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謀明 > 第九十四章 軍需

第九十四章 軍需

2023-12-16 15:17:51 作者: 淡墨青衫
  閔元啟沒有辦法影響到整個大明的大格局,但最少在他的一畝三分地,工匠和技術是要受到尊重,短時間內可能會有人不解或反對,時間久了,人們自然而然的也就會接受下來。

  就象沈永一樣,他和陳德和李家兄弟幾人算是第一批搬進小院的家庭,除了他們幾家之外,就是軍營北側的那一排排的院落,那些坐北朝南的宅邸修葺的相當精緻,和軍營區相隔很近,被小河,從林所包圍,另一側便是海邊,正堂五間,東西廂房,後院,馬廄,精緻的小花園一應俱全,整個宅院最大的二十來間屋,小的也十來間屋,俱是百總到副百總級別才能入住,相形之下,沈永等人住的這些排屋,氣魄和舒適度上比起軍官們就要差上不少。

  這也是閔元啟有意為之,工匠和技術是要受到尊重,但給人們所有的明示和暗示就是要顯現出武官和旗軍們受到的優待,毫無疑問,軍人們仍然是第一。

  沈永坐在廊下,外屋這一片是他的鐵匠鋪和帶學徒的地方,四周有留下來未砍伐的樹木,他借著樹蔭,正在研究著手中的一柄鳥銃。

  這是閔元啟親自給他的任務,這銃是沈亮交遞過來,每天訓練完後,這支還有餘溫和硝磺味道的鳥銃就會放在沈永手中,叫這個資深的鐵匠研究閔元啟交代下來的幾個重要的需要技術改進的要點。

  沈李氏從里許外的一排房舍中走過來,同樣也是腳步匆匆。

  一群孩童在房舍之間嬉戲玩耍著,現在所有成年人都異常忙碌,半大的孩子可以幫著做些雜活,那些十歲以下的孩子們就徹底放了羊。原本貧窮的軍戶子弟沒有太多嬉鬧玩耍的精力,他們成天半餓著肚皮,玩耍都沒有什麼勁頭,現在幾乎家家戶戶均能叫孩子們吃飽,偶爾還能吃頓白米飯,或是吃一次白麵湯餅或扁食,這些娃娃們吃飽喝足了,每天在軍營到鹽池和各處工地玩耍,後來閔元啟擔心出事,就限制孩子們止步軍營區,不得到鹽池和工地那邊去。

  沈李氏過來的地方也是有大片的房舍,有瓦房,但基本上還是臨時趕建的棚屋。

  一大群婦人都是坐在棚下,一排排的桌椅之上放著夏布衣袍,這些婦人一邊隨口說笑,一邊手下不停,將布匹裁剪開來,然後按現有的軍袍形制進行縫製。

  除了軍袍之外,笠帽,靴子,也是這些婦人負責,時間慢慢推移,現在大半的旗軍已經換了統一的制式軍袍,紅色短袍利落合身,配上鞓帶,軍靴,自有一股利落幹練的軍人氣息,若數百人集中在一處,強軍之態就相當明顯了。

  再往西去,便是引來的一條渠流,從鄰近縣城請來的染布師傅便在此地印染布匹,原布是灰白色,要等印染之後才會變成鮮紅奪目的大紅色,婦人們裁剪的布匹,便是先經由染坊印染之後才取來裁剪。

  這些地方便是按手中的活計領錢,自諸聞建議之後一律如此,這樣各處的效率均是提高了很多,各人都是手腳並用,趕著手中的活計,惟恐比別人做的慢了幾分,這樣就要比別人少賺了些。

  這樣的心理其實很奇怪,但這就是最正常不過的人性。

  沈李氏是最早的裁縫之一,隨著婦人增多,逐漸擔負了一些管理職責,倒是不必一直忙碌活計,人也輕鬆了不少。

  她是趕回來替丈夫做早飯,沈永一旦沉迷手上的活計便什麼都忘了,早晨沈李氏出門時沈永正督促徒弟們趕緊趕工,自己也是拿著鳥銃研究起來,沈李氏知道丈夫一時無心飲食,便到縫衣廠那邊安排了手頭之事,然後趕緊趕過來安排丈夫的早食。

  沈永在飲食上不講究,現在更是一門心思撲在各種應用器物的製造上。

  在廊檐對面的棚屋內,近二十個學徒正在鑽磨著銃管。這些銃管都是用上等熟鐵製成,堅實無比,用鑽子每天不停的磨鑽,一天可鑽一寸,每支銃管要完全鑽通可以使用,差不多就是要一個月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這些學徒什麼事都不做,只能每天鑽磨銃管。

  沈永一心想在器械上想些辦法,使鑽銃管的速度能加快些,哪怕每天節省兩個時辰,這些學徒也能省下不少時間來和他學打造兵器鎧甲的技術。

  兩邊的廂房都造的闊大堅實,每天晚上都會有旗軍過來輪值,這裡算是臨時的庫房了,大量的熟鐵和生鐵放在此處,半成品的鐵盔兵器鎧甲也放在這裡,並沒有交入武庫儲存。

  最珍貴的便是那些蘇鋼,每斤都抵好幾兩銀子,實在是無比昂貴。

  不過這些以灌鋼法煉出來的蘇鋼原本就要耗費大量熟鐵,且要消耗大量的材料熔煉,加上需要一定的技術工藝,價格昂貴自有其道理。

  這些蘇鋼是用來給槍頭和刀刃點鋼用,這年頭也有純粹用蘇鋼打造的寶刀寶劍,敢這麼揮霍的都是出了名的高手匠人,再配上名貴的刀鞘劍鞘,鑲嵌寶石等物,一柄寶刀寶劍價值幾十兩到百兩甚至數百兩不等,這也是商家售賣物品的慣技了。

  在廂房之外的空場地上,依次支起了十幾個爐子,早晨起已經引火,一群十來歲的半大孩子正在拼命的壓著皮囊鼓風,強勁的風力將爐火吹的火星四濺,很快溫度便是足夠。

  一群從四周集鎮和縣城請來的鐵匠俱是在爐邊站立著,用長長的火鉗夾著一塊塊熟鐵,燒制通紅之後,開始在鐵氈之上捶打起來。

  鐵匠們制的便是鐵盔的粗胚模型,細緻的加工,最後的定型,穿孔,加上鉸鏈可以連接頓項的活計,暫且還只能是沈永一個人做。

  這些鐵匠都是民間集鎮上出身,打剪刀,菜刀,鋤頭,一個個是行家裡手,打一些民間用的刀劍也不是不可以,但他們一般都不會點鋼,因為民間刀槍很少用蘇鋼點刃,這樣的奢侈行為只有軍中替家丁精銳打造兵器時才用的上,一般的營兵用的刀槍也不會點上蘇鋼。

  也只有沈永這樣的出身軍衛,又在登州鎮替營兵打造鎧甲兵器火器的鐵匠,才有資格主持眼前的這個軍用的鐵器作坊,並且領著與旗隊長相同級別的俸祿薪餉。

  這當然也是沈永沒遇到過的事,他現在不僅俸祿與兄弟持平,並且帶著不少徒弟,閔副千戶已經有言在先,這些工匠和學徒,任何一人可以成功打造出兵器或鐵盔,或是能獨立制甲,均有不同的賞賜給沈永,帶成一個,便賞一次。而能夠打造火銃的,賞格猶其的豐厚。

  另外沈永若能改良鳥銃或自生銃,賞格豐厚到沈永一想起來就睡不著的地步。

  就以眼前手中這支鳥銃來說,閔元啟提的幾條沈永都在日夜琢磨,只是他每天都太過忙碌,現在鐵匠們已經在鍛打鐵盔的粗胚,過一會兒沈永就得站在爐前,開始揮捶鍛打,他一天最少要打二十頂鐵盔,還有十幾領扎甲已經完成了一半,制甲的鐵葉是鐵匠們打,穿甲這種活只能沈永自己來,好在已經有幾個巧手匠人可以幫手。

  至於鑽銃管這活,只能交給那些學徒來做,他們比鼓風的孩子要大一些,但還不是成年人,特點都是心靈手巧,領悟力相當不錯。這些都是好苗子,甚至其中好幾個都是好軍人的苗子,因為好學和聰慧,被閔元啟忍痛放在了沈永這裡當學徒,就是希望這些好苗子能儘快掌握沈永的技藝,閔元啟深知,幾個上陣廝殺的好漢子容易得,沈永這樣全能的軍中工匠其實比廝殺漢更難得多了。

  沈家兄弟,沈亮在外更有名氣,更加亮眼,但在閔元啟心裡,很明顯沈永要更重要一些。

  這種認識,怕是說出來會有很多人不以為然,就算是沈永本人怕也不是太過明白。

  在閔元啟的認知中,揭竿而起,斬木為兵,在特殊的時勢下也可以擊敗強敵,戰場上的意外其實是政治和經濟的延伸。比如秦末之時,秦軍從橫掃六國到節節敗退,豈非無因?始皇帝的好大喜功和濫用國力已經使秦國疲憊不堪,六國怨恨,加上舊有的貴族士族居中挑動和挑起大梁,與秦軍爭鬥的看似是陳勝吳廣,其實很快就換成了六國的殘餘勢力,這些舊貴族和士人擁有豐厚的財力和聲望,通曉天下大勢,熟知地理,能動員大量人力,擁有極高的聲望,這才是秦末一反,秦在很短時間內不僅保不住六國疆土,連自己的關中舊地也守不住的原因所在。

  而從漢末到明末,農民起義罕有成功的例子,西漢末得天下的是士族認可的劉氏後人劉秀,東漢末黃巾令得天下大亂,得天下的是士族擁立的司馬氏,唐末瓦崗軍奪得先聲,但得天下的是李二和背後的關攏貴族,五代十國的開創者是造反的朱溫,但得天下的是世代高等將門出身的趙大。

  古往今來,漢高祖劉邦說是一亭長得天下,但擊敗秦國的是六國貴族,劉邦本身亦是出名很久的豪俠,且支持他的蕭何張良等人,要麼是地方官吏豪紳,要麼是六國舊貴族,真正以赤貧身份,帶著一群泥腿子得天下的,唯有大明太祖高皇帝一人。

  農民軍的戰鬥力確實相當的弱,李自成從崇禎二年至今十幾年時間的戰事裡,打出來的精兵不到十萬人,還是有女真人和他們一直彼此配合,農民軍被明軍打擊損失慘重時,女真人便入關消耗明軍的有生力量,明軍想集結大軍主力與女真人決戰時,農民軍便趁機復起,擾亂大明內部,消耗大明的財力和軍力。

  就這樣裡應外合,才有十七年如今的現狀,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擁有財力,後勤,軍需,軍械優勢的軍隊,哪怕是到了十七年時,若是唐通,白廣恩,高傑,還有吳三桂等軍閥能夠效忠大明,彼此合力,闖軍仍然未必是這些官兵的對手。

  這便是閔元啟重視後勤軍需和軍械的原因所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