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薪餉
2023-12-16 15:17:51 作者: 淡墨青衫
不過這樣的話,當著正心情沉痛的兄長,不說也罷。
周亮工是真有些傷感,群臣對皇帝的品性是了解的,對崇禎帝是畏懼為多,也有很多人不滿,而且都不願替皇帝擔責任,但崇禎十七年皇帝當下來,辛苦疲累天下人也是看在眼裡的,離的越遠的臣子,對皇帝的敬畏也是在骨子裡的。
要麼說崇禎太傻,提前南下,以他的威望在南京還是會把南明捏成一個整體,等北方亂完了,不說誓師北伐,南北朝是相當穩的結果了,最不濟也不至於自己吊死在歪脖樹上,張皇后周皇后加自己幾個兒子全部死光光,真是害人害已。
要不說滿清入關後政治情商相當高呢,李自成把帝後草草葬了,清軍得北京之後就允許百官員喪,給崇禎帝後辦喪禮,弔喪伐寇,在士大夫心裡是相當符合古春秋之義,雖然做這事的是留著一撮小辮子的韃子,但大義無虧,小節就不必太講究了。
周亮工此時當然不知京師的事,就是心傷君皇辛苦十七年卻落了個上吊殉國的下場……當下紅著眼圈對周亮敏道:「皇上估計是殉國了,太子諸王也沒跑出來,接下來國家無主必致紛亂,這個當口,什麼兵備道,巡撫,總督,俱是虛的,要抓兵才是真的。這個事,你要當頭等大事來做,只要我能給的就不要勒掯,要什麼給什麼……」
「行,大兄放心,弟明白了。」
周亮敏此時才明白過來,兄長每天愁眉不展所為何來,原來並非是為區區兵備道的權力,而是為了在這亂世之中,有著如濰縣時那般的自保之力啊……
……
朱萬春至南京奔走,閔乾德先至淮安,再至泰州,這些事閔元啟都是沒管。
這些官職地盤之事無非就是錦上添花,對閔元啟來說能得到是好事,得不到也是無所謂。
旁人最多是有些警醒,知道亂世將至,相對閔元啟來說,這個時代的亂世早就開始了。
有精銳兵馬在手就是一切,其餘的均是假的!
打贏土匪之後,接下來的十來天時間裡,第三百戶上上下下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慰問傷兵,撫恤戰死將士的家人,發放撫恤錢糧,兌現承諾等等諸事之後,新開挖的鹽池終於也是出鹽了。
十個三畝到四畝間方圓的大型鹽池,配套不到一百一十個小型鹽池,在縱深五里多的海邊陸續成型。
諸聞和陳德等人還是按著閔元啟上次的經驗,放水入大池,任時間風吹日曬,催化滷水。由於天氣和暖,最早放水的大池子就沒等太久,二十一天時滷水就差不多能用了。
放滷水入化晶池,小池水淺,晾曬一天之後,再推攪一夜,第二天的天時時分,一樣的細白海鹽又是推出了整整一池。
用木鏟鏟上岸,然後晾一天,去除濕氣潮水,裝入布包,每包百二十斤,正好是一石。
一池一天最多就是二十石,多半是不足二十石。
「十池二百石,百池兩千石,每石五錢銀,每日就是千兩……」
「乖乖啊,一個月就是三萬兩。」
「你們兩個夯貨,居然還懂算學?」
「吾其實算過很多次了,手指不夠,腳指都用上了。」
「那一年是多少?」
「這個吾沒有算出來,總有好幾十萬兩吧。」
清晨時分,路邊的露水還很重,在村道和田埂河堤走過來的人們,布鞋的鞋面多半都被露水給打濕了,衣袍濡濕的也不在少數。
就算如此,經過大片鹽池的人們,仍然是大開眼界,興致勃勃。
現在鹽田向前推,防禦區也是往各個方向推了十里左右。
當然不可能全設成警備區,畢竟已經涉及到其餘好幾個百戶了。
各百戶還夾雜民戶,所以想完全杜絕往來是不太現實。
只是在方圓十餘里地方,各設箭樓哨樓,從各百戶里招募三十到四十的精壯漢子,這些人有家有口,想叫他們直接投閔元啟當戰兵是有些不現實,也有些強人所難。
在臨近自己家村落的地方當警備兵,負責守備哨樓箭樓,檢查過往人等是否本地人,是否有各百戶下發的證明,對外地人要隔開鹽池不准進入,就算路過也要查明來意,以防間諜細作喬裝打扮混進來。
很多人也是知道,除了新成立的警備司之外,尚有軍情司,梁世發成了這個新部門的頭頭,他兩次在軍情方面立下大功,已經成了這個部門的不二人選。
人們看著鹽田數著鹽池數量,計算每日銀錢,不時的發出驚嘆聲。
當然也有歡笑聲和閒談的聲響,畢竟海上鹽田雖然相當震撼,在雲梯關這裡卻也不是新聞,甚至在場的很多人都是參加過鹽池的挖掘和建設。
一晃鹽池就成了型,出了鹽,眼下的談論,只是人們在宣洩內心的興奮之情罷了。
若是一般的大戶,或是衛所的高官開出這鹽田,人們最多是會驚嘆,甚至是妒忌,憤怒,抱怨。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哪怕是一年幾十萬兩銀,換來百萬石的糧食,這些好處肯定也是被高官顯貴們給霸占了去。
就算需要用本地軍戶和百姓來鹽池這邊做活計,多半也是將人當牛馬使,雖然還是能賺到吃食,不過那感覺定然是天上地下,不會叫人有絲毫的愉悅心理。
但所有人都知道,眼前這鹽池的主人,閔元啟閔副千戶,不是那種吃光抹淨的性子。
各處到第三百戶攬工的漢子們,每日的報酬都相當優厚,而且相當一部份人在鹽池完工之後留在了第三百戶。
這裡有窯廠磚石,木作工場,還有大型的鐵匠工坊,用人之多就不必多提。
就光一個鹽池就用工超過千人!
附近各個百戶的壯丁早就被吸引的差不多了,就算不便離家的,警備司也是優先招募百戶下的旗軍,發給刀槍,每月訓練十天,剩下時間就在各百戶附近巡邏警備,遇到突發情況集中行動,多半時間就是在各百戶不遠的地方巡邏站班,每月都是可以領到一兩銀子和四斗米的報酬,這個酬勞,差不多就是正經營兵的月餉,這還只是二線警備部隊的薪餉。
一旦成了隊官,旗隊長之類的武官,月餉就是成倍的增長,一個警備部隊的旗隊長,差不多就是和此前的百戶官們收入相抵了。
大量出鹽之後,閔副千戶手中的銀錢更足,也是拿出更多的銀子反哺在地方,當然也是使得剿匪之後的閔元啟,聲望如坐了火箭般的直線上升……
待遇最優厚的,也是最叫人眼紅的,當然還是閔元啟一手帶出來的旗軍們。
鹽池大規模出鹽後,哪怕現在攤子比此前大過多倍,閔元啟還是再次提升了旗軍們的薪餉待遇。
每個普通的旗軍步兵,月餉是二兩銀,一石糧,這個待遇和此前的隊官相差不多。
隊官們則是四兩銀,兩石糧。
旗隊官則是八兩銀,四石糧。
百總級別則是十二兩銀,十石糧。
這個待遇,令得最低檔次的旗軍步兵,月餉也是比警備兵們要高出一倍還多,比起普通的工人也是高出近一倍。
也就是鹽池的工人們,薪餉勉強能達到旗軍步兵的七成左右,也是因為鹽池工人相當辛苦,推攪鹽池都是整夜不睡不休,第二天上午還得碼垛,然後才能休息,到了晚上起來吃罷飯又得到鹽池繼續勞作,這樣辛苦在後世很容易引起全民的反感,在這個時代,月餉一兩半加一石糧,鹽池這個工作已經被很多人搶破頭了。
可惜鹽池只收二三十歲的精壯漢子,超過三十五歲的就不要了,年齡越大身體的隱疾就越多,雖然以閔元啟的權勢,隔一陣子死一個過勞死的鹽池工人根本不必當回事,完全壓的下去,但也沒有必要損傷自己的陰德,破壞自己在眾人心中的偉岸形象。
旗軍的高薪待遇,也是引爆了四周方圓幾十里青壯漢子的情緒。
特別是各百戶之下的旗軍,年齡是十八到三十五之間的漢子們,情緒更是激動莫名。
旗軍的管制相當嚴格,這個信息早就傳揚開去了,早起跑圈也罷了,就在第三百戶附近,但旗軍步兵現在是要經常拉練,基本上是三天一次來回五六十里的拉練,要求是一個上午內完成。
有時候就是來回百里的拉練,還要帶上被褥毯子,水壺,火石,急救包,小刀等雜物,加上自己手持的兵器,不管是刀牌還是長槍,火銃,在長途行走的時候都是相當礙事的事物……後世人跑步時拿個手機都嫌累贅,換上長槍大刀試試?
百里路程,兩天之內要跑個來回,每人負重幾十斤,這樣的高強度訓練對旗軍來說也不算是什麼太新鮮的訓練內容了。
騎兵每天的上下馬練習就是以千為單位數,每個騎兵走路都是歪歪斜斜……
火銃手每天要打放的硫磺火藥都是以斗為單位,這一陣子陸續又有多支火銃炸膛……
每天早起時間有規定,何時就寢也有規定,被褥怎麼迭也有規定,包括洗漱如廁都有規定,從頭到腳,從早到晚,從怎麼當兵打仗到怎麼吃喝拉撒,幾乎是事無世細,俱有規定。
這些東西是瞞不了人,規定繁瑣,訓練辛苦,但還是擋不住人們來報名加入旗軍的步伐。
基礎月餉就那麼高,就算不考慮升職的事,成火銃手月餉加半兩,成為刀牌手月餉加一兩,成為騎兵月餉和副隊官齊平……每個兵種都有對稱的高薪餉額,若是能成為騎兵的隊官,月餉就是和步兵旗隊官看齊,月餉是八兩銀,還得加四石糧。
這是什麼概念?
一年近百兩現銀加幾十石糧,大約等於是一個擁有三百畝左右田地的小地主一年的純收入,如果年成不好,怕是連這個收入也沒有!
百總級別當然是最令人羨慕,一年一百多兩銀和一百多石糧,想要有這樣的純收入,差不多得五百畝左右的田地才辦的到。五百畝地,一般的人家靠著省吃儉用攢錢,十輩子人也攢不出來這些地。
得最少有舉人的身份,或是世代衛所武官的世家,又或是世代鹽商,這才能積攢購買到這個數字的土地。
千畝或幾千上萬畝地的大田主,在大明就算是頂級的豪門世家了,差不多得是大將門,大官紳,大鹽商,或是勛貴太監門第了。
只有王府才夠資格弄上幾萬十幾萬畝的土地,且絲毫沒有顧忌。
當年徐階扳倒嚴嵩,成為權傾天下的首輔,只因為包容投獻土地太多,後來徐家因此被整的灰頭土臉,徐階的下場強過嚴嵩和夏言,可還不如當年黯然下台的高拱高新鄭。
這麼一說,就知道旗軍月餉對人們的吸引力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