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謀明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底氣

第一百三十六章 底氣

2023-12-16 15:17:51 作者: 淡墨青衫
  福王近來見到跋扈驕縱的武將頗多,對他不感冒甚至無禮的文官便更多了。

  眼前劉澤清雖是無禮,好歹是懷著善意而來,平時對杜園這邊也算關照,關防嚴密,物資供應也算豐富,福王對劉澤清還是頗為感激。

  他當然不知,議論剛起之時劉澤清就同意立潞王,甚至建議誅福王以絕後患。

  結果多日過去,史可法始終不做決定,這等擁立大事也敢拖延,劉澤清頓時就覺得事情不太妙。

  加上和高傑,黃得功,劉良佐互通聲氣之後,諸藩雖然不和,甚至很快會互相攻伐,但在擁立大事上還是決定一致,福王血脈最近,容易得到天下人承認,東林黨不下決心,首鼠兩端,這個功勞四鎮當然當仁不讓了。

  福王等若在鬼門關走了一圈,要是東林黨那群廢物稍微有一個心狠手辣有擔當的,一封信就足以斷送掉其小命。

  「劉帥辛苦了。」福王朱由崧訕訕道:「來小王這裡,未知有何要緊事?」

  「殿下當然皇上已經殉國,太子,永王,定王都陷在京師之事?」

  「是,知道了。」

  「聽最新的消息,李自成得京師後未能降服遼鎮總兵吳三桂,其率兵往擊三桂,在一片石為清軍並三桂兵所伏,由是大敗,逃回京師後焚內廷而走,現在京師已經被吳三桂和東虜兵占據。那東虜兵占了京師,號稱替我大明復仇剿賊,占了京師後並未出兵,相反還替先帝發喪,安撫百官,治理地方,其志也並不小。現在流寇,東虜,我大明三方鼎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皇上大行,太子並諸王陷落下落不明,國本不可一日空虛,臣與諸鎮並鳳陽總督臣馬士英建言請殿下往南京監國……」

  「這怎麼行。」朱由崧下意識拒絕道:「本王才德俱薄,實不堪當此大任。」

  「神宗皇帝留光宗一脈,今日已絕,此下便是福王殿下,此時拒絕,奈何宗廟何,如何對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交代?」

  劉澤清根本不給朱由崧機會,擁立之事哪容當事人推三講四!

  當下索性把手一揮,一頂四人抬的轎子已經落在朱由崧面前,劉澤清手按寶劍,沉聲道:「請殿下坐轎起行往碼頭去,今日便起行往南京蒲口!」

  「唉……如此小王遵大帥安排便是。」

  朱由崧身不由已,加上監國和皇帝之位也實在頗有誘惑力,後來潞王都打算好要投降了,馬士英和朱大典等人擁立他時,潞王還是扭扭捏捏的上位監國了。

  眼看福王被簇擁著往碼頭去,大量兵丁也是手持刀槍跟隨而去,劉澤清原本剛毅威嚴的臉上也是顯露出笑容。

  擁立這等潑天大功,加上各人實際占有的地盤已經不小,朝廷已經有立藩抵抗流賊之意,只要諸藩一立,原本就是統幾萬大軍的強勢總兵,加上擁立之功到手,侯伯之位也就算到手了。

  到了這種地步,文官們想壓制武將爵位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大帥,大帥……」

  眼看劉澤清在眾人簇擁下也要往碼頭去,毛師爺自感身上責任很重,當下不顧身邊有兵丁戒備,大聲叫喊起來。

  「找死麼?」一個客兵校尉迎上來,噼噼啪啪便是抽了毛師爺好幾個大耳刮子。

  劉澤清身邊已經有中軍官策馬過來,喝道:「是什麼人大呼小叫的,怎麼彈壓的?」

  毛師爺不顧口鼻流血,狂呼道:「在下姓毛,是鹽城那邊楊世禮大老爺派過來的,有大帥給楊老爺的信為證。」

  「拿來。」

  中軍官取了信覆命,須臾過後便是轉回將毛師爺從一眾人群中提出來,直接帶到大路中間的劉澤清馬上。

  毛師爺自是趕緊跪下,並且將楊世禮的回覆信件高高呈上。

  「哦,這姓楊的願意效力了。」劉澤清臉上有淡淡喜意,他占的淮安在四鎮之中算是不上不下,論戰略要地的要緊不如北邊的徐州,地盤也不及高傑大。

  論對南京的重要性,又不如拱衛在和州無為州一帶的黃得功,也就是和皖北的劉良佐哥倆同病相憐。

  淮安還好在能占到漕運和鹽利,劉良佐毫無疑問是最慘的那個。

  劉澤清還想更進一步掌握鹽城,泰州加揚州,如今在擁立之時又有一個在鹽城揚州都頗有根底的地頭蛇表態效忠,雖然又要牽扯進其餘的瓜葛,不過楊世禮所言之事,在劉澤清眼裡不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耳。

  「回去告訴你家東翁。」劉澤清對毛師爺一臉的血視若不見,從容道:「待我與諸鎮送福王到南京監國之後,自當回來辦他所言之事。」

  「大帥容稟。」毛師爺戰戰兢兢的道:「那個閔元啟新立戰功怕是會被朝廷授官,而且此人擅長練兵,小人害怕耽擱時間久了,其人羽翼一成,大帥就算想對付他怕也有些棘手為難。」

  「你們聽聽,說的這甚麼話?」劉澤清不怒反笑,只是笑聲隱隱有金石之音。

  熟悉劉澤清的人都知道,這是動了怒,但並沒有要到殺人的地步。

  若劉澤清怒極,反而會不動聲色,不露表情。

  此前劉澤清拜大學士劉鴻訓為叔,後山東劉氏族人往淮安來投奔劉澤清,劉澤清又將劉鴻訓的兩子視為子侄輩對待,盛氣凌人,百般排擠,也試圖吞併劉孔和部的兵馬。

  有一次劉澤清宴客賦詩,此人附庸風雅,對自己的詩作向來頗具自信,結果劉孔和看了詩之後默然不語,劉澤清再三逼問,劉孔和無奈道:「不作更好」。

  這句話聽後,劉澤清明顯變了顏色,很快又與劉孔和有說有笑。

  過不多時,原本已經在安東縣駐紮的劉孔和奉命帶兩千部曲往和州,半途之上,劉澤清派大量精兵強將圍住了劉孔和部,先逮拿劉孔和斬殺,然後分批將兩千劉孔和部的兵馬也是全部斬殺!

  這人的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在這件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大帥收拾你們地方一個土千戶,不是翻手覆手的事。」中軍官上前喝斥道:「還不趕緊滾下去,惱了大帥,你人頭不保!」

  「他們鄉下人知道個甚。」劉澤清倒是一笑,說道:「我麾下說是額兵三萬,當初剛南下時,巡撫路大人還阻我入淮,後來老子從鳳陽迂迴,不是還進來了?現在俺們占了淮安大府,還有這麼多縣,到處征餉打糧,要是還三萬人,老子不羞死了?這麼多大兵,餉械充足,老子想打天下都不是不能試試,何況一個地方上剛冒頭的副千戶?這也值得一提?真真是笑死個人了。好了,在這裡耽擱了功夫,咱們得抓緊趕路去!」

  劉澤清說這些話當然不是為了一個區區師爺,就算楊世禮他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現在時勢不同了,崇禎皇帝若還在,好歹還得有個最基本的綱常和軍紀,現在皇帝都大行了,新皇帝是武將們擁立的,還談什麼綱常?

  弘光朝時,有人問劉澤清在淮上動作,建大府,漁肉鄉里,兵馬橫行不法,劉澤清便答道:「皇帝都是俺立的,他該當報答俺,叫俺在淮上享福。若虜騎南下,俺就直下江南,擇一郡安身便是。」

  身為四鎮之一,封爵大將,能說這樣的話,南明之爛也就不必多說了。

  劉澤清南下時只有三萬人左右,其中多半還是營兵炮灰和壯丁,麾下精銳來自本人的家丁和諸將的親兵家丁,加起來最多兩三千人。

  初至淮安外圍時,和高傑一樣都被路振飛給擋了,高傑選擇在徐州安身,劉澤清則是迂迴從鳳陽至淮安,到底占了更富裕的淮安府安身。

  四鎮之中,只有出身京營的黃得功軍紀最好,其它三鎮,高傑流賊出身,軍紀是什麼他根本不懂。

  劉澤清和劉良佐都是毫無品格,也沒有操守抱負的人,他們二人和高傑三部,彼此攻伐,打的屍橫遍野就算了,平時在地方征餉打糧,兵丁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由於監督巡按等文官馭武的體系完全被破壞,四鎮主帥都有爵位在身,史可法視四鎮如屏藩驕子,遇事只知當和事佬,甚至四鎮後來連史可法也不看在眼裡,高傑甚至將史可法給軟禁了。

  要不是有左良玉這對頭在,還有黃得功對中樞雖然也跋扈,但總體上還算恭謹,也相當忠誠,怕是三鎮連最基本的忠於朝廷的態度都不會有。

  崇禎年間的各鎮都要吃空餉喝兵血,因為朝廷綱紀還在,到南明時四鎮基本上是為所欲為,武力就成了保障勢力的根本。

  從崇禎十七年到弘光年這不到一年間,劉良佐部從三萬人膨脹到了二十多萬人,圍攻江陰的就是劉良佐部。

  劉澤清部膨脹到了十餘萬人,黃得功部有七八萬人,高傑部也有十幾萬人之多。

  各鎮不光是兵多,靠著南明給的餉械和地方上的搜刮,武力不降反漲,比在崇禎間受到文官約束時還強的多。

  高傑部就有李本深,李成棟,高進庫等悍將,黃得功部有田雄,馬得功,卜從善,劉澤清部有柏永馥,馬化豹,左良玉部就有金聲恆,馬進忠,王允等大將。

  這些悍將,或替南明效忠,多半則投降清朝,成了武力不遜於漢軍八旗和三順王的強悍存在,其中特別是金聲恆,李成棟等人立的功勞最大,這幾個大將,幾乎是率本部兵替清廷打下好幾個省,李成棟更是一人打下廣東,立功極大,又因為受賞不足,遠遠不及早早投降的吳三桂尚可喜等遼東漢軍,先後反正歸明,清軍為剿滅這幾人又費了老大力氣,這些驕兵悍將都是成型於崇禎末期到弘光年間,特別是弘光年間的混亂使得這些四鎮之下的悍將急速擴充了實力,甲冑兵器加上精銳兵馬多半在此時形成。

  四鎮兵馬相加好幾十萬,左良玉更號稱有數十萬人的大軍,這些兵馬要是朝廷能如臂使指的指揮,各鎮能彼此配合守備,不要說守江淮待北方時變,就算揮師北上的實力差不多也是快有了。

  劉澤清的驕氣和底氣便是由此而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