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管中窺豹
2023-12-16 16:07:24 作者: 潛陽
袁隗雖位高名盛,卻並非材質超卓之人。然而他是目前汝南袁家在朝中的話事人,本身也是詩書傳家的儒門子弟,門生故吏遍天下,在朝中說話分量很是不輕。汝南袁家與太原王家頗有故交,因此他為保全王允而上書天子,正在眾人意料之中。
而楊賜雖然已經賦閒在家,較之袁隗這個掛職的太傅在朝中的地位卻更加無可替代。蓋因他是從劉宏初一登基便是太傅,手把手地教育劉宏如何做皇帝,乃是真正現實意義上的帝師。劉宏能一步一步安穩地走到如今,其中楊賜的功勞之大,當世無人能及。況且,即便是賦閒在家,天子對他的恭敬依舊絲毫不減,非但在其做壽時親自題寫了一幅中堂賜給他,更是將他的長子楊彪提到了衛尉的位子上。
衛尉一職,始於秦朝,九卿之一。漢沿置,秩中二千石,景帝初改名為中大夫令。後元年(前143年)復原名,它的職責是掌率衛士守衛宮禁。
這個官職,統領著護衛宮禁的所有衛士,他手下的士兵,毫無疑問都是大漢王朝最為精銳的王牌部隊,若換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官名的話,便相當於清朝時候的大內侍衛總管,負責護衛宮中安全。
可以說,衛尉這個官職,既要有威望,又要有崇高的身份,更必須要是天子最為信得過的人。所以需要威望重、身份高,是因為他手下的這些個眼睛長在天上的老爺兵,大多是很有背景的。他們有的出身宗室,有的是功臣之後,自武帝時起,使郡國每年保薦孝廉為郎中,所以有許多郎官也是地方豪族的後生晚輩。
郎官被認為是升遷最快的為官之路,並非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郎官平日裡在宮中當值,非但可以學習韜略、文采、機樞,更能夠習得官場中博弈的手段,極是鍛鍊人。
其次,護衛天子,在名義上以及實際上會與天子結成直接的隸屬關係,他們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為天子所熟悉,卻毫無疑問是護衛天子最後的力量,而在某種意義上,天子也是他們背後的「舉主」,這就形成了類似於官場上的門生故吏的關係。
第三,宿值宮掖,可以使得郎官更加有機會接近天子,使得他們更易成為天子的親信,使天子可以準確掌握他們各自的才能品性,以減少任用人才時的失誤,有利於減少因君臣之間的不信任而導致的行政損耗。
第四,郎官們與天子關係較親近,便會對天子產生一種特殊的感情。所以,郎官外放之後,在外出任公卿大臣或是地方長吏,可以加強天子對地方的掌控,使得整個帝國形成以天子為核心的極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加深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有利於進一步鞏固中央集權和皇帝的權威。
可以說,漢朝的郎官,在某種意義上被稱為人才的儲備和培訓基地並非虛言。
因此,只有身份極高,又極得天子信重之人方能壓得住這些郎官,因為許多郎官出身地方豪族,這個衛尉許多時候還要在士林之中有相當的聲望方能勝任。至於為何要是天子最為信得過之人,自然是因為衛尉是負責天子安全的最後一道關卡,沒有人會將自己的安全交給不熟悉的人。
天威難測,當初楊賜因為黃巾之亂被罷官,就使得朝中一群人心中狐疑難測。就在他們以為弘農楊氏已然不得天子待見,準備落井下石的時候,楊賜的長子,時任太僕的楊彪便被天子提拔為衛尉,而楊賜本人更是在生辰當日得到了一幅由太子親自奉上的御筆親書的中堂。因此,一干準備了許久,想要彈劾楊賜的小人便都沒了聲息。
其實看看楊彪的升遷之路便清楚,弘農楊家始終是天子的親信之家,天子也從來沒有將楊家當做外人。
從侍中(少府屬下宮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職官,太子近臣),到比二千石的五官中郎將,再到地方實權派的潁川太守、南陽太守,掌管天子私府的永樂少府。這一路升遷,一步一步,穩穩噹噹。從天子近臣做起,既有軍中的資歷,也有掌控地方大政的經驗,再升遷到中央,擔任永樂少府,可見是極得天子信重的。
後來接任太僕,雖然不再掌管除車府、未央以及天子車馬之外的馬政,卻接管了西漢時少府所屬的考工。其職務是製作弓弩刀甲等兵器,還主織綬及諸雜工。可以看出來,楊彪聖眷之優渥,簡直到了讓人眼紅的地步。
都說郭斌聖眷優容,是天子跟前的紅人,可跟楊彪比起來卻是差得遠了。若是很難理解天子為何對於楊彪如此信任,可以與後世眾人都熟悉的人物做對比。鑑於清朝的電視劇傳播極廣,廣受人們喜愛,便可以將劉宏與楊彪的關係代入進康熙與魏東亭的關係。
劉宏、楊賜、楊彪與康熙、魏東亭、魏承謨甚至可以一一對應。若說魏東亭與魏承謨是虛構人物,那麼看下其原型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經歷,或者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讀這種關係。
故,在這麼個緊要當口,弘農楊氏的族長楊賜上書天子,為求赦免王允,便很是激起了朝中的一番熱議。
除了楊賜,大將軍何進同時上書,便多了點兒意味深長。
大將軍何進出身屠戶,先喪母,其父何真再娶,生有一子二女,後來,何真也去世了,何進養育一家五口人。因同父異母之妹被選入宮中,成為貴人,並受寵於漢靈帝。何進被拜為郎中,隨後遷虎賁中郎將,任潁川太守。光和三年,何貴人被立為皇后,何進也因此而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最後因為黃巾之亂爆發,被拜為大將軍。
從這短短的幾句話中,可以看出,何進所以能升任大將軍,憑藉的大多是裙帶關係,即當今的何皇后的關係。
《後漢書·后妃序》曾有這樣的記載:「漢法,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相法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
從這條記載中,可以看出,漢朝的后妃,是可以在民間遴選的。只要年齡合適,家世優良,姿色好,面相好,便可以趁著每年八月份「算人」的時候進入後宮。待進了後宮之中,還面臨著兩條路,一條是做宮女伺候人,一條則是受到天子寵幸。只要有機緣,並順了天子的眼緣,便可以承歡天子,土雞化鳳凰,從良家女子一躍成為天子的女人。
然而成為天子的女人,卻只是開始。當今的何皇后,身高七尺一寸,在女子中算是極為高大的。可以推想,何氏定然長得極漂亮,也宜於生養,便得到了天子的寵幸,生下了皇子劉辨。與東漢王朝的許多皇帝差不多,天子劉宏也曾先後有過幾個皇子,卻相繼夭折。
漢靈帝怕皇子劉辯也與其他皇子一般早逝,便把他寄養在道士家中,稱為史侯,同時封何氏為貴人,何氏深受漢靈帝的寵愛。光和元年,宋皇后因遭中常侍王甫和太中大夫程阿的誣陷詆毀,被漢靈帝廢黜皇后之位,並送入暴室,宋皇后最終憂鬱而死。
光和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這一年,劉辨七歲,漢靈帝立何氏為皇后,並於次年六月追封何氏的父親何真為車騎將軍、舞陽侯,諡號宣德。
何皇后的發跡,無外乎母以子貴四個字,而大將軍何進的飛速升遷,也不過是託了何皇后生了劉辨的福罷了。無論是何皇后還是何進,乃至整個老何家目前的無限榮光,都得益於劉辨能夠平安長大,使得天子劉宏有了可以託付大漢基業的繼承人。
可能便是在晉封何氏為皇后的光和三年,天子心中便已經默定劉辨為其繼承人了。
而目前身居大將軍之高位的何進,正是因為家庭背景不好,自己又並非學識出眾之人,便更加需要在朝中尋找盟友。在這個時候,勢力極大,遍布朝中,又掌握社會輿論的士林便成為其最好的合作者。
據郭斌與戲志才的分析,袁紹之所以能夠以隱居京師的身份出入何進的府邸,便是因為當初的黨錮之禍。因為當初何進尚在河南尹任上,掌管著京師一帶的治安捕盜等事宜。而當時忙碌奔波與救援黨人離開京師的袁紹,必然少不了求到何進的頭上。
因此,身為汝南袁家長公子,作為中原士人階層代表的袁紹便與正在尋找朝中助力的何進互相需要,一拍即合。
然而,天下的士人也並非一塊鐵板,其因各自出身地域不同,也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中原豪族所能掌握的勢力極大,其所掌控的區域處於天下中心,無論是財力還是手底下的人才,都是極為恐怖的資源。
然而,西北的涼州和北方的并州,卻因各自臨近騎馬民族,而天然的與中原豪族不太一樣。他們雖然也是以詩書傳家,卻總是與軍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許多家族都是因軍功而起,後來敦促族中弟子學習文事,才慢慢轉型過來的。因此,這兩地的豪族天然的便與中原豪族形成了差異。并州因為臨近洛陽,又是從冀州劃分出去的,因此較能夠得到中原豪族的認同。而遠處關西的涼州豪族,則既在其本質形態上和地域上天生便遠離中原豪族,因此,受到了中原豪族有意無意地排擠。
袁紹所能代表的,只有汝南袁家所熟悉的中原士族,營救王允,則成為何進拉攏并州豪族的一個契機,也體現了中原豪族與并州豪族的親密關係。郭嘉則認為,何進之所以對於董卓也是極力拉攏的態度,應該是他拉攏西北軍閥豪族勢力的試探。
小小的一個王允案,竟牽扯到中原豪族、并州豪族與何進三者的合作,這是郭斌當初無論如何亦想不到的。
昨日驚聞台灣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病逝,不免感慨,世上又少了一位有趣之人。李先生批判時事,則單刀直入,詞鋒尖銳而辛辣;為人行事,卻恣肆曠達,狂放不羈。敢想人之不敢想,做人之不敢做。於國家統一之大事,卻一直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毫不含糊。可謂真情率直,劍膽琴心。