帝對牧齋公不滿之事,若驟然入閣,物議難平,我看,史公最好不要做此想。安心在閣,以公之威望和實權,足以制衡馬瑤草,不能使此輩在閣中為所欲為。若史公出外,諸公不是馬瑤草的對手,又不服馬瑤草掌握大政,南京必生內亂。到時候,怕就是流寇的可乘之機。」

  「嘿,哪顧得這麼許多?」史可法內心頗為絕望,但有一些話連最親信的幕僚也不好說。

  南京這裡的架子搭起來,諸鎮草創初立,但史可法知道現在不過是因李自成的大軍尚在千里之外。

  如果李自成率數十萬大軍南下,怕是各鎮要麼直接投降,要麼望風而逃,指望那些軍閥真心抵抗,史可法也不太有信心。

  如果中樞理的順,合衷共濟,立外四鎮內四鎮,加上各省總兵設立防區,確保長江中游到南京,保住湖廣大半和江南浙江等地,國事尚有可為。

  可是現在這般模樣,福王還沒有監國繼位,內部已經一團糟糕,史可法已經心煩意亂,或者說是心灰意冷。

  就拿七不可立那封信來說,馬士英雖然拿的是抄本,而且上頭的七不可立也不是史可法的原話,是史可法轉述姜曰廣的話,但只要福王看到了,對史可法會是什麼想法?

  史可法自己想想也是尷尬,不知道在將來如何面對福王?

  史可法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或者說是愛惜羽毛,他雖然看似發牢騷,但是出外的心格外堅定。

  這當然又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馬士英一直在地方督撫任上,就算有擁立之功想在內閣一家獨大也是絕不可能。

  史可法決心留在南京,憑東林一脈的勢力,誰能把他排擠出外?

  他又沒有什麼過人的軍事才幹,統籌財務安撫地方的軍政能力也相當一般。

  出外是把內閣大權拱手相讓,更使得內爭白熱化。

  後來馬士英有意和解,在某個東林大佬逝世後其在內閣默哀,結果姜曰廣和高弘圖反而當面表達不滿,他們認為馬士英不是東林一脈,根本不具有默哀東林黨人的資格。

  排外和黨爭到如此地步,東林黨的這些君子們也是真腦殘了。

  東林黨在天啟四年之前是真正掌握了大政,也就是眾正盈朝的那個時期。當時的魏忠賢雖然受寵,但也沒有資格和東林黨正面硬綱。

  天啟四年後魏忠賢大獲全勝,東林黨全面潰敗,到崇禎年間算是撥亂反正,但失掉的陣地哪有那麼容易收復回來,到崇禎十七年之前,東林黨在朝中的實力相當有限。

  不過在崇禎年間也沒有任何一黨坐大,皇帝乾綱獨斷,沒有哪個大臣有機會結成一黨,包括周延儒在內也是一樣。

  到了南明時期,東林黨在江南的實力還是無可撼動,但又被馬士英搶了先機,占了中樞位置,東林不服,又沒有人居中調停,矛盾越積越深,特別是馬士英這人知恩圖報,也是缺乏政治家的基本素養。因為阮大鉞幫過馬士英,其就堅持令阮大鉞復出,為此不惜鬧到滿朝風雨。

  最後在清軍南下時,左良玉在東林黨的唆使下起兵清君側,清軍快到揚州了,南明兩個實力最強的鎮還在內鬥,真是叫人無從說起。

  如果史可法能勉強自己留在閣中,憑他的聲望地位,對馬士英就是牽扯和壓制,內爭也不會到白熱化的地步……

  幾個幕僚都看出史可法的真實意圖,也都明白了其決心已定。

  眾人都是嘆息起來,應廷吉更是連聲冷笑。

  論人品史公是沒的說,論政治家的智慧和擔當,嗯,畢竟是史公幕僚,難聽的話就不說了也罷。

  史可法果然是決心已定,對眾人的反應,並不曾放在心上。

  福王在五月上旬登基稱帝,同日吳三桂引領多爾袞入關,第二天史可法便自請出外到江北梳理防務,歷史在這一天定格,一切都象是天註定一般……

  「應先生也別冷笑……」史可法無奈一笑,將袖中一封蓋了兵部正堂大印的公文遞給應廷吉,然後方道:「淮揚兵備道給閔元啟請功,說是要防流賊,土匪,海寇,這一次有千多人,下一次沒準數千人,他麾下無有道標營兵馬,獨木難撐。是以上了稟帖,請在鹽城一帶立一游擊,以游兵營防禦海邊至鹽,泰地方。再於雲梯關一帶設守備一員,再立一營,淮揚地方空虛無兵,有此二營,防禦上也是能省不少心。閔家世代將門,兵將底子已經有了,不需多費朝廷多少糧餉。周兵備也說了,地方上大戶願意捐資軍需的不少,這事朝廷也就是給個名份就可。」

  史可法含笑道:「這閔家應是託了不少人,也難得周兵備替他這般出力,條條框框出了不少條陳,我看了之後就感覺鹽城一帶海邊真是處處草莽,伏兵處處,真實情形如何?怕也只能一笑了之了。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既然周兵備還有地方上都報功上來,那個閔家有個叫閔乾德的還大張旗鼓送了千多顆首級至南京,總要給周兵備和地方上臉面……這件事,我決意是允准了。」

  應廷吉臉上也是露出歡喜之色,拱手道:「學生替淮揚地方的人物還有閔元啟閔游擊,謝過閣部大人了。」

  史可法微笑道:「我也是為國家栽培作養人才。」

  史可法決心出外之後,對地方人才的渴求程度驟然上升。現在這事,一則是閔家這樣的地頭蛇必定在地方上關係眾多,史可法是有意賣個好。另外就是周亮工這個淮揚道的面子也不能不給,史可法是決心出鎮揚州,揚州是不允許諸鎮或是別的勢力染指,畢竟是江北第一重鎮,史可法也不敢駕臨徐州,並非是抹黑他,史可法如果真的出鎮有意恢復,理應去的第一目標就是徐州,但其從決心出鎮開始,首定的目標便是揚州。

  如果淮揚道的實力增強,毫無疑問對史可法來說也是件好事。

  「希望這閔元啟武勇之餘能謹慎守禮,忠於大明。」史可法感慨道:「這數年來諸多總鎮越發驕縱跋扈,特別是以劉澤清等人為甚。現在其有擁立之功,更難壓制,但願這閔元啟莫要叫我失望才是!」

  ……

  五月初福王入南京,接著祭奠孝陵,入內守備府暫居,五月初三時,

  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朱由崧到南京宮城裡的武英殿舉行了監國典禮。

  當時的南明君臣沒有幾個知道,就在第二天,大明的總兵吳三桂引多爾袞入關。

  滿洲八旗全部主力盡出,十幾歲的未成丁到五六十的八旗老人,只要能上馬射箭的幾乎都被多爾袞給帶上了。

  這種規模的動員已經不是三丁抽一或是五丁抽一,幾乎就是整個八旗都出動了。

  此外就是加上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原本在老奴逝世的時候漢軍已經被趕出八旗,或是被取消了獨立編制,漢軍衰微到幾乎不復存在。

  蒙古左右翼只有一千多人,加上外藩蒙古也就是幾千人。

  皇太極在位的十餘年,恢復漢民地位,建立內院和六部制度,對外來人才不拘一格重用,多次入關搶掠大明境內財富和人丁,加強自身國力。同時征服了蒙古草原,消滅了林丹汗,降服了外蒙古三部,在老奴在時,只有科爾沁勉強算是後金盟友,到皇太極逝世時,蒙古的漠北三汗,科爾沁,巴林,察哈爾,土默特,當初的朵顏三衛諸部,幾乎所有的蒙古部落都以會盟方式降服。

  此後的征明之役,蒙古或多或少都會盟會誓師出兵,如果有違令不至,或是遲到的,皇太極就會加以懲罰,從紀錄來看,蒙古不光是表面上的臣服,已經是做到了財力物力人力俱為女真所用的地步了。

  到崇禎十七年時,女真人的國力已經遠不是當初的那個小部族,完全可以稱的上是幅員萬里的大國。

  其八旗主力兵馬精銳無比,身經百戰,又甲堅兵利,降服蒙古之後解決了戰馬不足的缺陷,在五月三日這一天,福王宣布監國之時,南明君臣尚不知道,也完全不明白,他們將會迎來一個多麼恐怖和可怕的對手。

  他們將呼嘯南下,摧毀一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