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交州之行(四十九)
2023-12-16 16:07:24 作者: 潛陽
董奉道:「怕不有兩三百人。」
聽了董奉的話,郭斌陷入沉思。
鎧甲與強弩,是軍國重器,若是發現有私藏這兩樣的,基本便能夠以謀反罪論處。若是依董奉所言,士家竟私藏有兩三百套鎧甲與強弩,到底是想幹什麼?郭斌腦子一轉,隨即恍然,士燮所以想要將董奉留在士府,應當也有害怕董奉將所看到的事情宣揚出去的心理。雖然董奉貴為一代武學宗師,想來不會如此饒舌,可這關乎到整個士家的存續興亡,這事情一旦說出去,那可是要抄家滅族的大罪過,自然是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雖然如今黃巾亂起,大漢朝廷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可是天下人望還是在劉氏宗族這一邊。這一點,從劉備這個與如今的天子劉宏親戚關係遠了十萬八千里的所謂皇叔,在歷史上竟能攪動許多忠於漢室之人一同對抗曹魏便可見一斑。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稍微分析一下便可知端的。
這個天下,歸根結底是姓劉的,在家族觀念尤其深重的漢朝,天子只要是劉氏子孫便無礙。統觀整個東漢一朝,包括幾位在位日子極短的皇帝,總共有十四位天子,而這十四位天子中,依照正常規則父死子繼的天子,總共不過六位。
在所有的天子中,以東漢第三位皇帝章帝劉炟的孫子、曾孫或玄孫的身份,被臣下或宦官迎立的天子,總共便有四位。包括桓帝劉志與當今天子靈帝劉宏,其中桓帝是章帝的曾孫,而劉宏則是章帝的玄孫。
身為宗室貴胄,為大漢王朝開枝散葉歷來是一項極重要的任務,因此歷朝歷代的宗室成員乃是呈現幾何倍數上升的。漢章帝劉炟死於公元88年,而當今天子劉宏,則繼位於公元168年,也就是說,中間整整隔了八十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漢章帝劉炟是東漢王朝第三位皇帝,而靈帝劉宏則是東漢一朝倒數第三位皇帝。也就是說,兩位皇帝一個是國朝初年的,一個則是國朝末年的。由此可以想見,所謂的帝室之胄,考慮的只是個名分,卻絲毫沒有感情成分在裡面,甚至到了後來連一點血脈親情也是越來越疏遠。
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這已經可以追溯到西漢初年去了。當年劉秀創立東漢一朝時,雖勉強還用著漢的國號,可誰都知道東漢與西漢早已不是一回事了。然而,即便如此,劉備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老親戚卻還是有繼承天子之位的正當性,無他,就是因為他姓劉。
東漢一朝,從宗室中隨便找個小娃娃或者病秧子做皇帝早有先例,反正當初劉邦說的是「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姓劉就成唄。因此,在亂世之中,劉備這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的「宗室」,便成為許多政治投機者的投資對象。當初,光武帝劉秀在舂陵起兵,也是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的嘛!
可見,無論是劉邦統一天下,定鼎中原,還是漢武帝劉徹驅匈奴於漠北、開疆闢土的偉績,均大大提振了天下士氣,同時也使得劉氏一脈在此時的天下很有威望。
因此,若說士家想要借著這兩三百副鎧甲和重弩造反的話,郭斌第一個不信。在他看來,如今中原大亂,天下擾攘,黃巾餘孽流竄天下各處。各地豪門大族紛紛修築鄔堡,訓練子弟,心存背反漢室,統一天下心思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則是要以宗族為單位結社自保。
交州遠離中原,朝廷鞭長莫及,南邊有林邑國虎視眈眈,西面還有蠻族時常擾亂。因此郭斌認為,士家的作為更多的還是為了自保。士家自保,既是為了保全士家,也是為了保持交州的穩定,從而避免交州從中國分離出去。
不過,雖有種種理由,違背律法就是違背律法,雖然朝廷即便是知曉了士家私藏鎧甲強弩的事情,亦不大會以強力手段剿滅,可說出去總是不便。如今的交州,朱符這個刺史組織訓練軍兵,那在一定程度上可算得是名正言順,而士家則負責掌控交州民間力量,串 聯交州的各大豪門望族。雙方各行其是,形成了交州局面上的微妙平衡。若是士家私藏了這麼一支既會武藝,又裝備極為精良的精銳之師的話,如今微妙的平衡則勢必會被打破,到時候交州局勢會出現怎樣的波折,便不好說了。
一旦交州亂起,勢必會影響郭斌交通嶺南,聯合士家的布局。因此,對於郭斌來說,維持交州目前的穩定局面,是最為合乎他的利益訴求的。想到這裡,郭斌悚然而驚,看著董奉道:「前輩,難道你所以沒有離開嶺南,是因為士老前輩的首尾?」
董奉既洞悉了士家的秘密,士燮如何會安心放他離去?只是士燮本身受重傷,士家又沒有同一級別的高手坐鎮,便是王越這個大弟子亦不濟事,如何能將董奉留住?至於董奉對士燮的救命之恩,郭斌倒是沒怎麼放在心上,在如今家族觀念如此根深蒂固的時代,不要說一點私人的恩怨,便是朝廷和天子的命令,一旦背離其家族利益,怕也會引起反抗。只是士燮若真的將董奉這救命恩人軟禁在此,大多數知曉內情之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罷了。
聽了郭斌的話,董奉斜睨了他一眼,冷聲道:「哼!普天之下,便是皇宮大內董某亦來去自如,士府之中這幾道破爛籬笆牆便能將我困住不成?」
聽到這裡,一旁的董杏兒卻不樂意了,她攬住乃父胳膊,撒痴撒嬌道:「哼!那爹爹為何竟不回廬山?惹得杏兒好生惦記。」
登時,董奉的冷臉便再也擺不下去了,卻只盯著郭斌捻須不語。
士府深宅大院,院牆高逾兩丈,如何能叫做「破爛籬笆牆」?只是這圍牆連郭斌都擋不住,更何況是董奉了。在董奉這種高手眼中,兩丈或是三丈,以他的輕身功夫,區別並不大,一躍而過罷了。而他所以一直待在交州,想來也是看透了交州的局勢。
交州刺史朱符正在招兵買馬,說是要維持嶺南穩定,防備林邑國可能的侵擾。然而,這裡面何嘗沒有防備嶺南豪族的意思在裡面?嶺南畢竟距離中原太過遙遠,朝廷鞭長莫及,如今黃巾殘餘禍亂中原,朝廷更是無暇南顧。可是他朱符身為交州刺史,名義上雖只具有監察職能,依照如今中原的慣例和交州的實際情況,卻也有了擴大權力,招募軍隊的職能。也就是說,如今的朱符在交州也算是守土有責,即便朝廷對交州鞭長莫及,可一旦有林邑國入侵或是有交州豪門大戶心存不軌,想要脫離中央政府,那板子還是要打在他朱符的身上。畢竟朱符是會稽人,其父朱儁更是右車騎將軍,因此他雖在交州任官,根基卻在朝中,在會稽。
一旦讓朱符曉得了士府中存在這麼一支精銳力量,必會引起他的忌憚,那麼雙方便極有可能發生內耗。
交州歷來是民風彪悍,地方勢力極不穩定的所在,否則當年也不會出現官兵因為不願南下遠征林邑而譁變的事情。仔細思量一下,便不難明白其中的因由。林邑國都象林縣,本便是占人故地,雖然自秦朝時候便被攻克成為中原王朝極南的所在,可其中最多的還是占人,民間流行的也是占人的風俗習慣。再加上占人信奉婆羅教,幾百年來漢人想要插手進去,那是難上加難。因此,象林縣自從被攻克之後便一直游離於中國邊緣,朝廷對其統治的成本極高。
占人本居日南郡象林縣一帶,東漢末年屢屢反叛,劫掠州縣,交州刺史不勝其煩。在漢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朝廷征交趾兵平叛,結果所徵募的軍隊反而倒戈,情勢極其危急。廷議要調荊、楊、兗、豫四萬人征討,幸虧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
原本徵召用來平叛的部隊竟然反抗朝廷,要作起叛軍,這簡直是不可想像。可是坐下來仔細想想,普通的小民老百姓誰敢幹這事兒?誰又有能力幹這個事兒?豪門大戶財雄勢大,其往地方政府中安插人手,增強自己的影響力早已經成為一股風潮,地方豪族把持地方,靠的也是這個手段。因此可以想見,朝廷徵召義軍剿滅象林縣叛亂的占人,所要依靠的還是交州的地方豪強,這地方豪強在義軍之中的影響力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這支軍隊若是用來綏靖地方,抵擋占人侵擾,則定然是人人踴躍,極為得力,可若是用來南徵象林,為了朝廷所謂的天子的德望而妄興刀兵,則是千難萬難。因為象林縣中本便是占人聚居之所,象林縣周圍的土地自也早已被占人盤踞。在如今以農耕作為經濟根本的時代,土地、確切地說是耕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沒有之一。
耕地不像人,是不會自己長腿跑了的,除非朝廷定下規矩,諸如象林縣攻下來大家平分土地,亦或者是三日不封刀這樣對占人趕盡殺絕之類的,否則是沒有人會想要為朝廷賣命的。因為攻下來也沒有好處,廣大交州地方豪族的利益關切點也並不在此地。
最重要的是,交州不比中原。在中原,朝廷於災荒之年徵募軍隊還是貧苦百姓一條吃飯的路子,而在交州,無論是種植作物還是下海捕魚,都可以填飽肚子,從軍便成了實打實的苦差事,誰願意放著自己的小日子不過,去跟占人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